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33

133.我向他们询问

133.我向他们询问有关他们照亮其星球的星系太阳的情况,他们说,这太阳在那里看似火焰。当我向他们描绘我们地球太阳的大小时,他们声称,他们的太阳比我们的要小;在我们的眼中,他们的太阳就是一颗星星。我从天使那里听说,它是更小的恒星之一。他们还说,从他们的星球也能看到星空,比其它星星更大的星在他们看来朝向西方。我从天上被告知,这颗大星就是我们的太阳。

属天的奥秘 #4422

第34章 最后的审

第34章
最后的审判(续)
4422.本章头几节继续解释主在马太福音(24:42-51)中的话。马太福音这一章的最后几节论述了世代的末了,或主的降临,字面上的内容如下: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你们的主什么时候来到。但这一点你们要晓得: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自己的一切财产。倘若那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击打同做奴仆的,又和醉酒的人一同吃喝;在料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铲除他,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分。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从整个思路可以看出这些话所包含的内容,因为该福音书整个这一章所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末期,在内义上是世代的末了和主的降临。事实的确如此,这从对该章全部内容的解释明显可知,如从此前创世记各章的头几节可以看出来(即353-3356, 3486-3489, 3650-3655, 3751-3757, 3897-3901, 4056-4060, 4229-4231,4332-4335节,就是创世记26-33章的头几节)。
该福音书的这一章所包含的思维顺序在这些章节也有所阐述,顺序如下:
(1)人们开始不知道何为良善与真理,并开始彼此争论它们。
(2)他们藐视它们。
(3)接着他们发自内心不承认它们。
(4)后来他们亵渎它们。
(5)由于信之真理和仁之良善仍存留在某些被称为“选民”的人当中,故将要描述的是那时的信之状态。
(6)然后描述的是仁之状态。
(7)最后论述的是一个新教会的开始。
(8)以及当这个教会被抛弃,一个新教会被采用时,在这个所谓教会中良善与真理的状态。
从这个思维顺序可以看出上面所列出的马太福音24章最后几节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劝诫教会中人的话,即:他们要持守信之良善,否则,他们必灭亡。

属天的奥秘 #1616

1616.“亚伯兰就

1616.“亚伯兰就挪移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居住”表示主到达一种更内在的感知。这从“挪移帐棚”和“橡树林”的含义清楚可知:“挪移帐棚”,就是挪动并固定帐棚,是指结合的过程,因为“帐棚”是指敬拜的神圣,如前所示(414, 1452节),外在人通过这外在的神圣与内在人结合;“橡树林”是指感知,如前所述(1442, 1443节),那里出现了“摩利橡树林”这个短语,意思是第一种感知,而此处以复数形式提到的“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表示更充分,也就是更内在的感知。这种感知被称为“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别处也提到“幔利”(如创世记14:13; 18:1; 23:17-19; 35:27);还提到希伯仑(如创世记35:27; 37:14; 约书亚记10:36, 39; 14:13-15; 15:13, 54; 20:7; 21:11, 13; 士师记1:10, 20,以及其它地方)。至于幔利和希伯仑表示什么,蒙主的神性怜悯,可参看解释这些经文的地方。
关于“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表示一种更内在的感知,情况如下:属于外在人的事物越与属于内在人的属天事物结合,感知就越增长,并变得更内在。与属天事物的结合会赋予感知,因为内在人的生命本身就住在属于对耶和华之爱的属天事物里面;或也可说,耶和华存在于属于爱的属天事物里面,也就是存在于属天之爱里面;这种存在在外在人中是感知不到的,除非实现结合;一切感知都来自结合。
从此处的内义清楚可知主的情形如何,即:随着知识或认知的增多、繁殖,祂的外在人,即人性或人身本质逐步与神性本质结合。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任何人,只要他是人,都永远不能与耶和华或主结合,因为一个人正是通过知识或认知而成为人。这也适用于主,因为主和其他人一样出生,也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教导。然而,属天事物不断被灌输到祂作为器皿的知识或认知中;结果,祂的知识或认知不断变成接受属天事物的器皿;这些器皿本身也变成属天的。
主以这种方式不断朝婴孩的属天事物前进,因为如前所述(430, 561, 1438, 1450-1451, 1453:1, 1472, 1495-1496, 1548, 1555:2, 1557节),属于爱的属天事物从最早的婴儿期直到童年时期,再到青春期就被灌输给一个人。他因是一个人,所以那时和以后就被赋予知识和认知(无论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如果一个人是那种能重生的人,那么这些知识或认知就会充满属于爱和仁的属天事物,并因此被植入他自婴儿直到童年和青春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他的外在人就这样与他的内在人结合。它们首先被植入他青春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然后被植入他童年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最后被植入他婴儿时期被赋予的属天事物;这时,他就是一个“小孩子”;论到小孩子,主说“神的国是属于这样的人的”(马可福音10:14; 路加福音18:16)。唯独主实现这种植入;因此,属天之物若非来自并属于主,就不会,也不能存在于人身上。
然而,主凭自己的能力将祂的外在人与内在人结合起来,并以属天事物充满祂的知识或认知,按照神性秩序把它们植入属天事物。首先,主将它们植入祂童年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的属天事物,接着植入童年时期与婴儿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青春期与童年时期)之间的那个年龄阶段的属天事物,最后植入婴儿时期(译注:新世纪版本为童年时期)的属天事物。同时祂以这种方式在人性或人身本质方面也变成纯真本身和爱本身;这纯真本身和爱本身是天上和地上的一切纯真和一切爱的源头。这种纯真是真正的婴孩(译注:新世纪版本为真正的童年),因为它同时也是智慧。而婴孩的纯真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变成智慧的纯真,就毫无用处;这就是为何在来世,小孩子都被赋予知识或认知。主因将知识或认知植入属天事物,故拥有感知,因为如前所述,一切感知都来自结合。当主植入童年时期获得的记忆知识或事实时,祂便拥有了祂的第一种感知,这种感知由“摩利橡树林”来表示;当祂植入知识或认知时,便拥有了祂的第二种感知,也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它更为内在;这种感知由“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林”来表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