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30.我们与他们谈论了一会儿各种话题后,我问他们拜的是什么神。他们说,他们拜一位天使,祂向他们显为一个神性人,因为祂闪耀光芒。他们说,祂教导他们,并让他们明白当做什么。他们又说,他们知道至高神在天使天堂的太阳中;祂向他们的天使显现,不向他们自己显现。对他们来说,祂太伟大了,以致他们不敢拜祂。他们所拜的那位天使是一个天使社群,主派这个社群看顾他们,教导他们何为公义、公平。因此,他们从一种火焰拥有光,这火焰看似一个小火炬,非常火黄。原因在于,他们不崇拜主,因而不能从天使天堂的太阳,只能从一个天使社群那里获得光。若主允许,一个天使社群就能向住在低层区域的灵人提供这种光。我也看见这个天使社群,它在他们之上的高处;我还看到发出那光的火焰。
3122.至于这表示仁爱的真理,情况是这样:属天的上古之人将来自主的怜悯和真理仅仅理解为接受对主之爱和由此衍生的对邻之仁的流注;而属灵的古人则将与他们同在的来自主的怜悯和真理理解为仁和信。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属天人从不思想那些属于信或真理的事物,只思想那些属于爱或良善的事物,这从前面关于属天人的论述(202, 337, 2669, 2715节)可以看出来。此外,当属天人正在被改造和重生时,他们通过对邻之仁被引入对主之爱。由此明显可知,主的怜悯实际上表示对对主之爱的流注的一种感知,“真理”实际上表示来自这流入之爱的对邻之仁的流注。
属灵人的情况则不然。这些人思想信的事物;当正在被改造和重生时,他们通过信的事物被引入对邻之仁。因此,当论述的主题是属灵人时,“来自主的怜悯”表示对邻之仁的流注,“真理”表示信的流注。然而,一旦属灵人重生,这信就变成仁,因为这时,他出于仁爱行事,以至于在属灵人当中,凡不出于仁爱行事的,都没有重生;而凡出于仁爱行事的,都重生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信或真理的事物根本不感兴趣,因为赋予他生命的,是信之良善,而不再是信之真理,或说他不再靠信之真理,而是靠信之良善活着。事实上,真理已经与良善如此结合,以至于信若不以仁的形式出现,就不再出现,或说信若不以仁的形式出现,是不可见的。
由此可见上古之人和古人是如何理解圣言频繁提到的“怜悯和真理”的。如诗篇:
王必永远住在神面前;愿你预备怜悯和真理,好叫它们可以看顾他。(诗篇61:7)
又:
怜悯和真理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亲吻。(诗篇85:10)
又:
主啊,你是大有怜悯和真理的神。(诗篇86:15)
又:
我的真理和我的怜悯要与祂同在。(诗篇89:24)
又:
耶和华记念祂对以色列家的怜悯和真理。(诗篇98:3)
又:
耶和华啊,不要将荣耀归于我们,要因你的怜悯和真理归于你的名。(诗篇115:1)
弥迦书:
耶和华神必按古时日子你向我们列祖所起的誓将真理赐给雅各,将怜悯赐给亚伯拉罕。(弥迦书7:20)
此处“雅各”表示主的外在人,“亚伯拉罕”表示人身或人性方面的内在人。何西阿书:
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因没有真理,没有怜悯,没有神的知识。(何西阿书4:1)
“没有真理”表示没有对仁之流注的接受,“没有怜悯”表示没有对爱之流注的接受,“没有神的知识”表示没有对信之真理的流注的接受。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