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30.我们与他们谈论了一会儿各种话题后,我问他们拜的是什么神。他们说,他们拜一位天使,祂向他们显为一个神性人,因为祂闪耀光芒。他们说,祂教导他们,并让他们明白当做什么。他们又说,他们知道至高神在天使天堂的太阳中;祂向他们的天使显现,不向他们自己显现。对他们来说,祂太伟大了,以致他们不敢拜祂。他们所拜的那位天使是一个天使社群,主派这个社群看顾他们,教导他们何为公义、公平。因此,他们从一种火焰拥有光,这火焰看似一个小火炬,非常火黄。原因在于,他们不崇拜主,因而不能从天使天堂的太阳,只能从一个天使社群那里获得光。若主允许,一个天使社群就能向住在低层区域的灵人提供这种光。我也看见这个天使社群,它在他们之上的高处;我还看到发出那光的火焰。
9341.“又从旷野直到大河”表从属于感官层的快乐直到属于理性层的良善和真理。这从“定边界”、“旷野”和“幼发拉底河”的含义清楚可知。“定边界”是指延伸或全范围,如刚才所述(9340节)。“旷野”是指无人居住、无物生长的地方,因此当论及信的属灵事物和爱的属天事物时,“旷野”是指没有良善,没有任何真理的地方,这就是感官层(人类心智的感官层就是这个样子,参看9331节)的情形;由于感官层没有属天良善和任何属灵真理,只有来自肉体和世界的快感和享受,所以“旷野”表示教会成员中心智的这最外层。“幼发拉底河”,即此处的“大河”,是指理性层的良善和真理。“幼发拉底河”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亚述”在那里,而“亚述”(Assyria or Asshur)表示理性层(119, 1186节)。
从“旷野到幼发拉底河”、“从埃及河到幼发拉底河”这两句经文中的“幼发拉底河”就表示这理性层;如下列经文:
从旷野和这黎巴嫩,直到大河,就是幼发拉底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处,都要作你们的疆界。(约书亚记1:4)
摩西五经:
我已将这片地赐给你的种,从埃及河直到大河,幼发拉底河。(创世记15:18)
同样在诗篇:
你使一棵葡萄树走出埃及。你发出它的幼苗,直到大海;发出它的幼枝,延到大河。(诗篇80:8, 11)
“走出埃及的一棵葡萄树”表示以色列人所代表的属灵教会;“直到大海”和“延到大河”表示内层真理和良善。同样在弥迦书:
他们必从亚述,从埃及的城邑,从埃及到大河,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来到你这里。(弥迦书7:12)
但当以迦南地的中间为起点,它被视为那地某一边的最远界限,或在某一边围住它的东西时,“幼发拉底河”就表示某种不同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这河表示主国度最末和最低层,也就是天堂和教会在理性良善和真理上的最末和最低层。迦南地的边界,也就是大海和大河,表示主国度中最低事物(参看1585,1866, 4116, 4240, 6516节)。因此,“幼发拉底河”表示诸如属于感官心智并对应于理性层的真理和良善的那类真理和良善。不过,由于人类心智的感官层最靠近大地和世界,并从它们接受它的对象或印象(9331e节),所以它只承认令肉体快乐的东西为良善,只承认支持这种快乐的东西为真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发拉底河”表示由爱自己爱世界所产生的快乐,以及通过基于感官幻觉的推理来支持它的虚假。
这些事物就是启示录中“幼发拉底河”所表示的:
有声音对第六位天使说,把那捆绑在幼发拉底大河的四个使者释放了。他们就被释放,他们原是要杀人的三分之一。(启示录9:14, 15)
“捆绑在幼发拉底大河的使者”表示通过基于感官幻觉的推理所产生的虚假,这类虚假支持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又:
第六位天使把他的香瓶倒在幼发拉底大河上;河水就干了,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启示录16:12)
此处“幼发拉底大河”表示来自类似源头的虚假;“干了的河水”表示被主移走之后的这些虚假;“给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的道路”表示那时信之真理被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看到,并被揭示给他们。“水”是指真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虚假(参看705, 739, 756, 790, 839, 2702, 3058, 3424, 4976, 7307, 8137, 8138, 8568, 9323节);“道路”是指被看到和揭示的真理(627, 2333, 3477节);“王”是指那些处于真理的人(1672, 2015, 2069, 3009, 4575, 4581, 4966, 5044, 5068, 6148节);“日出之地”或“东方”是指主,以及来自祂并对祂的爱(101, 1250, 3708节);“日”具有同样的含义(1529, 1530, 2440, 2495, 3636, 3643, 4060, 4696, 5377, 7078, 7083, 7171, 7173, 8644, 8812节)。
耶利米书:
耶和华你的神在路上引导你的时候,你离弃祂。现今你为何在埃及路上要喝西曷的水呢?你为何在亚述路上要喝大河的水呢?(耶利米书2:17, 18)
“在路上引导”表示教导真理;“你为何在埃及路上要喝西曷的水呢”表示你与通过错误使用记忆知识所产生的虚假有什么关系呢?“你为何在亚述路上要喝大河的水呢”表示你与通过推理所产生的虚假有什么关系呢?这些推理以感官幻觉为基础,支持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对先知说,要拿着你所买、在你腰上的腰带,起来往幼发拉底河去,将腰带藏在那里的岩石缝中。我就去将腰带藏在幼发拉底河那里。过了多日,耶和华说,你起来往幼发拉底河去,将腰带从那里取出来。我就往幼发拉底河去刨,将腰带从我所藏的地方取出来。看哪,腰带已经变坏,毫无用处了。(耶利米书13:3-7)
