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59.在被告知这一切之前,他们以为我们这群人也属于那些想要通过把神想象为三位来迷惑他们的人。所以当听到这些事时,他们感到欢喜,说有些使者也被神差到他们这里来教导他们关于主的事,那时他们称这些使者为主。他们说,他们不愿接纳搅扰他们,尤其通过谈论神性中的三个位格来搅扰他们的访客,因为他们知道神是一,因而神性是一,而不是三位一体。不过,或许他们愿意认为神就像一位天使;在他里面,生命的至内层是允许他思想并变得智慧的不可见元素,生命的外层是允许他看见并行动的人形式中的可见元素,生命的发出是从他发出的爱与信的气场,因为每个灵人或天使都有一个生命的气场,凭这气场从远处就能认出他。
至于主,从祂发出的生命是神性本身,这神性充满并构成众天堂,因为它是从爱与信的生命的存在本身发出的。他们说,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同时感知三位一体和神的一体。听到这里,我被允许说,这种与一体性共存的三位一体的概念符合天使对主的概念。因为主教导说,父与祂为一,父在祂里面,祂在父里面;凡看见祂的,就看见了父,凡信祂的,就是相信并认识父。
祂还教导说,保惠师是从祂发出的,表示发出的神性,祂称其为真理的灵,以及圣灵;保惠师不是凭自己说话,而是凭主说话。我继续提议说,与一体共存的三位一体的概念符合主在世时的生命的存在和显现。祂生命的存在就是神性本身,因为祂从耶和华成孕,任何人的生命的存在都是他从中成孕的源头。来自这存在的显现是形式上的人。每个人都从他的父亲那里获得自己的生命存在,这生命的存在被称为灵魂;来自这个源头的生命的显现被称为身体。灵魂和身体构成一个人。这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就像包含在努力中的东西与由此而来的行为中的东西之间的相似性,所以两者为一。
人里面的努力被称为意愿,行为中的努力被称为行动。身体是工具,作为主体的意愿通过身体行动;工具和主体在行动中为一;灵魂与身体也是这样为一。天上的天使对灵魂和身体就具有这种概念,并由此知道主通过祂自己里面的神性,也就是祂从父所获得的魂而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
此外,整个基督教界都接纳的信经也不反对这一点,因为它教导说:基督虽为神,亦为人,然非为二,乃为一基督。事实上,祂完全是唯一的一个人,因为如灵与身成为一人,神与人成为一基督。由于主里面有这样一个合一,或这样一个一体,所以祂不同于任何人,不但在灵魂上复活,还在祂在世上所荣耀的身体上复活;关于这人身,祂还教导祂的门徒说:摸我看看!灵无肉无骨,你们看,我是有的。(路加福音24:39)这些灵人完全明白这些话,因为它们在天使灵的理解范畴之内。
于是他们补充说,唯独主在天堂拥有权柄,天堂是祂的。在回应这句话时,我能告诉他们说,我们地球上的教会从主在升天之前所说的话中也知道这一点。因为那时祂说: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28:18)注:一个属灵气场,就是他们生命的气场,从每个世人、灵人和天使那里涌流并倾泻而出,包围着他们(AC 4464, 5179, 7454节)。它的源头就是他们的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的生命(AC 2489, 4464, 6206节)。
在来世,这些气场决定了群体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解散(AC 6206, 9606-9607, 10312节)。来自亚他那修信经。死后人在灵里立即复活,这灵拥有人的形式,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是一个人(AC 4527, 5006, 5078, 8939, 8991, 10594, 10597, 10758节)。人只在灵里复活,在身体上不能复活(AC 10593-10594节)。唯独主也在身体上复活(AC 1729, 2083, 5078, 10825节)。
8989.“又要带他到门或门框那里”表被确认或强化并植入的真理与属灵良善交流的一种状态。这从“门”和“门框”的含义清楚可知。“门”是指将真理引入良善的手段(参看2356, 2385节),在此是指被确认或强化并植入的真理,这种真理由服事六年后的希伯来奴仆来表示(8976, 8984节);“门”因指引入的手段,故也指交流的手段,因为一个房间通过门与另一个房间相通。“门框或门柱”是指这种真理与良善的联结,因为门框或门柱在两个房间之间,并把它们连接起来。“门框或门柱”是指属世层的真理(参看7847节)。谁看不出为留下来的奴仆所执行的这个仪式包含一个奥秘,事实上包含一个神性奥秘?因为这个仪式是耶和华从西乃山上宣布和吩咐的。不相信圣言里面有任何比显现在字面上的更神圣、神性的事物之人必感到惊讶,因为包含在本章和后面几章中的这些和其它许多事物都是耶和华以一种活生生的声音宣布的。事实上,从字面上看,它们似乎只是各民族的法律所应对的那类事,如关于奴仆的这条律法:他们当中凡不愿从服事中出去的,都要带到门或门框那里,他主人要在那里用锥子穿他的耳朵。就字义而言,这并没有来自神之物的味道;即便如此,它仍是绝对的神性。不过,这一点若不通过内义就不明显。内义就是,那些只充满真理,未充满相应的良善,然而仍充满回想属灵良善时的快乐之人(8986, 8987节)拥有与属灵良善的某种交流和结合。
