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2.当作过牧师和传教士的那个灵人与那些穿衣服的人在一起时,只见有一个女人有一张极为漂亮的脸蛋,穿着也很简单,一件外衣优雅地披在身后,并且拉到胳膊以上。她头戴花环形状的漂亮头饰。这个灵人一看见这个少女就非常欢喜,开始与她搭讪,还拉着她的手。但少女发觉他是一个灵人,并且不是来自她的星球,于是便挣脱了他,匆忙离开了。后来,他又看见右边有许多女人;她们在照料绵羊和羔羊,当时正把羊赶到水槽,水槽里的水是从湖里通过一个小水沟流过来的。她们穿着相似的衣服,手拿牧杖,用来赶绵羊和羔羊喝水。她们说,绵羊要顺着她们的牧杖所指的方向走。只见这些绵羊个头都很大,毛茸茸的尾巴又大又长。走近看时,只见女人们的脸既丰满又漂亮。我还看到了男人,他们的脸也是人肉色,和我们地球人一样。不同之处在于,脸的下面部分没有胡须,而是发黑。他们的鼻子更像是雪白,而不是肉色。
后来,前面提到的那个在世时作过传教士的灵人被引领继续朝前走,但他不情愿,因为他还在思想他所喜欢的那个女人。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他的影子仍出现在原来的地方。然后,他到了赤身露体的人那里。这些人看上去成双成对结伴而行,都是一夫一妻。他们腰系缠腰布,头上裹着一种头巾。当与他们在一起时,这个灵人被带入在世时想要传道所在的状态。于是,他说,他想向他们传讲主的十字架受难。但他们说,他们不想听这种故事,因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他们知道主是活着的。于是,他又声称他想传讲主是活着的。但他们还是不肯听,说,他们从他的话里觉察到某种并非天上的事物。因为他的话大部分关注他自己,他的名声和荣耀。事实上,他们能从他说话的语气听出这话是否发自内心,因为他具有这样的性质,他不能教导他们。对此,他沉默了。他在世时是最能言善辩的演讲者,十分擅长把听众引向神圣思维。但这种能力只是他所习得的一种技能,因而是某种来自他自己和世界,而非天堂的事物。
9613.“这才成了一个居所”表整个天堂由此完全合而为一。这从“居所”的含义清楚可知,“居所”是指天堂(参看9594节)。当天堂被如此完全联结起来时,它就为一,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堂是由无数天使社群组成的,然而主引导他们如同引导一个总的天使或人。这是因为源于主之爱的相爱就存在于他们所有人当中,当这爱存在于他们所有人当中,在他们所有人里面时,他们就能被排列成天堂的形式,该形式具有这样的性质:许多人合而为一,而且他们人数越多,他们的一体性就越强。此处情形就像人体的无数部位,尽管这些部位截然不同,各种各样,但仍构成一体。原因是,它们都存在于一个类似天堂的形式里面,因为它们与天堂相对应,这在许多章节末尾早已说明;他们凭这种对应而拥有一种相爱,并通过相爱而联结在一起。正因如此,一个处于爱和信的良善之人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9279节);在主眼里,整个天堂如同一个总的人(参看9276e节)。
天堂里不计其数的天使社群的一切联结,以及它们的联结方式就以本章所论述的居所和罩棚的建造来代表。不过,联结的这些方式,就是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这些方式,无法从那里进入世人所拥有的观念,因为世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居所”代表天堂。或者他们即便意识到这一事实,仍不知道天上的社群通过爱被如此联结在一起,以致它们呈现为一体。然而,当关于居所的这些细节被阅读时,所有这些事物都完全流入天使的观念;因为所描述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有一个内义,当被主显现给天使时,这内义就会将整个天堂中的所有人通过来自主的爱而彼此联结、互相关联的状态展现给他们。
天使社群按照以下法则合为一个天堂:⑴天堂里的每一个完整整体都是由许多人按照天堂的和谐而彼此分享生活的模式产生的。⑵爱是属灵的融合,这种融合带来天堂的和谐。⑶为使一切个体都能被保持在结合和关联中,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纽带。⑷共同的纽带必进入并创造个体纽带。⑸这共同的纽带就是主,也就是来自主的爱,因而对祂的爱。⑹个体纽带就来源于这共同纽带;它们是相爱,或对邻之仁的纽带。这些就是由无数天使社群组成的天堂仍作为一个总的人而存在所凭借的法则。
8991.“他就永远服事主人”表直到永恒。这从“服事”和“永远”的含义清楚可知。“服事”是指服从,因为奴仆就是那些服从的人,而主人则是那些发命令的人;“奴仆”所代表的,是那些出于服从,而非出于仁爱的情感行善的人,这一点从前文明显可知。“永远”是指直到永恒。就字义而言,“永远”在此表示服事他的主人,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但就内义而言,它表示直到永恒,因为它论及死后的状态。之所以说“直到永恒”,是因为那些出于信的服从,而非出于仁爱情感行善的人,就是“奴仆”所代表的人在来世永远不可能被带入一种良善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可能出于良善行事;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死后都保持不变。一个人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就仍是什么样;正如俗话所说:“树倒在何处,就躺在何处”。倒不是说他在死亡的那一刻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是说,他整个一生是什么样,他死时就是什么样。因此,那些在世期间已经习惯只出于服从,而不出于仁爱行善的人永远都是这样。诚然,他们在服从方面会得以完美;但他们达不到仁爱的任何层级。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