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67

167.他们的太阳在

167.他们的太阳在我们看来是一颗星星,但在那里显为火焰色,有我们太阳的四分之一大。按我们地球上的天数来算的话,他们一年约有200天,一天15小时。这个星球本身是星空中最小的星球之一,方圆不到500德国里。这些观察是天使们通过对比在我或我的记忆里所看到的有关我们地球的事实作出的。他们以天使的观念得出这些结论,天使的观念使他们能立刻根据别处的空间和时间精确测量出空间和时间。天使的观念因是属灵的,故远远超越世人的属世观念。

注:1德国里相当于6.64英里。

属天的奥秘 #7392

7392.“叫祂使这

7392.“叫祂使这青蛙离开我和我的民”表好叫他们不被迫使用由纯粹的虚假所生的推理。这从“离开”和“青蛙”的含义,以及法老和埃及人的代表清楚可知:“离开”是指不被迫,因为祈求的原因是由被迫使用由纯粹的虚假所生的推理而产生的厌倦;“青蛙”是指由纯粹的虚假所生的推理(参看7351, 7352节);法老和埃及人是指那些沉浸于虚假并进行侵扰的人,如前面频繁所述。
  至于厌倦,也就是那些进行侵扰的人祈求或谦卑的原因,要知道,这并令他们快乐,因为他们不能通过由纯粹的虚假所生的推理作恶,正直人,此处即他们正在侵扰的那些属于主的属灵教会的人嘲笑纯粹的虚假,这些虚假是真理的对立面。但他们能利用基于用来歪曲真理的幻觉和表象的虚假作恶,这些被歪曲的真理由埃及的诸水所变作的“血”(7317, 7326节)来表示;因为幻觉和表象迷惑人,事实上,它们就像掩盖真理的阴影和面纱。由于他们不能利用由纯粹的虚假,也就是真理完全的对立面所生的推理作恶,所以他们发现这些推理不让人快乐,故请求把它们拿走。因为除了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作恶外,再没有什么令地狱里的人快乐的了。事实上,作恶是他们生命的真正快乐,当不允许作恶时,他们就陷入厌倦。这就是法老请求除掉青蛙灾殃,而没有请求除掉前面所描述的血灾殃和下面所描述的虱子灾殃的原因。因为“青蛙的灾殃”表示利用由纯粹的虚假所生的推理进行侵扰,然而,他们不能利用这些推理作恶;而“血的灾殃”表示利用由幻觉和表象所生的虚假进行侵扰,这种侵扰令他们快乐,因为他们能利用它作恶。“虱子的灾殃”表示赋予他们快乐的邪恶,因为他们就是邪恶。
  在来世,所有在世时不因邻舍的缘故而向邻舍行善,不因自己国家的缘故而向自己的国家行善,不因教会的缘故而向教会行善,只为自己的缘故行善的人都以作恶为快乐。因此,他们不为真理和良善的缘故而行真理和良善。他们的快乐在于作恶,这一事实在世上没有显明出来,因为外在人将它隐藏起来。但在来世,当表面事物被拿走,一个人只剩下自己的内在事物时,这种快乐就会暴露并显现出来。正因如此,他们在地狱里,因为凡在地狱里的人都喜欢作恶,而凡在天堂里的人都喜欢行善。
  

属天的奥秘 #598

598.“在耶和华眼

598.“在耶和华眼中蒙恩”表示主预见人类能以这种方式得救。主的怜悯包含并关注整个人类的拯救;祂的恩典也是如此,故所表示的是人类的拯救。“挪亚”不仅表示一个新教会,还表示该教会的信,这信是仁之信。主因此预见到,人类可以通过仁之信得救。这信容后再述。
然而,在圣言中,怜悯和恩典是有区别的;事实上,这种区别取决于它们的接受者之间的区别。怜悯适用于属天人,而恩典适用于属灵人,因为属天人只承认怜悯,而属灵人几乎只承认恩典。属天人不知道什么叫恩典,而属灵人则几乎不知道什么叫怜悯,因为他们将怜悯和恩典混为一谈。两者如此不同的原因来自各自的谦卑;内心谦卑的人乞求主的怜悯,而头脑(或思维)谦卑的人寻求主的恩典。后者若乞求怜悯,要么在试探的状态下乞求,要么只是口头上,而非发自内心乞求。由于被称为“挪亚”的这个新教会不是属天的,而是属灵的,所以经上说在耶和华眼中“蒙恩”,而不是蒙“怜悯”。
在圣言中,怜悯和恩典是有区别的,这一点从提到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的许多地方(如诗篇103:8; 111:4; 145:8; 约珥书2:13)明显看出来。其它地方也作了这种区分,如耶利米书:
耶和华如此说,脱离剑的百姓在旷野蒙恩典,就在我使以色列享安息的时候。耶和华从远方向我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怜悯吸引你。(耶利米书31:2-3)
此处“恩典”与属灵之物有关,“怜悯”与属天之物有关。以赛亚书:
因此,耶和华必然等候,要赐你们恩典;因此,祂必然举高自己,好怜悯你们。(以赛亚书30:18)
此处“恩典”同样与属灵之物有关,“怜悯”则与属天之物有关。所以在创世记后面的章节,罗得对天使说:
看哪,你仆人已经在你眼中蒙恩,你又加大你向我所显的怜悯,使我的灵魂存活。(创世记19:19)
“恩典”与属于信或理解力的属灵事物有关,这一点在此处也是很明显的,因为经上说他“已经在你眼中蒙恩”(创世记6:8);“怜悯”与属于爱或意愿的属天事物有关,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即:经上说天使“加大怜悯”,“使灵魂得以存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