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47.“我使云遮盖地的时候”表示当仁之信因人自我的意愿部分而未出现的时候。这从刚才关于“地”,即人之自我的意愿部分的阐述清楚可知;这意愿部分具有这种性质:它不断将模糊或虚假引入理解力部分,这就是“云遮盖”,也是一切虚假的源头。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属于人之意愿的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无非是仇恨。因为人有多爱自己,就有多恨邻舍。由于这些爱与天堂之爱如此相悖,所以诸如违背相爱的那类事物必然不断从它们那里流入。理解力部分中的这一切事物都是虚假,那里的一切模糊和昏暗都是从这些虚假中产生的。虚假遮蔽真理,犹如乌云遮蔽阳光。由于虚假与真理就像黑暗与光明那样无法共存,所以明显可知,一个会随着另一个的到来而离去。这种情形会交替发生,故此处说“我使云遮盖地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仁之信,或真理及其衍生的良善未出现,尤其良善及其衍生的真理未出现的时候。
3197.“向晚时分”表示相对于在它之下的事物。这从“晚(即傍晚或晚上)”的含义清楚可知,“晚(即傍晚或晚上)”是指模糊(参看3056节)。由于在人里面,凡在下面的事物,即属于其属世心智的事物,相对于凡在上面的事物,即属于其理性心智的事物,都是模糊的,所以“晚(即傍晚或晚上)表示相对模糊的事物,这从内义上的整个思路可以看出来。此处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来自属世人的真理,这真理要与理性心智中的良善结合。由于此处的主题是两者的这种结合,以及这种结合所带给属世人的光照,所以“向晚时分在田间默想”表示相对于在它之下的事物,处于良善状态的理性心智,或说沉浸于良善的理性心智的状态。沉浸于良善的状态被描述为“住在南地”,也就是住在神性之光中。与此相比,以前,也就是真理和良善结合在一起,属世层也变成神性之前,理性心智之下的事物处于一种傍晚或晚上。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