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66

166.此外,我还看

166.此外,我还看到他们在这个星球上的居所。这些居所是长长的矮房子,照着所划分房间的数量而在两侧各有窗户。屋顶呈拱形,尽头两边各有一扇门。他们说,这些房屋是用泥土建的,屋顶铺有草皮。窗户是用草线制成的,这些草钱被编织起来,以便光能照进来。我还看到一些孩子。他们说,他们的邻居来拜访他们,尤其为了自己的孩子,以便这些孩子能与其他孩子在其父母的视线和看顾之下做伴。田地也出现了,它们因庄稼快要成熟了而正在发白。我还被指示这种庄稼的种子或谷粒,它们类似中国的小麦。我们又看到由这种谷粒做成的面包,尺寸很小,呈四方形。那里也有长满青草的平原,里面有鲜花,以及果实像石榴的树木;灌木也有,但不是葡萄树,所结的浆果可以酿酒。

属天的奥秘 #680

680.谁都能清楚看

680.谁都能清楚看出,良善和真理是人的真食物,因为人若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而是一个死人。当一个人的灵性死亡时,喂养其灵魂的食物就是来自邪恶的快乐和来自虚假的愉悦,而这些都是死亡的食物。这些快乐和愉悦也来自肉体、世俗和属世的事物,这些事物也根本没有生命在里面。此外,这种人不知道何为属灵和属天的食物。每当圣言提到“食物”或“饼”时,他都以为指的是供给肉体的食物。如在主祷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他只想到滋养肉体的食物。有些人想得更远,声称这话还包括其它身体所需,如衣服、金钱等等。他们甚至会强烈否认所指的是其它任何食物,尽管他们清楚看到前后的话仅涉及属天和属灵的事物,并且论及的是主的国度;他们也能明白,主的圣言是属天和属灵的。
从这个和其它类似例子足以清楚看出,今天的人何等肉体化!就像犹太人,他只愿以最粗俗、最物质化的方式接受圣言中所说的一切。主自己清楚教导了祂所说的“食物”和“粮”(bread,或译为饼,食物等)是什么意思。论到“食物”,祂在约翰福音中这样说:
耶稣说,不要为那必朽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约翰福音6:27)
论到“粮”,祂说:
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之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约翰福音6:49-51, 58)
甚至今天还有人像这种人,他们听到这些话,就声称:
这话甚难,谁能听呢?一些人就退去,不再和祂同行。(约翰福音6:60, 66)
主对这些人说:
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6:63)
水也一样,水表示信的属灵事物,论到水,主在约翰福音中说:
耶稣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他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他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水泉,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14)
但今天有些人就像在井边与主说话的那个妇人,她回答说:
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里打水。(约翰福音4:15)
在圣言中,“食物”只表示属灵和属天的食物,也就是对主的信,以及爱。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地方清楚看出来,如耶利米哀歌:
敌人将手伸在耶路撒冷的一切可喜之物上;因她看见列族进入她的圣所;论到他们,你曾吩咐,他们不可入你的会中。所有的人民都叹息,寻求食物;他们用可喜之物换食物,要恢复灵魂。(耶利米哀歌1:10-11)
此处所指的,只是属灵的食物,因为主题是圣所。又:
我招呼我所亲爱的,他们却欺骗我。我的祭司和长老在城中断了气,因为他们为自己寻求食物,以刷新他们的灵魂。(耶利米哀歌1:19)
此处意思也一样。诗篇:
它们都仰望你按时给它们食物。你给它们,它们便拾起来;你张手,它们就饱享美物。(诗篇104:27-28)
这同样表示属灵和属天的食物。
以赛亚书:
凡口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你们也要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以赛亚书55:1)
此处“酒”和“奶”表示属灵和属天的饮品。同一先知书: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祂起名叫以马内利。祂要吃奶油与蜂蜜,好知道弃恶择善。因为出的奶丰富,他就可以吃奶油;凡在陆地中间所剩的人都要吃奶油与蜂蜜。(以赛亚书7:14-15, 22)
此处“吃奶油与蜂蜜”表示接受属天-属灵之物,“所剩的人”表示余剩,关于余剩,玛拉基书也提到:
你们要将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宝库,使我家有食物。(玛拉基书3:10)
“十分之一”表示余剩。关于“食物”的含义,可参看前文(56-58, 276节)。

属天的奥秘 #8094

8094.“虽然那里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