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二、星空中的第四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57.我被带到太阳系之外的又一个星球,这事同样通过我的心智状态的变化,也就是影响我的灵而实现的。因为如我前面数次所说明的,灵人从一个地方被带到另一个地方,无非是通过其内层状态的变化而实现的。这些变化在他看来,完全就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移动或旅行。在我从我的生命状态到达他们的生命状态,因而在灵里被带到那里之前,这些变化持续了大约十个小时。我朝东向左前行,觉得似乎爬到了水平面以上。我还能清楚观察到从我原先的位置向前的行进和发展,直到最后我所离开的那些人从视线中消失。与此同时,我与随行的灵人谈论了各种话题。有一个灵人也与我们同在,他在世时既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牧师和传教士。随行的灵人根据我对他的观念以为他内心里必是一个杰出的基督徒。因为在世上,观念是从一个人的讲道和著述得来的,判断是基于讲道和著述形成的,而不是基于他的生活,除非这生活是显而易见的;即便他的生活中似乎有什么不和谐的地方,仍能找出借口;因为所形成的观念,或关于某人的思维和觉知会将一切吸引到自己这一边。
8994.“她不可像男仆那样出去”表与缺乏情感的真理不同的一种状态。这从“出去”和“男仆”的含义清楚可知:“出去”,即从服事中出去,是指争战或劳苦之后的状态(参看8980, 8984节);“男仆”是指那些充满真理,却未充满相应的良善之人(8974节),因而是指那些充满缺乏情感的真理之人。由此明显可知,“她不可像男仆那样出去”表示与缺乏情感的真理不同的一种状态。
必须简要阐述一下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充满真理,却未充满对真理的情感,有些人则充满这种情感。前者由以色列人中的男仆来代表;而后者也由以色列人中的婢女来代表。然而,“婢女”代表的不是那些充满对真理的纯正情感之人,而只是那些充满并非纯正的情感之人,这从刚才的说明(8993节)可以看出来。
那些充满缺乏情感的真理,由“男仆”来代表的人,与那些充满对真理的情感,由“婢女”来代表的人之间的区别类似知道真理与意愿真理之间的区别。知道真理唯独属于心智的理解力部分,而意愿真理则属于意愿部分;因而这种区别类似于知识和情感之间的区别。那些充满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在代表意义上由男仆或男人来表示的人对真理和良善没有情感,只对关于它们的知识有情感;因此,他们为了知道真理而以真理为快乐。但那些对真理和良善充满情感,在代表意义上由婢女或女人来表示的人则对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没有情感,只对真理和良善本身有情感,如当他们从别人那里听说并感知到它们时的情形。这种情感一般存在于良善的女人身上,而对真理的知识的情感则一般存在于男人身上。
正因如此,那些拥有属灵感知的人喜欢对真理充满情感的女人,不喜欢专注于获取知识的女人。因为按照神性秩序,男人应当认识事物,或处于知识,而女人应当单纯地对它们拥有一种情感,或唯独处于情感;因此,女人不可由于自己的知识而爱自己,而应爱男人;对婚姻的渴望便源于此。这也是为何古人说,女人在教会中要闭口不言。既然如此,那么知识,无论记忆知识还是宗教知识,就由男人来代表,而情感则由女人来代表;此处源于属世之爱的快乐的对真理的情感由婢女来代表。由于这些人与那些充满对知识的情感之人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所以婢女的情况也完全不同于男仆的。因此,这就是以下律例所表示的,即:婢女不可像男仆那样出去。然而,要知道,那些属于主的属灵国度的人也是这种情况;而那些属于主的属天国度之人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属天国度,丈夫是充满情感的人,而妻子则是充满良善与真理的知识之人。他们当中对婚姻的渴望便由此而来。
6207.天使的流注主要进入人的良知,良知里面有一个他们能进入其中进行运作的层面。该层面就存在于人的内层里面。良知是双重的,即内在和外在的。内在良知涉及属灵的良善与真理;外在良知涉及公义与公平。如今,这后一种良知存在于许多人中间;但内在良知只存在于极少数人中间。即便如此,那些具有外在良知的人在来世仍会得救;因为他们是这种人:他们若违背良善与真理,或公义与公平行事,就会感到内心的痛苦和折磨。他们有这种感受,不是因为这样做丧失了地位、利益或名声,而是因为违背了良善与真理,或公义与公平。不过,哪里没有这两种良知存在,哪里就有某种低劣的其它东西有时假装良知。也就是说,假装良知会使得人们去行真理与良善、公义与公平,但不是出于对它们的爱,而是为了自我、为了地位和个人利益。当不利的事临到这些人身上时,他们也会感到痛苦和折磨。但这种良知根本不是良知,因为它属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里面没有任何爱神爱邻之物。因此在来世,它便看不到了。
像这样的人也能履行重要职责,和那些具有真正良知的人一样;因为就外在形式而言,他们做的事都是一样的;但他们做这些事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因此,他们越是害怕丧失这些东西,就越能更好地履行有利于邻舍和国家的公共职责。而那些不害怕丧失这些东西的人则是国家中完全可有可无的成员。那些具有虚假良知的人甚至不知道何为良知,当从别人那里听说何为良知时,他们还会嘲笑它,认为它是简单或精神错乱的产物。说这些话是为了叫人们知道这种流注的性质,也就是说,良知是天使能流入其中的层面,天使甚至能流入那里对良善与真理、公义与公平的情感;他们以这种方式在不拿走此人自由的情况下来约束他。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