“腰带”是指含有爱和随之信的一切事物在里面的外在约束;“藏在幼发拉底河旁边的岩石缝中”表示信通过出于推理的虚假而居于模糊,并变成无信的地方;“腰带已经变坏,毫无用处了”表示那时爱与信的一切事物都被拆散,变得支离破碎。
耶利米要将石头拴到他写的书上,扔在幼发拉底河中间(耶利米书51:63),意思是:圣言的预言部分将因类似虚假而被毁。同一先知书:
不要容快跑的逃避;不要容壮士逃脱;他们在北方幼发拉底河岸旁绊跌仆倒。万军之耶和华要向对手报仇!主万军之耶和华在幼发拉底河边的北方之地有献祭的事。(耶利米书46:6, 10)
此处“幼发拉底河”也表示通过基于幻觉的推理而被歪曲的真理和被玷污的良善,因而表示支持爱自己爱世界的记忆知识。
创世记26:1-35
1.除了以前在亚伯拉罕的日子发生的饥荒外,那地又有一次饥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到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那里。
2.耶和华向他显现,说,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告诉你的地。
3.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一切的地都赐给你和你的种,我必坚立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
4.我必使你的种增多,如同天上的星;又要将这一切的地都赐给你的种;并且地上所有民族都必因你的种蒙福。
5.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嗓音,遵守我的吩咐、诫命、律例、律法。
6.于是,以撒住在基拉耳。
7.那地方的人问到他的女人,他便说,她是我的妹子。原来他怕说我的女人;恐怕这地方的人为利百加的缘故杀我,因为她甚是好看。
8.他在那里的日子长了,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从窗户往外观看,看哪,以撒正与他的女人利百加戏笑。
9.亚比米勒召了以撒来,说,看哪,她实在是你的女人,你怎么说她是我的妹子?以撒对他说,因为我说了,恐怕我因她而死。
10.亚比米勒说,你这向我们作的是什么事呢?万一百姓中有一人和你的女人同寝,那你就给我们带来罪过了。
11.于是亚比米勒吩咐众百姓说,凡沾着这人和他女人的,一定得死。
12.以撒在那地播种,那一年收获百倍;耶和华赐福给他。
13.这人就增长,并继续增长,直到极其昌大。
14.他获得羊群,获得牛群,又有许多仆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
15.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凡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用尘土把它们填满了。
16.亚比米勒对以撒说,你离开我们去吧,因为你比我们强盛得多。
17.以撒就离开那里,在基拉耳谷扎营,住在那里。
18.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他们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亚伯拉罕死后塞住了,以撒就回来又挖出来,仍照他父亲给它们起的名字,叫它们的名字。
19.以撒的仆人在山谷中挖井,在那里找到一口活水井。
20.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争竞,说,这水是我们的。他就给那井起名叫埃色,因为他们和他相争。
21.他们又挖了一口井,又为这井争竞;他就给这井起名叫西提拿。
22.以撒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他们不为这井争竞了;他就给那井起名叫利河伯;他说,现在耶和华正拓宽我们,我们必在这地生殖起来。
23.他从那里上别是巴去。
24.那夜耶和华向他显现,说,我是你父亲亚伯拉罕的神;不要惧怕,因为我与你同在,要赐福给你,并要为我仆人亚伯拉罕的缘故,使你的种繁多。
25.他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并在那里支搭帐棚。以撒的仆人便在那里挖了一口井。
26.亚比米勒和他的同伴亚户撒、他的军长非各,从基拉耳去找他。
27.以撒对他们说,你们既然恨我,打发我离开你们,为什么到我这里来呢?
28.他们说,我们明明地看见耶和华与你同在,便说,让我们之间,就是我们和你之间,立一个誓言,让我们与你立约吧。
29.你若不伤害我们,正如我们未曾触犯你,素来善待你,并且打发你平平安安地走;你现在是蒙耶和华赐福的了。
30.他就为他们设摆筵席,他们便吃了喝了。
31.他们清晨早早起来彼此起誓;以撒打发他们走,他们就平平安安地离开他去了。
32.那一天,以撒的仆人来,将他们挖井的事告诉他,对他说,我们找到水了。
33.他就给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名叫别是巴,直到今日。
34.以扫是个四十岁的人,他取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女人。
35.她们使以撒和利百加灵里苦闷。
概览
3357.就本章的内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是真理表象的三个层级,以及它们如何与神性真理联合,以便真理及其教义事物能被接受,并且一个教会能够存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