这一点由被他主人到门或门框那里用锥子所穿的奴仆的耳朵来代表;因为“门”是指交流手段,“门框”是指结合;“耳朵”是指服从;用锥子穿耳朵是他要留在的那个状态的一个代表性标志。当一个人阅读这句话时,与他同在的天使就是如此理解这些事的。因为天使不会思想一扇门或一个门框,也不思想耳朵和耳朵的穿刺,甚至不思想一个奴仆;而是会思想上述交流和结合。事实上,天使拥有对后一种事物的理解,因为他们在光中。呈现给他们的事物是属灵、属天堂的,而不是诸如圣言字义所包含的那种属世和世俗的事物;因为圣言的字义是属世和世俗的,而它的内义则是属灵、属天堂的。字义是为世人而存在的,内义则为天使而存在的;因此,天堂与人类通过圣言而有一种交流和结合
为进一步公开包含在奴仆留在主人那里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这道程序中的奥秘,必须说一说为何“门”和“门框”表示交流和结合的手段。天使和灵人都有住所,它们和世上的住所一模一样(参看1116, 1626-1628, 1631, 4622节)。并且(何等的一个奥秘)出现在他们住所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某种属灵事物的一个标志;它也是由存在于天堂,因而存在于他们心智中的属灵事物产生的。在那里,真理与良善之间的交流在视觉上呈现为门,它们的结合呈现为门框或门柱;其它事物则呈现为房间本身、门廊、窗户和各种不同的装饰品。如今没有人,尤其纯属世之人能相信这些事物就是如此,因为它们并未显明给人的肉体感官;然而,从圣言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先知们的内层向天堂打开,或说他们的内眼被打开,得以看向天堂时,他们就看见这类事物。我也曾上千次地感知并看见过这些事物。我还经常听他们说,当他们的思维正交流给我时,他们房间的门是开着的,或当它们没有交流时,他们的门是关着的。
这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凡论述交流的地方,经上会提到“门”,如以赛亚书:
我的百姓啊,去进你的卧房,关上你身后的门;把自己藏起片刻,等到忿怒过去。(以赛亚书26:20)
“关上你身后的门,等到忿怒过去”表示与邪恶,也就是说“忿怒”没有接触或交流(参看3614, 5034, 5798, 6358, 6359, 6997, 8284, 8483节)。玛拉基书:
祂岂能从你们那里接受脸面?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甚至你们中间谁宁愿关上门,不徒然在我坛上燃起一点亮光?(玛拉基书1:9, 10)
“关上门”表示不与神圣或神性事物交流。撒迦利亚书:
黎巴嫩哪,打开你的门,任火吞灭你的香柏树。(撒迦利亚书11:1)
“打开门”表示提供通道或交流。
诗篇:
祂从上面吩咐天空,又敞开天上的门。(诗篇78:23)
“敞开天上的门”表示提供与从天上的主而来的真理和良善的交流。又:
宁愿站在我神殿中的门口,不愿住在邪恶的帐棚里。(诗篇84:10)
“站在门口”表示从外面与良善,也就是“神殿”交流(3720节)。又:
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古老的门啊,你们要被举起!好让荣耀之王进来。(诗篇24:7, 9)
“古老的门被举起”表示内心向那为“荣耀之王”的主打开并提升,因而表示提供交流,也就是使祂能以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流入。主凭良善所发出的真理而被称为“荣耀之王”。
以赛亚书:
耶和华对祂所膏的古列说,我紧握他的右手,使列族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松开列王的腰带,在他面前打开门,城门不得关闭;我必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岖之地。我要将暗中的宝物和隐密处的财宝赐给你,使你知道提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以赛亚书45:1-3)
这论及其人身方面的主,祂在代表意义上就是“古列”;“在他面前打开门”是指提供进入神性本身的入口。这就是为何甚至就其人身而言,主也被称为“神”,在此被称为“以色列的神”。
启示录:
看哪,我在你面前立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因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启示录3:8)
“立一个敞开的门”表示与天堂的交流。又:
