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0.后来,我与这些灵人谈到他们的星球。当所有灵人的属世记忆或外在记忆被主打开时,他们就都知道自己的星球;因为他们把这种记忆从世上带来了,只是不能被打开,除非有主的美意。然后,一经许可,这些灵人便谈到他们所来自的星球,并向其星球的居民显现,与他们交谈,仿佛他们是活着的世人。这种事的发生是因为他们被带入其属世记忆或外在记忆,以致他们能回想起他们活在世上时的思维。那时,这些居民的内在视觉,或灵的视觉被打开了,由此看到他们。他们补充说,居民并未意识到他们并非其星球的世人,只是当他们忽然从眼前消失时,才开始察觉他们不是。我告诉他们说,古时,这种事在我们地球也发生过,如发生在亚伯拉罕、撒拉、罗得、所多玛的居民、玛挪亚和他妻子、约书亚、马利亚、以利沙伯和众先知身上。主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显现,在祂揭示自己之前,那些看见祂的人只知道祂是地球上的人。但如今这种事极其罕见,因为人们不可以这种方式被迫去信。被强迫的信仰,就是诸如由奇迹所引发的信仰,并不牢固,还会对那些有可能在没有任何强迫的情况下通过圣言在自己里面建立信仰的人造成伤害。
4612.“雅各来到他父亲以撒那里”表此时神性理性层被联结到神性属世层。这从“雅各”和“以撒”的代表清楚可知:“雅各”是指在刚才(参看4604-4610节)所论述的这种状态期间的神性属世层;“以撒”是指神性理性层(参看1893, 2066, 2072, 2083, 2630, 3012, 3194, 3210节)。联结由雅各到以撒那里来表示。在下文,直到本章末尾,所论述的主题是属世层与理性层的联结;因此,前面紧邻的内容描述了这属世层的性质。也就是说,描述了它如何良善与真理的全部事物在里面,属世层的这种性质由雅各的十二个儿子表示,因为如前所示,他的每个儿子都代表真理与良善的某个一般方面。
至于下文所论述的属世层与理性层的这种联结,要知道,理性层接受真理与良善比属世层更快一、更容易(3286, 3288, 3321, 3368, 3498, 3513节)。事实上,理性层比属世层更纯粹、更完美,因为它更内在或更高,就其本身而言,居于它所适合的天堂之光。这就是为何理性层接受属于这光的事物,也就是真理与良善,或也可说,构成聪明和智慧的事物,比属世层更快、更容易,也更完美。另一方面,属世层之所以更粗糙、更不完美,是因为它更外在,或更低,就其本身而言,居于尘世之光;这光没有丝毫聪明和智慧在里面,除非它从透过理性层闪耀出来的天堂之光那里获得聪明和智慧。当今学者所谈论的流注并非别的。
至于属世层,情况是这样:属世层自婴幼儿早期就从经由外在感官自尘世所流入的印象那里接受它的性质,人利用并凭借这些印象来发展自己的理解力。但由于那时他陷入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快乐,因而陷入私欲,这二者是他的遗传和自己行为的产物,所以如此发展的理解力充满这些欲望。凡赞成其快乐的,他都视之为良善与真理。因此,属世层中的良善与真理的次序是颠倒的,或与天堂次序对立。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天堂之光虽通过理性层流入,因为正是这光赋予他思考、推理、说话,以及外在形式上表现得体和礼貌的能力;但属于天堂之光、有助于他的永恒幸福的事物并不在属世层里面,因为在那里占据主导地位的快乐与它们对抗;事实上,自我之爱与尘世之爱的快乐本身就和对邻之爱的快乐,因而和对主之爱的快乐完全对立。诚然,此人能知道属于光或天堂的事物,但他无法产生对它们的任何情感,除非它们有助于他获得重要地位和物质利益,因而除非它们赞成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快乐。
由此可见,属世层里面的次序完全颠倒,或与天堂的次序对立。正因如此,当天堂之光通过理性层流入属世层时,它要么被反转,要么被窒息,要么被扭曲。这就是为何必属世层在能与理性层联结之前,必须重生。一旦属世层重生,从主经由天堂,因而经由理性层流入属世层的事物就被接受,因为它们与它一致。属世层是指外在人,也就是所谓的属世人;理性层是指内在人。预先说这些是为了叫人能明白下面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因为下文所论述的主题是属世层与理性层的联结。
4322.今天的人们都以为人是通过精子和卵子自然产生的。这精子自创造之初就具有以这种形式将自身产出的能力在里面,先是在卵子中,接着在子宫里,然后自行存在,不再需要神性帮助将它产出。如今有这种信仰的原因在于,没有人知道从天堂,也就是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任何流注;这是因为,没有人想知道天堂的存在。学者们无论私下还是公开聚会时,还在彼此讨论到底有没有地狱,因而有没有天堂。由于对天堂心存怀疑,所以他们也无法接受有关从主经由天堂而来的流注的任何观念。然而,这流注却产生了地上三个王国的一切事物,尤其动物王国的事物,特别是人里面的事物,并把它们以取决于其功用的形式联结起来。因此,他们也无法得知天堂与人存在任何对应关系;更不知道这种对应关系具有这样的性质:他里面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个最小细节皆通过这流注而存在,也通过它而持续存在。因为持续存在就是不断存在,因而保持联系和形式就是不断创造。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