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3.下面的经历向我证明,他们如何急切地搜寻并吸收诸如属于超越身体感官知觉记忆的那类知识。他们在探视我对天上事物所知的那些事时,快速地过了一遍,不停地说:“就是这么回事,正是这样。”因为当灵人靠近人时,他们会进入他的全部记忆,从中唤起适合他们的东西。事实上,我经常发现,他们翻阅记忆里的内容,就像翻阅一本书。这些灵人做起这种事来更熟练、更迅速,因为他们会跳过拖慢并限制内视,以至于使它迟缓的那类事物;如当视一切世俗和肉体事物本身为目的,也就是说,唯独爱这些事物时,它们就属这类事物。他们把思想集中在真实事物上;因为从世俗的累赘当中摆脱出来的这类事物会使心智上升,从而进入广阔的领域;而纯物质事物会把心智拖下来,同时限制并关闭它。另一个经历也清楚表明,他们急于获取知识,丰富他们的记忆。有一次,我正在写一些关于未来事件的东西,他们离得太远,以至于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把它们提取出来查看。由于我不愿当着他们的面读这些东西,所以他们极其愤慨,并且一反常态,想要辱骂我,说我是最坏的人之一等等。为表明他们的恼怒,他们就在我脑袋的右侧直到耳朵引发一种疼痛的收缩。但这些事并没有伤害到我。他们因做了坏事,反而把自己推得更远,不过很快又停下来,站着不走,因为他们想知道我写了什么。这就是他们对知识的那种渴求。与人同在的灵人掌握他记忆里的一切事物(AC 5853, 5857, 5859-5860)。
4335.在圣言中,“推磨的”表示教会中那些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而处于真理的人,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教会中那些出于对邪恶的情感而处于真理的人;这一点从以下经文可以看出来,以赛亚书:
巴比伦的处女啊,下来坐在尘埃;迦勒底的闺女啊,没有宝座,要坐在地上。因为你不再称为柔弱娇嫩的。要拿磨磨面,揭去帕子,赤脚露腿趟河。(以赛亚书47:1-2)
“巴比伦的处女”表示那些其外在看似神圣和良善,其内在是亵渎和邪恶的人(1182, 1326节)。“迦勒底的闺女”表示那些其外在看似神圣和真实,其内在却是亵渎和虚假的人(1368, 1816节)。“拿磨磨面”表示出于他们所滥用的真理而孵化教义的人;“面”是大麦或小麦的产物,故表示作为良善产物的真理,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他们为了迷惑人所滥用的真理。耶利米书:
我要从他们中间除掉欢喜的声音和快乐的声音,新郎的声音和新妇的声音,推磨的声音和灯的亮光。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耶利米书25:10-11)
启示录:
各行手艺人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遇见,推磨的声音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听见。灯光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启示录18:21-23)
“推磨的声音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听见”表示将不再有任何真理。“灯光决不能再照耀”表示将不再有对真理的任何理解。耶利米哀歌:
敌人在锡安玷污妇人,在犹大的城邑玷污处女。首领的手被吊起,老人的面不受尊敬。少年人被迫推磨,孩童倒在木柴之中。(耶利米哀歌5:11-14)
“少年人被迫推磨”表示通过运用真理、因而说服而孵化虚假。
摩西五经:
凡在埃及地一切头生的,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后的婢女,所有的长子都必死。(出埃及记11:5)
“埃及头生的”表示脱离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这些真理变成了虚假(3325节)。“磨子后婢女的长子”表示对这种真理的情感,虚假由此而来。这些事就由这些历史事件来代表。
申命记:
不可拿人的磨或磨石作当头,因为这是拿人的性命作当头。(申命记24:6)
之所以颁布这条律法,是因为“磨”表示教义事物;“磨石”表示作为它们的主要部分、被称为“拿它们作当头之人性命”的真理。显而易见,若非“磨”和“磨石”具有这样的灵义,这律法不会给出的,经上也不会说这是他的“性命”。
“推磨”从出现在灵人界的代表而获得其灵义,这一点已指示给我。因为我在那里看见那些仿佛毫无目的、纯粹为了自己高兴推磨的人;我被告知,这些灵人是指那些积聚真理,却不是为了用,只是为了自己高兴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真理缺乏自己源于良善的情感,所以诚然,它们在外在形式上看似真理;但它们里面没有内在实质,故它们是纯粹的幻想。不过,若邪恶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真理就被用来支持邪恶,从而通过用到邪恶上而变成虚假。
9972.后来,我在他们下面的一个地方看见来自这个星球的灵人,还与这些灵人交谈。不过,他们都是偶像崇拜者,因为他们拜一个石像,这石像类似一个人、但并不美。要知道,所有进入来世的人一开始都有一个敬拜,类似他们在世上的敬拜;不过,他们会逐渐被引离它。这样做的原因是,一切敬拜都植根于人生命的内在部分,只能逐渐被移走并根除。看到这一切,我被允许告诉他们说,他们应该拜活物,而不是拜死物。对此,他们回答说,他们知道神是一位活神,不是石头;但当看到类似一个人的石头时,他们就会想到活神;否则,他们的思维观念无法专注于不可见的神,并对祂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这一点上,我被允许告诉他们说,他们的思维观念若专注于主,就是可见的神,就能专注于不可见的神,并对祂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当一个人与主结合时,他就能以这种方式在思维和情感上,因而在信和爱上与不可见的神结合;但以其它任何方式则不能。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