这些事以后我观看,见天上有一道开着的门。我听见说,你上到这里来,我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你。(启示录4:1)
此处“门”明显表示交流,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他即将从天上所受的启示。由此也明显可知,在天上,交流由门来代表,如前所述。又:
看哪,我站在门口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示录3:20)
此处“门”也明显表示进入主所在的天堂的入口,以及与天堂,因而与主的交流。
在马太福音也一样:
新郎到了,童女进去赴婚筵,门就关了。最后其余的童女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0-12)
这些话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4635-4638节),即:“童女”是指那些在教会里的人;“她们灯里有油”是指在信之真理里面有仁之良善;“她们灯里没有油”是指有信之真理,但它们里面没有仁之良善;经上之所以说门向后者“关了”,是因为他们不与天堂交流,也就是不通过天堂与主交流。与天堂并通过天堂交流是通过仁与爱之良善,而不是通过被称为信之真理、没有良善在其中的真理实现的。这就为何后者被称为“愚拙的童女”,而前者被称为“聪明的童女”。
路加福音:
将来有许多人寻求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那时你们开始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开!祂却回答他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要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祂却要对你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4-27)
此处“门”也明显表示入口和交流,如前所述。那些门向他们关上,叩门却不允许进去的人是指充满从圣言所领受的信之真理,却未充满仁之良善的人。这一切由“在主面前吃过、喝过,听见主在街上教训过人”,然而他们却未过信仰的生活来表示,因为那些不过这种生活的人就是那“作恶的人”。
约翰福音: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约翰福音10:1, 2, 9)
“从门进去”表示通过信之真理进到仁与爱之良善,因而进到主那里;事实上,主是良善本身,也是引入的真理,因而同样是“门”,因为信是从祂领受的。
“门”表示交流的手段,这话看似一种比喻性的说话方式,或一种比较;但在圣言中,它们不是比喻或比较;相反,它们是真实的对应。甚至那里所作的比较也涉及诸如相对应的那类事物的使用,这从前面关于门的阐述可以看出来,即:实际的门在天上就出现在天使和灵人所在的地方,其打开或关闭取决于交流的状态。其它一切比较也是如此。
5008.“约瑟把衣裳丢在妇人手里”表这最外层的真理被移除。这从“丢在妇人手里”和“衣裳”的含义清楚可知:“丢在妇人手里”是指处于它的权柄和掌控之下,因为“手”表示能力,或权柄和掌控(878, 3091, 3387, 3563, 4931-4937节);由于经上说她“拉住约瑟的衣裳”,故此处所表示的是夺走;“衣裳”是指最外层的真理,如前所述(5006节)。若不通过举例说明,没有人能理解非属灵的属世真理想与属灵的属世真理结合,而后者对这种结合充满厌恶,因此便丢弃这最外层的真理,或任由它被夺走是什么意思。不过,首先要明白何为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何为属灵的属世真理(4988, 4992节);以及这一事实:就最外层的事物而言,这二者彼此有联系,但它们决不会彼此结合。
但如前所述,这一点需要举例说明。先举一例。教会里有这样一个非属灵的属世真理:要向穷人、寡妇、孤儿行善,向他们行善就是圣言所吩咐的仁爱。但非属灵的真理,也就是处于非属灵真理的人照字面上的称呼来理解穷人、寡妇、孤儿;而属灵的属世真理,也就是处于这种真理的人的确肯定这个非属灵的属世真理,却将对“穷人、寡妇、孤儿”的这种理解置于末位;因为他们会从心里说,事实上,并非所有自称穷人的人都是这样,其中有些穷人过着非常邪恶的生活,既不敬畏神,也不畏惧人;若非恐惧拦阻,就会冲进各种难以启齿的罪恶行径。他们还会从心里说,在圣言中,“穷人”表示那些在灵性上贫穷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知道并从心里承认他们没有丝毫源于自己的良善与真理,一切事物都是白白赐与他们的人。他们对“寡妇”和“孤儿”的理解也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各自具有某种不同的状态。从这个例子明显可知,对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来说,向字面上所称呼的穷人、寡妇、孤儿行善是真理的最外层;这最外层的真理就像包裹内层事物的一件衣服。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最外层真理与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所拥有的真理是相吻合的;即便如此,这二者仍不会结合,只是彼此有联系。
