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二、星空中的第四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57.我被带到太阳系之外的又一个星球,这事同样通过我的心智状态的变化,也就是影响我的灵而实现的。因为如我前面数次所说明的,灵人从一个地方被带到另一个地方,无非是通过其内层状态的变化而实现的。这些变化在他看来,完全就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移动或旅行。在我从我的生命状态到达他们的生命状态,因而在灵里被带到那里之前,这些变化持续了大约十个小时。我朝东向左前行,觉得似乎爬到了水平面以上。我还能清楚观察到从我原先的位置向前的行进和发展,直到最后我所离开的那些人从视线中消失。与此同时,我与随行的灵人谈论了各种话题。有一个灵人也与我们同在,他在世时既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牧师和传教士。随行的灵人根据我对他的观念以为他内心里必是一个杰出的基督徒。因为在世上,观念是从一个人的讲道和著述得来的,判断是基于讲道和著述形成的,而不是基于他的生活,除非这生活是显而易见的;即便他的生活中似乎有什么不和谐的地方,仍能找出借口;因为所形成的观念,或关于某人的思维和觉知会将一切吸引到自己这一边。
3610.“看哪,对于你,你哥哥以扫要杀你安慰他自己”表示将状态颠倒过来,并除去真理那源于自己的生命的意图或打算。这从为了某人“安慰自己”和“杀你”的含义清楚可知:为了某人“安慰自己”是指以对某人或某事的希望来安抚内心的动荡不安,“对于你”体现了真理状态的颠倒;“杀你(即雅各)”是指除去真理那源于自己的生命,如刚才所述(3607节),那里说明,除去真理的生命不是毁灭真理,而是赋予它生命。至于真理的生命,情况是这样:当那些处于真理,或处于对真理的情感之人不照着他们所知道并对其拥有情感的真理生活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从爱自己和爱世界中获得粘附在对真理的情感上的某种满足和快乐。这种满足和快乐看似良善,却不是良善,除非考虑到它的功用,因为它能使一个人被引入并学习以后可以为良善本身及其生活服务的真理。当真理,也就是那些处于对真理的情感之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就说真理拥有源于自己的生命。但这种生命不是生命,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即:生命不住在对自我的爱和对世界的爱中,或住在这些爱的满足和快乐中,而是住在属天和属灵之爱,以及这些爱的快乐和满足中。因此,当真理,也就是那些处于对真理的这种情感之人失去这生命时,他们才第一次接受生命,也就是第一次活过来,或说被赋予生命。
那些处于对自我和世界的情感之人绝不可能明白这些事,因为他们以为其它生命根本不可能存在;因此,他们若失去这种生命,就会完全停止存活,或说根本不会有任何生命,因为那些拥有这种生命的人决不能知道什么是属灵和属天的生命。而事实却是,当这种生命,也就是属于对自我和世界的情感的生命,被除去时,诸如天使和天上的那种生命,连同无法形容的智慧和幸福就会从主流入。从来自主的这种生命的角度来看,以前的生命看上去毫无生命,或如同野兽的肮脏生命,因为它不包含任何神性事物,只能思考和说话,因而在外在形式上看起来和其他人的一样。
至于良善有将状态颠倒过来,并除去真理那源于自己的生命的意图或打算,这由“对于你(即雅各),以扫要杀你安慰他自己”来表示,情况是这样:对一个正在重生的人来说,他里面的良善不断打算将状态颠倒过来,以产生这样的秩序:真理不占据优先位置,而是符合天堂的状态,占据次要位置。然而,这种意图或打算深藏在它里面,没有被发现,直到它实实在在地实现了。这就像婚姻之爱,它在婴儿和童年时期没有出现,但仍藏在里面,不会显现,直到每一个事物都被如此安排,以至于能显现。在此期间,它产生适合它自己的所有方法,也就是说,所有方法都由它产生。类似情形可见于植物界:其中每棵树和每株植物里面都从至内层隐藏着结出果实或种子的一种努力。但这种努力无法显现,直到它首先产生所有方法,即枝、叶、花;当这些东西被产生出来时,这种努力才行动起来,变成现实。
那些正在重新出生的人也是如此。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关系虽隐藏在里面很长时间,但仍作为一种努力而存在于有效原因中,并由此而存在于结果本身中。然而,它不会出现,直到一切事物都按秩序被排列。当它们被如此排列时,它才第一次出来并显现。这种努力就是将状态颠倒过来,并除去真理那源于自己的生命的意图或打算所指的。由此明显可知,内义完全不同于字义所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内义论述的是真理被带入秩序并接受生命,而不是毁灭和除去它的生命。
3020.“那管理他所有一切的”表示属世人的职责或功能。这从“管理”,尤其“管理一切”的含义清楚可知:“管理”,尤其“管理一切”是指履行职责或发挥功能。属世人相对于理性人,或也可说,外在人相对于内在人,就像一个管家(1795节)。人里面的一切事物就像一个家庭,也就是一个家族,或换句话说,有一个人承担一家之主的责任,其他人则承担仆人的责任。理性心智本身就是作为一家之主监管一切,并通过进入属世心智的流注而按秩序排列它们,或说通过流注将秩序带入属世心智的那一位;而属世心智则是服侍并管理或执行的那一位。
属世心智不同于理性心智,并处于理性心智之下的一个较低层级,而且行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所以相对于理性心智,它被称为“仆人,家中的老者”,是“那管理他所有一切的”。属世心智不同于理性心智,并处于一个较低层级,而且行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一点从它里面的事物和它所发挥的功能可以看出来。它里面的事物就是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因而是各种各样的一切知识或认知,简言之,就是属于外部记忆或物质记忆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对此,参看2471, 2480节)。属世心智还包含一切想象力;想象力是人感官的更深层面,或人的内在感官意识,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尤其活跃。属世心智又包含一切属世情感,而属世情感是人和野兽所共有的。这一切表明属世心智的功能是什么。
但理性心智更为内在。它所包含的知识,也就是说,属于内部记忆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没有在人面前公开显明;相反,只要他活在肉身,它们是感知不到的(对此,参看2470-2474, 2489, 2490节)。一切思维能力,也就是对公平和公义,以及对真理和良善的感知也属于理性心智。此外,理性心智还拥有一切属灵情感;属灵情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性,并将人与野兽区别开来。理性心智从它里面的这些事物流入属世心智,并激活那里的事物,用一种眼光看待它们,以这种方式进行判断、形成结论。这两种心智截然不同,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对许多人来说,属世人掌控理性人,或也可说,外在人掌控内在人;只有在那些处于仁之良善,也就是允许自己被主引导的人里面,它才不掌权,而是服侍。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