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612.“雅各来到他父亲以撒那里”表此时神性理性层被联结到神性属世层。这从“雅各”和“以撒”的代表清楚可知:“雅各”是指在刚才(参看4604-4610节)所论述的这种状态期间的神性属世层;“以撒”是指神性理性层(参看1893, 2066, 2072, 2083, 2630, 3012, 3194, 3210节)。联结由雅各到以撒那里来表示。在下文,直到本章末尾,所论述的主题是属世层与理性层的联结;因此,前面紧邻的内容描述了这属世层的性质。也就是说,描述了它如何良善与真理的全部事物在里面,属世层的这种性质由雅各的十二个儿子表示,因为如前所示,他的每个儿子都代表真理与良善的某个一般方面。
至于下文所论述的属世层与理性层的这种联结,要知道,理性层接受真理与良善比属世层更快一、更容易(3286, 3288, 3321, 3368, 3498, 3513节)。事实上,理性层比属世层更纯粹、更完美,因为它更内在或更高,就其本身而言,居于它所适合的天堂之光。这就是为何理性层接受属于这光的事物,也就是真理与良善,或也可说,构成聪明和智慧的事物,比属世层更快、更容易,也更完美。另一方面,属世层之所以更粗糙、更不完美,是因为它更外在,或更低,就其本身而言,居于尘世之光;这光没有丝毫聪明和智慧在里面,除非它从透过理性层闪耀出来的天堂之光那里获得聪明和智慧。当今学者所谈论的流注并非别的。
至于属世层,情况是这样:属世层自婴幼儿早期就从经由外在感官自尘世所流入的印象那里接受它的性质,人利用并凭借这些印象来发展自己的理解力。但由于那时他陷入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快乐,因而陷入私欲,这二者是他的遗传和自己行为的产物,所以如此发展的理解力充满这些欲望。凡赞成其快乐的,他都视之为良善与真理。因此,属世层中的良善与真理的次序是颠倒的,或与天堂次序对立。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天堂之光虽通过理性层流入,因为正是这光赋予他思考、推理、说话,以及外在形式上表现得体和礼貌的能力;但属于天堂之光、有助于他的永恒幸福的事物并不在属世层里面,因为在那里占据主导地位的快乐与它们对抗;事实上,自我之爱与尘世之爱的快乐本身就和对邻之爱的快乐,因而和对主之爱的快乐完全对立。诚然,此人能知道属于光或天堂的事物,但他无法产生对它们的任何情感,除非它们有助于他获得重要地位和物质利益,因而除非它们赞成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快乐。
由此可见,属世层里面的次序完全颠倒,或与天堂的次序对立。正因如此,当天堂之光通过理性层流入属世层时,它要么被反转,要么被窒息,要么被扭曲。这就是为何必属世层在能与理性层联结之前,必须重生。一旦属世层重生,从主经由天堂,因而经由理性层流入属世层的事物就被接受,因为它们与它一致。属世层是指外在人,也就是所谓的属世人;理性层是指内在人。预先说这些是为了叫人能明白下面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因为下文所论述的主题是属世层与理性层的联结。
8993.“人若卖女儿作婢女”表源于属世快乐的对真理的情感。这从“人的女儿”和“婢女”的含义清楚可知:“人的女儿”是指对真理的情感,因为“女儿”表示情感(参看2362, 3963节),而“人”表示真理(5414, 5879, 5951, 7957, 8234节);“婢女”是指外在或属世情感(2567, 3835, 3849节)。因此,“人的女儿被卖作婢女”表示源于属世情感和快乐的对真理的情感。
属世的快乐是指发源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快乐。处于发源于这些爱的对真理的情感之人是那些要么为了利益,要么为了重要地位,而不是为生活而学习教会的教义,也就是所谓的信之真理的人。对真理的这类情感并非发源于属灵良善,而是发源于属世的快乐,它们由被卖作女奴或婢女的以色列人的女儿来代表。源于自我之爱或尘世之爱的一切都不是自由,而是奴役。至于何谓自由,何谓“奴役”,可参看前文(892, 905, 1947, 2870-2893, 6205节)。由这些爱所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的性质就接是下来的经文在内义上所描述的。
要牢记一点:对真理的纯正情感在于为了作为目的的良善功用,为了生活而意愿并渴望知道真正的信之真理;但并不纯正的对真理的情感则在于为了自我,因而为了获得重要地位、谋取金钱利益而意愿并渴望真理。那些处于来自这种源头的对真理的情感之人并不在乎他们所学习的真理是否纯正,只要它们能冒充或被当作真理就行。因此,他们只认可他们所出生的教会的教义,无论这些教义是不是真的。就真理本身而言,他们还陷入黑暗,因为世俗的目的或利益,自私的目的或重要地位完全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但那些拥有对真理的纯正情感之人,也就是那些为了良善的功用、为了他们当过的生活而渴望知道真理的人也遵守教会的教义,直到他们达到开始独立思考的年龄。然后,他们就查考圣经,求主光照;当被光照时,他们从心里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所出生的地方有别的教会教义,甚至有最大的异端,那么若不出于对真理的纯正情感查考圣经,他们就会留在这教义中;例如,他们若生来就是犹太人,或苏西尼派,就会这样做。由此明显可知那些拥有对真理的纯正情感之人究竟是谁,是何性质;那些拥有不纯正的对真理的情感之人又是谁,是何性质。那些拥有对真理的纯正情感之人在代表意义上由以色列人的女儿来表示;而那些拥有不纯正的对真理的情感之人在代表意义上则由以色列女儿当中的婢女来表示,她们就是现在所论述的主题。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