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33

133.我向他们询问

133.我向他们询问有关他们照亮其星球的星系太阳的情况,他们说,这太阳在那里看似火焰。当我向他们描绘我们地球太阳的大小时,他们声称,他们的太阳比我们的要小;在我们的眼中,他们的太阳就是一颗星星。我从天使那里听说,它是更小的恒星之一。他们还说,从他们的星球也能看到星空,比其它星星更大的星在他们看来朝向西方。我从天上被告知,这颗大星就是我们的太阳。

属天的奥秘 #1839

1839.“看哪,有

1839.“看哪,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表示那黑暗是可怕的,“黑暗”表示虚假。这从“黑暗”的含义清楚可知,稍后会解释,“黑暗”是指虚假。“可怕的大黑暗”描述了就在完结之前,也就是日头正落的时候,教会的状态;而“幽暗”和15:17提到的其它细节则描述了日头落下的时候,教会的状态。
主在马太福音也是这样描述它的:
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马太福音24:29)
主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太阳要变黑,而是说爱和仁的属天实体要变黑;也不是月亮要变黑,而是信的属灵实体要变黑;从天上坠落的不是众星,而是教会成员对良善和真理的认知,因为这些认知就是“天势”;并且这些事不会发生在天上,而是发生在地上,因为天堂永远不会变黑。
“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表示主对如此巨大的荒废或破坏感到恐惧。一个人越专注于爱的天堂事物或属天事物,就越因看见完结而感到恐惧。比起其他所有人,这更适用于主,因为祂处于神性和天堂的爱本身。
“黑暗”(或暗)表示虚假,这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清楚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祸哉!那些以暗为光,以光为暗的人。(以赛亚书5:20)
“暗”表示虚假,“光”表示真理。同一先知书:
人望着地,只见黑暗痛苦;光明变黑暗。(以赛亚书5:30)
“黑暗”表示虚假,“光明变黑暗”表示真理没有出现。
同一先知书:
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以赛亚书60:2)
阿摩司书:
耶和华的日子黑暗没有光明。耶和华的日子,不是黑暗没有光明吗?不是幽暗毫无光辉在里头吗?(阿摩司书5:18, 20)
西番雅书:
耶和华的大日临近;那日是震怒的日子,是痛苦和忧虑的日子,是荒废和凄凉的日子,是黑暗和幽冥、密云和阴霾的日子。(西番雅书1:14-15)
在这些经文中,“耶和华的日子”表示教会的末期和状态,“黑暗和幽冥”表示虚假和邪恶。
主在马太福音中也称虚假为“黑暗”:
如果你的眼睛坏了,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是黑暗,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马太福音6:23)
此处“黑暗”表示临到那些拥有(宗教)知识或认知之人的虚假;“那黑暗是何等大呢”表示这黑暗比那些没有知识或认知的外邦人的还要大,或说他们比缺乏这种知识或认知的民族更愚昧无知。
同一福音书:
惟有本国的子民要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马太福音8:12; 22:13)
“外边黑暗”表示教会里的人的更可怕的虚假,因为这些人使光变得黑暗,用虚假反对真理,这种事是外邦人无法做到的。约翰福音:
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领会光。(约翰福音1:4-5)
此处“黑暗”表示教会里面的虚假。
教会外面的虚假也被称为“黑暗”,但这些黑暗能接受光。论到这黑暗,马太福音上说: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向那些坐在死荫之地的人出现。(马太福音4:16)
此处“黑暗”表示无知的虚假,就是存在于外邦人当中的那种虚假。
约翰福音:
审判乃是这样:光来到世界,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约翰福音3:19)
“光”表示真理,“黑暗”表示虚假;“光”也表示主,因为一切真理都来自主;而“黑暗”表示地狱,因为一切虚假都来自地狱。
同一福音书:
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必不在黑暗里走。(约翰福音8:12)
又:
你们应当趁着有光的时候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我作为光到世界上来,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翰福音12:35, 46)
“光”表示主,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源头;“黑暗”表示虚假,唯独主驱散它们。
在末期盛行,在此被称为“黑暗”,也就是“可怕的大黑暗”所论及的虚假由(耶稣受难时)从午正到申初(犹太民族时间中午6点到下午9点,中国时间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临到全地的黑暗,以及那时变黑的日头(马太福音27:45; 马可福音15:33; 路加福音23:44-45)来代表和表示,“日头变黑”代表并表示那时不再有爱和信。

属天的奥秘 #1050

1050.“所有肉体

1050.“所有肉体里面一切活着的灵魂”表示整个人类。这从“所有肉体里面活着的灵魂”的含义清楚可知。每个人都凭他里面的活物而被称为活着的灵魂。人若没有某种活物,也就是某种纯真、仁爱和怜悯,或来自这些的相像或类似性质的某种事物,就不可能存活,更不用说作为一个人活着了。人在婴儿和童年时期从主那里接受某种纯真、仁爱和怜悯,这一点从婴儿和童年时期的状态明显看出来。那时人所接受的事物会保存在他里面,所保存的事物在圣言中被称为“余剩”,唯独属于人里面的主。当人成年时,如此保存的这些余剩就是使他能成为一个人的那个东西。关于这些余剩,可参看前文(468, 530, 560-563, 576节)。
人在婴儿和童年时期所拥有的纯真、仁爱和怜悯的状态使他能成为一个人,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人不像动物那样生来就能进行生命活动,一切都要学习。然后,他所学到的东西通过练习变成习惯,对他而言,可以说变得自然而然。在未学习之前,人甚至不会走路、说话,其它一切事也一样。对他而言,这些活动通过运用可以说变得自然而然。他从小就被赋予的纯真、仁爱和怜悯的状态也是如此;没有这些状态,他远比任何动物都低级得多。然而,这些状态不是人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状态,而是他从主那里所接受的白白的恩赐,主把它们保存在他里面。它们与信之真理一起被称为“余剩”,唯独属于主。人在成年生活中越是毁坏这些状态,就越成为一个死人。当一个人正在重生时,这些状态就是重生的开始,他被带入这些状态;因为主通过这些余剩作工,如前所述(635, 711, 737:1, 857, 977:2节)。
在此被称为“所有肉体里面活着的灵魂”的,就是每个人里面的这些余剩。“所有肉体”表示每个人,因而表示整个人类,这一点从圣言各处“肉体”的含义明显看出来(参看574节)。如马太福音:
那些日子若不缩短,凡肉体都不会得救。(马太福音24:22; 马可福音13:20)
约翰福音:
耶稣说,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儿子,正如你曾赐给祂权柄,管理所有肉体。(约翰福音17:1,2)
以赛亚书:
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所有肉体必一同看见。(以赛亚书40:5)
又:
所有肉体必都知道我耶和华是你的救主。(以赛亚书49:26)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