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88.经上论到主说,祂“后悔”、“心中忧伤”,是因为一切人性的怜悯似乎都包含这些感觉。因此,如在圣言的其它许多经文一样,此处论到主“后悔”和“忧伤”的话,也是照表象说的。没有人知道主的怜悯是什么样,因为它无限超出人类的理解。但我们都知道人的怜悯是什么样,就是后悔和忧伤。人若不按自己的理解形成对怜悯的某种概念,就不可能获得对它的任何概念,从而不可能获得教导。这就是为何人类的特性常归于耶和华或主的原因,如:耶和华或主惩罚人,把人引入试探,毁灭,发怒;而事实上,祂从不惩罚任何人,从不把人引入试探,从不毁灭任何人,也从不发怒。既然像这样的东西都归于主,那么可知,后悔和忧伤也可以归于主,因为这一个的属性随着那一个的属性而来,这一点从以下圣言经文很明显地看出来。
以西结书:
这样我的怒气才可以发尽,我要使我的烈怒止息,也会后悔。(以西结书5:13)
此处由于“怒气”和“烈怒”都归于主,所以“后悔”也归于祂。撒迦利亚书: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列祖惹我发怒的时候,我怎样思想降祸,并不后悔;如今在这些日子,我也照样思想善待耶路撒冷和犹大家。(撒迦利亚8:14-15)
此处经上说,耶和华“思想降祸”;而事实上,祂从不思想降祸于任何人,而是善待每一个人。在摩西五经,当摩西寻求安抚耶和华的面时:
求你转回,不发你的烈怒;后悔,不降祸与你的百姓。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祂的百姓。(出埃及记32:12, 14)
此处“烈怒”,和由此而来的后悔也归于耶和华。约拿书:
尼尼微的王说,神转回,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约拿书3:9)
此处“后悔”同样归于祂,因为“怒”也是。
何西阿书:
我的心在我里面已经回转,我的后悔也一同被点燃;我必不发烈怒。(何西阿书11:8-9)
此处论及心的“后悔被点燃”,意思和“心中忧伤”一样。“后悔”明显表示富有怜悯。在约珥书同样如此:
要回归耶和华你们的神,因为祂有恩典,有怜悯,有长久的忍耐,有丰盛的怜悯,并且后悔不降灾。(约珥书2:13)
此处也显而易见,“后悔”表示怜悯。耶利米书:
如果他们肯听从,各人回转离开恶道,使我后悔不降灾祸与他们。(耶利米书26:3)
“后悔”表示怜悯。耶利米书:
那个民族若是转离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降灾祸。(耶利米书18:8)
此处“后悔”也表示怜悯他们,只要他们回转,因为使主的怜悯转离自己的,正是人。主从不将怜悯转离人。
8701.“你独自一人做不了”表没有任何来自良善的真理从另一个源头流入。这从“独自一人做这事”的含义清楚可知,“独自一人做这事”当论及“摩西”所代表的神之真理时,是指唯独来自它,同时没有来自其它任何源头的真理的流注。此处的情况从前面(8685节)关于神之真理的直接流注,以及它的直接同时间接流注的阐述可以看出来;即:神之真理的直接流注在一个人正经历重生时的第一个状态下发生;但直接和间接流注在第二个状态下,也就是说,当他已经重生时发生。当流注是直接的时,主虽以良善和真理流入,但那时良善没有被感知到,只有真理被感知到。故在此期间,他通过真理被引导,不怎么通过良善被引导。不过,当流注同时是间接的时,良善就被感知到,因为间接流注抵达一个人的外在感官层。正因如此,这时主通过良善引导此人。
一般来说,要知道,直到一个人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行事,他才得以重生;因为这时,他意愿良善,并在行善中觅得快乐和幸福。当他达到这种状态时,他的生命是良善的生命,他就在天堂中,因为在天堂处处掌权的,是良善。构成信的真理虽引导一个人朝向良善,从而朝向天堂,却不能把他放在天堂。其原因在于,在来世,所有人都照着意愿的生命,而非理解力的生命形成不同的社群;因为意愿在哪里,理解力就在哪里,反过来不行。无论在天堂还是地狱,都是这种情况。那些邪恶的人不会被送入地狱,直到其生活的邪恶掌控他们;因为当这邪恶掌控他们时,其邪恶的虚假也会掌控他们;那些在天堂处于良善的人同样处于其良善的真理。在来世,所有人都被带入拥有一个心智的状态,也就是说,其意愿的意图与其思维相一致,而非相矛盾。世上的情况则不然,因为在世上,一个人所想的,甚至所理解的,不同于他所意愿的。但这是为了使他能得以改造,也就是使他能理解何为良善,尽管他意愿邪恶,从而使他能通过理解力被引导意愿良善。不过,在来世,人人都照着他在世上所获得的意愿而被引导。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