以向邻舍行善为例。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视每个人为邻舍,然而各自却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而为邻舍。他们从心里说,那些处于良善的人优先于其他人而为邻舍,当向他们行善。他们还说,那些陷入邪恶的人也是邻舍,但如果照法律惩罚这些人,便是向他们行善,因为这些惩罚有助于纠正他们,还能防止他们向善人行恶,树立坏榜样。教会中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也说每个人都是邻舍,但他们不考虑各人成为邻舍的程度或方式。因此,他们若处于属世良善,就会不加区别地向每一个激起他们同情心的人行善,甚至重点向恶人行善,而不是向善人行善,因为恶人以其流氓无赖行为知道如何激起同情心。从这个例子也可以明显看出,这最外层的真理能将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和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聚在一起;然而,这二者仍无法结合在一起,只是彼此有一种联系,因为这二者对于邻舍的概念和感觉是不同的。
再举一例。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一般也会说,穷乏困苦人是指必承受天国。但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个最外层的真理,因为他们内心认为,穷乏困苦人是指那些灵性上如此的人,并且正是圣言所指的这些人承受天国。但教会中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却说,除了那些在世上陷入贫困,生活悲惨,比其他人受更多苦的人外,没有人能承受天国。他们还将财富、重要职位和世俗快乐称为众多干扰,或使人远离天堂的手段。这个例子也说明何为最外层的真理,以及这两种属世真理之间和谐的性质;它说明,他们不会结合在一起,只是彼此有一种联系。
再举这个例子。那些处于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将以下观点视为一个最外层的真理,即:那些在圣言中被称为神圣的事物是神圣的,如约柜与施恩座、灯台、焚香、饼、祭坛等等,以及圣殿、亚伦的衣服,也就是所谓的圣衣,尤其盛有乌陵和土明的以弗得和胸牌。然而,对于这个最外层的真理,他们所持的观念是:这些事物本身并不神圣,也没有任何圣洁被注入它们;它们只是具有代表性,也就是代表主国度的属灵和属天事物,在至高意义上代表主自己。但那些处于非属灵的属世真理之人同样称这些事物为神圣,却以为它们本身因被注入了圣洁而神圣。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两种真理的确一致,但彼此不会结合在一起;因为正如属灵人对这最外层真理的概念不同于纯属世人的,这两种真理各自所取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再举一例。对属灵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外层的真理:一切神性真理都能从圣言的字义得以证实,并且通过理性或理智概念为那些受到光照的人所知。属世人也承认这个最外层或一般真理;但他们却简单地认为,凡能从圣言得到证实,尤其他本人从圣言所证实的,都是真的。属灵人和属世人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一切神性真理都能得到证实;然而,二者看待这个一般真理的方式却不同。纯属世人以为凡他为自己所证实,或听到其他人所证实的,都是神性真理;殊不知,虚假和真理一样容易被证实,并且虚假一旦被证实,看上去就和真理一样,甚至比真理本身还像真理,因为感官幻觉会进入其中,并将其呈现在脱离天堂之光的尘世之光中。
这也说明在属世人眼里,属灵真理的最外层是何性质,即:它就像一件衣服;还说明,当这件衣服被除去时,属世人与属灵人根本不一致,因而属灵人再没有任何用来保护自己免受属世人攻击的事物。这就是约瑟丢下自己的衣裳逃出来到外边去所表示的。因为纯属世人不承认内层真理;因此,当外层真理被夺走或除去时,这二者立刻分离。而且,属世人将属灵人用来证实最外层真理所引入的一切观念都称为虚假;因为他没有能力看清属灵人所证实的观念是不是真的。凭属世之光不可能看见属于属灵之光的事物,因为这样做违反次序。但按照次序,凭属灵之光能看见属于属世之光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