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895.“她有一个埃及婢女”表示对记忆知识的情感,这从“婢女”和“埃及”的含义清楚可知。作为主母或女主人的撒莱代表并表示与良善相联的真理,如前所述(1892节)。与良善相联的真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觉真理或真正理解的真理,而理性真理在此之下,因而更低级。这理性真理是从知识和认知,或世俗学问和宗教知识中生出的,而这些知识和认知已经被对应于它们的情感复活了。这种情感因是外在人的一部分,故理应服侍属于至内在人的直觉真理,如同婢女服侍她的主母,或女仆服侍她的女主人。因此,这种情感就是“婢女夏甲”所代表和表示的。
没有人能清楚理解关于这些事所说的话,除非他知道何为真正意义上的直觉真理或说真正理解的真理,以及理性人如何出生,即:理性人是从作为父亲的内在人和作为母亲的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生出的。因为没有这两者的结合,理性是不可能产生的。理性不是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从知识和认知,或说世俗学问和宗教知识,而是从对它们的情感中生出的,这一点仅从以下事实就能清楚看出来,即:没有人能变得理性,除非这些知识和认知的某种快乐或对它们的情感在他里面燃烧。情感构成母亲般的生命本身,或说是扮演母亲角色的实际生命,而这情感里面的属天和属灵之物本身构成父亲般的生命,或说是扮演父亲角色的实际生命。因此,一个人的情感的程度和品质决定了在他里面发展的理性的程度和品质。换句话说,情感越强烈,这个人就变得越理性;情感越高尚,理性就越好。这些知识或事实和认知本身无非是死物,或工具因,它们被属于情感的生命复活。这就是每个人的理性人是如何孕育的。婢女之所以是埃及人,经上之所以提到这个事实,是因为“埃及”表示记忆知识,如前所示(1164, 1165, 1186, 1462节)。
8643.“米甸祭司叶忒罗”表神性良善。这从“叶忒罗”的代表清楚可知。“叶忒罗”,米甸的祭司,是指处于简单良善之真理的教会的良善(参看7015节),但在此是指神性良善,因为他是摩西的岳父,而“摩西”代表神性真理;事实上,当女婿代表真理时,岳父就代表良善,也就是良善的更高层级,因为他是妻子的父亲。“叶忒罗”在此之所以代表神性良善,是因为本章论述的主题是将与属灵教会成员同在的真理进行有序排列,这一切是由神性良善通过神性真理来完成的;因为一切有序排列都是由良善通过真理来完成的。
当一个属灵教会成员开始不再通过真理,而是通过良善行事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以这种方式被有序排列。这种状态是他的第二个状态,是在他经历试探之后产生的。因为当他通过真理行事时,就会受到试探,好叫与他同在的真理能得到确认,被坚定地接受。一旦得到确认,被坚定地接受,它们就被主有序排列;一旦被有序排列,此人便进入第二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真理在他的意愿和行为中;它们由此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被称为良善。对真理的这种有序排列就是下文论述的主题。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