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0.后来,我与这些灵人谈到他们的星球。当所有灵人的属世记忆或外在记忆被主打开时,他们就都知道自己的星球;因为他们把这种记忆从世上带来了,只是不能被打开,除非有主的美意。然后,一经许可,这些灵人便谈到他们所来自的星球,并向其星球的居民显现,与他们交谈,仿佛他们是活着的世人。这种事的发生是因为他们被带入其属世记忆或外在记忆,以致他们能回想起他们活在世上时的思维。那时,这些居民的内在视觉,或灵的视觉被打开了,由此看到他们。他们补充说,居民并未意识到他们并非其星球的世人,只是当他们忽然从眼前消失时,才开始察觉他们不是。我告诉他们说,古时,这种事在我们地球也发生过,如发生在亚伯拉罕、撒拉、罗得、所多玛的居民、玛挪亚和他妻子、约书亚、马利亚、以利沙伯和众先知身上。主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显现,在祂揭示自己之前,那些看见祂的人只知道祂是地球上的人。但如今这种事极其罕见,因为人们不可以这种方式被迫去信。被强迫的信仰,就是诸如由奇迹所引发的信仰,并不牢固,还会对那些有可能在没有任何强迫的情况下通过圣言在自己里面建立信仰的人造成伤害。
5023.“等着他的主来到家里”表好使它可以与属世良善交流。这从“主”的含义清楚可知,“主”是指非属灵的属世良善(4973, 4988节)。“家”在内义上是指属世心智,因为属世心智,和理性心智一样,就像一个家:其中丈夫是良善,妻子是真理,女儿和儿子是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以及源于前者(即丈夫和妻子所代表的良善与真理)如同源于父母的良善与真理;而男女仆人则是事奉并支持它们的快乐和记忆知识。所以此处“等着他的主来到家里”表示等属世良善来到自己的居所,那里也有与它结合的真理;但在这种情况下,它是虚假,却说服良善相信它是真理,因为非属灵的属世良善很容易被说服相信虚假就是真理,真理就是虚假。 经这之所以说“他的主”,是因为非属灵的属世之物视属灵之物为某种卑贱之物,或仆人(5013节)。
人的属世心智和他的理性心智一样,被称为“家”;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污灵从人里面出来,走遍干旱之地,寻求安歇;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那屋子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他就去带了另外七个比自己更恶的污灵来,进去住在那里。(路加福音11:24-26)
“家”在此表示属世心智,当它里面没有“丈夫与妻子”所表示的良善与真理,“女儿与儿子”所表示的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也没有诸如“男女仆人”所表示的那支持之物时,就被称为“打扫干净”的空屋。这个人自己就是“家”,因为理性心智与属世心智构成一个人;没有这些事物,也就是没有良善与真理,以及对它们的情感,和这些情感所提供的服务,他不就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野兽。
在路加福音中,“家”还表示人的心智:
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凡一家自相纷争,就必败落。(路加福音书11:17)
马可福音:
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马可福音3:24,25,27)
“国”表示真理(1672, 2547, 4691节),“家”表示良善(2233, 2234, 3720, 4982节);“家”由于更重要而表示良善。
路加福音:
家主若知道贼什么时候来,就必警醒,不让他的房屋给挖透了。(路加福音12:39)
又:
从今以后,一家五口将起纷争,三个和两个相争,两个和三个相争。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路加福音12:52-53)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圣言的内在或属灵内容被打开后,教会成员所进入的属灵争战。“家”表示实际的人或他的心智;而“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是指良善与真理,以及对它们的情感,在反面意义上则指邪恶与虚假,以及对它们的情感,它们是争战的根源,以及在这类争战中要与之搏斗的东西。
主吩咐祂的门徒说:
无论进哪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不然,就归与你们了;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路加福音10:5-7)
这代表他们要住在良善本身中,也就是住在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良善中,不是进入其它任何良善。“家”表示人或他的心智(也可参看3538, 4973节)。
8939.“我必到你那里赐福给你”表那时神的同在,以及流注。这从“到某人那里”和“赐福”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这话由耶和华来说时,“到某人那里”是指同在(参看5934, 6063, 6089节);当由耶和华来说时,“赐福”是指被赐予信和仁(2846, 3406, 4981, 6091, 6099, 8674节),因而也指它们的流入,因为信和仁从主流入到一个人那里。这些事物就是内义上的“赐福”,因为它们就是那使人永远幸福快乐的东西。人活在世上时,他称那些使他暂时幸福快乐的东西为赐福,如财富和重要地位。然而,圣言内义上所指的事物并不是暂时的事物,而是永恒的事物,暂时的事物与之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因为暂时之物和永恒之物之间没有比例关系;甚至几千年或几百万年与永恒之物之间也没有比例关系,因为这些年数都有结束的时候,而永恒之物则没有结束的时候。因此,永恒之物是永有的;事实上,没有穷尽的事物是永有的,因为它从无限的神那里拥有自己的存在,时间上的无限者就是那永恒者。但相对来说,暂时之物不是永有的,因为当它抵达终点时,它就不再存在。由此也明显可知,“赐福”在灵义上是指从神性那里拥有存在在自己里面的事物,因而指那些构成永生的事物,进而是指那些属于仁和信的事物。
世俗福分与永恒的天上福分相比,什么也不是,主在马太福音中如此教导了这一点: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失了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马太福音16:26)
但沉浸于世俗和尘世事物中的人不明白这句话;因为世俗和尘世事物窒息了它,使得他甚至不相信永生的存在。
然而,我可以肯定地说,人一死就在来世,作为一个灵人生活在灵人中间;那时,在他自己和那里的其他人看来,他似乎和世人完全一样,具有各种感觉,无论内在还是外在的(1881节)。因此,我也可以说,肉体的死亡只不过是抛弃了那些能使人在世上提供服务、发挥作用的事物;此外,死亡本身是生命的一种延续,只不过是在另一个世界而已;这个世界不为尘世肉体的眼睛所见,然而在那里却能看见比世上的正午之光还要亮一千倍的光。我从多年来,并且现仍在继续的活生生的经历知道这一切,故郑重声明这一点。我与几乎所有我在世上曾经认识并且已经死去的人在他们去世后的两三天交谈过,现在还在和他们说话。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对于他们原先根本不信死后生命的延续感到极为愤慨。我与他们的交谈不只是一天,而是成年累月。我还被允许见证把他们要么带到地狱,要么带到天堂的相继或逐步发展的生命状态。所以,凡想要永远幸福快乐的人,都要让他知道并相信,他死后会活着;要让他思想并牢记这一点,因为这是真理。还要让他知道并相信,圣言是教导一个人当如何在世上生活才能永远幸福快乐的唯一教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