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一、星空中的第三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48.只见远处有一些灵人,他们不愿靠近。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与当时在我周围的地球灵在一起。我由此意识到,他们来自另一个星球;后来被告知,他们来自宇宙中的某个星球;但我未被指示这个星球在哪里。这些灵人完全不愿思想他们的身体,事实上,完全不愿思想肉体和物质;在这方面,他们与我们地球灵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何他们不肯靠近。我们地球灵被打发走以后,他们就走近与我交谈。然而,此时我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是由气场的冲突造成的。所有灵人和灵人社群都被属灵的气场包围。这些气场从他们的情感和随之思维的生命发出,因此当他们的情感对立时,就有一种导致不安的冲突产生。我们地球灵说,他们不敢靠近这些灵人,因为他们靠近时,不仅感到心神不宁,还觉得自己的手脚似乎被蛇捆住,以致他们若不离开,就无法从中挣脱出来。这种表象来源于对应。在巨人里面,我们地球灵与外在感官,或肉体感官知觉有关;在来世,这种感官由蛇来代表。在来世,社群的形成或解散取决于这些气场(AC 6206, 9606-9607, 10312)。在灵界,人的外在感官功能由蛇来代表,因为感官功能是最低层,与人的内层相比,紧贴地面,仿佛在爬行。因此,那些基于感官功能进行推理的人被称为蛇(AC 195-197, 6398, 6949)。
4793.由于味觉对应于对认识、理解并变得智慧的觉知和情感,还由于人的生命就包含在这情感里面,所以灵人或天使都不被允许流入人的味觉,因为灵人或天使若如此行,就是会流入适合这个人的生命。然而,在那里到处游荡的,是属于地狱团伙的灵人;他们比其他人更恶毒。因为他们在肉身生活期间,就对进入人的情感以便造成伤害上了瘾,在来世仍保留这种渴望。他们千方百计想进入人的味觉,并且一旦得逞,就从内层控制他,也就是说,控制其思维和情感的生命;因为如前所述,它们相对应,相对应的事物行如一体。如今有很多人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因为现今有内在的迷附,不像以前那样有外在的迷附。
内在迷附就是这类灵人所行的。如果注意一下思维和情感,尤其注意内在意图,这些意图是人们所害怕暴露的,并且在有些人里面如此疯狂,以致他们若非受到外在约束,如地位、利益、名声,对死亡和法律的畏惧,便一头扎进谋杀和掠夺中,比迷附者本人更甚,就能看出内在迷附的性质。至于那些从内层迷附这类人的灵人是谁,是何性质,可参看前文(1983节)。
为叫我了解关于它的情况,这些灵人被允许尝试进入我的味觉,他们便拼尽全力这样做。当时,我被告知,他们若真的渗透到我的味觉,也会控制我的内层,因为味觉通过对应取决于这些内层。不过,他们被允许这样做,只是为了叫我了解关于味觉对应的一切;因为他们立刻从那里被赶走了。
这些恶毒的灵人尤其试图挣脱一切内在约束,也就是对良善与真理,公义与公平的情感,对神的律法的畏惧,以及对于危害社会和国家的羞耻感。一旦这些内在约束被解除,人就会被这类灵人所迷附。他们若不能通过坚持不解的努力进入人的内层,就会利用巫术尝试进入。他们利用巫术败坏他们所占有之人里面的记忆知识,只利用支持他们污秽欲望的记忆知识。除非人拥有对良善的情感,因而拥有对主的信,否则,像这样的迷附是不可避免的。
我还被指示他们被驱离,即:当他们以为自己能穿透状况和大脑时,就会通过排泄通道被运送到皮肤的外在部分。然后,他们看似被喷射到一个充满污秽液体的沟渠里。我被告知,这类灵人就对应于患有疥疮的皮肤表面充满污秽的小坑或小孔;因此,他们对应于疥疮。
6949.“它就变作蛇”表与内在分离的人心智的感官和肉体层,或与内在分离的感官和肉体人。这从“蛇”的含义清楚可知,“蛇”是指基于感官事物进行推理的人(参看195-197, 6398, 6399节),因而是指人心智的感官层。“蛇”表示感官层,故也表示肉体层,因为感官层从身体感官获得自己的知觉。由于就本身而言,感官层如刚才(6948节)所描述的样子,故“蛇”,也就是感官层,还表示总体上的一切邪恶(251, 254, 257节)。“蛇”在此表示与内在或理性层分离的人心智的感官和肉体层,或说感官和肉体人,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摩西从它面前逃开,以此表示它所造成的恐惧;还有这一事实:这个神迹描述了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若没有信,将是何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内层会关闭,除了能足够使他们在分离的感官层上进行思考,并由此在该层说话的天堂之光外,再没有更多天堂之光流入了。凡捍卫虚假反对真理,捍卫邪恶反对良善的人都出于与内在分离的感官层进行思考;简言之,凡在生活中追求邪恶,由此缺乏任何信仰的人,都因生活邪恶而什么也不信。这种人在进行推理,说服别人,尤其简单人方面,能力胜过其他人,因为他们在说话时会利用感官幻觉或谬误和世上的表象。他们还知道如何毁坏真理,或通过幻觉、谬误遮蔽它们;“蛇”也因此表示诡诈和欺骗。但当感官层与内在联结,或正确地从属于理性层时,“蛇”就表示灵巧和谨慎(参看197, 4211, 6398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