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31.他们在其它方面很谦逊,有点简单,但思维足够正确。从他们所拥有的光就能推断出他们理解力的性质。事实上,理解力取决于对天堂之光的接受方式。因为显为太阳的主发出的是神性真理,这太阳放出光芒,并使天使不仅能看见,还能理解。在天堂,这光是强烈的(AC 1117, 1521-1522, 1583, 1619-1632, 4527, 5400, 8644)。在天堂,一切光都来自在那里显为太阳的主(AC 1053, 1521, 3195, 3341, 3636, 4415, 9548, 9684, 10809)。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在天堂显为光(AC 3195, 3222, 5400, 8644, 9399, 9548, 9684)。这光照亮天使和灵人的视觉和理解力(AC 2776, 3138)。天堂之光也照亮世人的理解力(AC 1524, 3138, 3167, 4408, 6608, 8707, 9128 [原文9126], 9399, 10569)。
2557.“是我父亲的女儿,不是我母亲的女儿”表示理性是由作为父亲的属天良善,而非作为母亲的属灵真理孕育的。这从理性的孕育清楚可知,即:理性是由神性属天良善进入对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的情感的流注孕育的(参看1895, 1902, 1910节)。此处有两个奥秘:第一,人的理性是由作为父亲的神性属天良善孕育的,否则,理性不会存在,或说理性无法以其它方式产生;第二,理性不是由作为母亲的属灵真理孕育的。至于第一个奥秘,即:人的理性是由作为父亲的神性属天良善孕育的,否则,理性不会存在,或说理性无法以其它方式生成,这从前面的阐述(1895, 1902, 1910节),以及只要反思,谁都能知道的事明显看出来。
因为众所周知,人生来没有任何知识,也没有任何实际理性,只有获得它们的能力;出生后,他逐渐学习并吸收这一切,主要通过听觉和视觉如此行;随着学习并吸收这一切,他逐渐变得理性。显而易见,这些事是通过身体,也就是一种外在途径实现的,因为它们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实现的。人因没有反思而不知道的是,有某种事物不断从里面流入,以接受那些经由听觉和视觉从外面如此进入并被植入的事物,按顺序排列它们。流入、接受并排列它们的,是来自主的神性属天良善。这就是这些事物生命的源头,是它们秩序的源头,也是它们当中各自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的源头,如前所述。这一切表明,根据本节这句话,即:“她是我父亲的女儿”,人的理性来自作为父亲的神性属天良善。
至于第二个奥秘,即:理性不是由作为母亲的属灵真理孕育的,这从前面的阐述(1902节)明显看出来。因为如果属灵真理真的像良善那样从里面流入,那么人生来就会具有全部理性,同时具有全部知识,以至于不需要学习任何东西。
然而,人因本性和遗传而屈服于各种邪恶,因而屈服于各种虚假。因此,如果真理本身也流入的话,他就会玷污并歪曲它们,从而永远灭亡。所以主规定,任何真理都不能通过人的内在流入,只能通过他的外在流入。由此明显可知,根据本节这句话:“她不是我母亲的女儿”,人的理性并非来自作为母亲的属灵真理。主乐意祂的理性也照这个顺序形成,以便祂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将祂里面人身或人性的一切都变成神性,也可以将神性属天良善植入神性属灵真理,并使它与神性属灵真理合一,同时将神性属灵真理植入神性属天良善,并使它与神性属天良善合一。
4416.在来世,灵人的品质从他们所在的光明显可知,因为如前所述,他们藉以看见的光就对应于他们藉以领悟的光。那些认识真理,也已经确认过它们,却仍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看似居于雪白的光中,但像冬光那样寒冷。当他们靠近那些居于天堂之光的人时,他们自己的光就彻底变暗,变成漆黑。当他们远离天堂之光时,就有一种像硫磺发出的那种劣质黄光取而代之,他们本人在这光中看似幽灵,他们的真理看似缥缈的影子。因为他们的真理伴有虚假的信仰,这种信仰具有这样的性质:他们信真理,仅仅因为他们能由此赚得地位、利益和名声。真理是什么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只要接受它就行。
然而,那些陷入邪恶,并由此陷入虚假的人则看似居于炭火所发出的劣质光中;这光在接受天堂之光时,就彻底变得幽暗。不过,这些人藉以看见的光照着他们所陷入的虚假与邪恶而各不相同。由此还能看出为何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绝无可能拥有发自诚心的对神性真理的信仰;因为他们就居于充满烟雾的光中,当天堂之光照在上面时,这光就向他们变暗,以致他们既无法用自己的眼睛看见,又无法用自己的心灵看见。与此同时,他们还会遭受极度痛苦,有些人则陷入一种无意识状态。正因如此,恶者绝无可能接受真理,只有善者才能接受。
过着邪恶生活的人无法相信他竟然在这样劣质的光中,因为他看不见他的灵所在的光,只看见他的眼睛视觉所在,以及他的属世心智由此所在的光。他若能看见其灵的光,并能发现倘若来自天堂的真理与良善之光真的流入其灵之光,这光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么就会清楚知道他距离接受属这光的事物,也就是信的事物何等遥远,距离吸收仁爱的事物更是何等遥远,因而距离天堂何等遥远。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