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377.“远远地下拜”表发自内心的谦卑和崇拜,以及这时主的流注。这从“下拜”的含义清楚可知,“下拜”是指谦卑(参看2153, 5682, 6266, 7068节)。它之所以也表示崇拜,是因为谦卑是一切崇拜和一切敬拜的本质要素。没有谦卑,不可能有对主的敬拜或崇拜,因为主的神性无法流入一颗骄傲的心,也就是无法流入一颗充满自我之爱的心;这样的心是刚硬的,在圣言中被称为“石心”。但主的神性能流入一颗谦卑的心,因为这样的心是柔和的,在圣言中被称为“肉心”。这样的心接受从主流入的良善,也就是接受来自主的流注。这解释了为何“远远地下拜”不仅表示发自内心的谦卑和崇拜,还表示这时主的流注。说“主的流注”的原因是,从主流入的爱与信之良善就是主,因为祂与一个人同住。“远远地”表示发自内心的原因是,当人们感到谦卑时,他们就会远离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配靠近至圣的神。事实上,当感到谦卑时,他们承认,他们凭自己无非是邪恶,甚至无非是亵渎。当他们发自内心承认这一点时,就拥有真正的谦卑。由此明显可知,“远远地下拜”表示发自内心的谦卑和崇拜,以及这时主的流注。
但以色列人并未处在这种谦卑和崇拜之中,仅仅通过外在举止来代表它们;因为他们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而对内在事物没有任何兴趣。然而,他们在谦卑的时候,就会脸伏于地,还滚在尘土之中,大声喊叫,这样的行为可以整天持续。凡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谦卑之人,可能会以为这样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谦卑。但这不是一颗从神仰望神的心之谦卑,而是一颗从自我仰望神的心之谦卑;一颗从自我来仰望的心是从邪恶来仰望的,因为凡从一个人,就是唯独从自我发出之物都是邪恶。以色列人比全世界所有人民都更处在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之中。他们以为只要他们献祭,或用水洗自己,就是神圣的,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代表属于来自主的仁和信的内在圣洁。因为神圣的一切都不是人自己的;确切地说,它属于与人同在的主(9229节)。那些因相信他们凭自己为神圣而使自己谦卑,并出于始于自己的对神之爱而献上崇拜的人就是出于爱自己,因而出于一颗石心,而非出于一颗柔和的肉心使自己谦卑并献上崇拜。而且,他们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而不是同时也对内在事物感兴趣;事实上,自我之爱居于外在人,不可能进入内在人,因为内在人唯独通过对主的爱和信,因而被主打开,主在内在人里面为此人形成祂居于其中的天堂。
10577.“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表神性真理和良善将被揭示给那些乐于接受的人。这从“恩待”和“怜悯”的含义清楚可知:“恩待”是指赋予属灵真理和良善,在此是指揭示它,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教会、敬拜和圣言的内在和外在;“怜悯”是指赋予属天的真理和良善,在此是指揭示它。之所以表示在那些乐于接受的人当中,是因为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内在事物只揭示那些乐于接受的人。
“恩待”之所以表示赋予属灵的真理和良善,“怜悯”表示赋予属天的真理和良善,是因为“恩典”论及信,“怜悯”论及爱;信之良善是属灵良善,爱之良善是属天良善。至于何为属灵良善,何为属天良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可参看9277节提到的地方。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的人谈论恩典,而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谈论怜悯(598, 981, 5929节)。如果恩典和怜悯之间没有这种区别,经上就不会说“恩待”和“怜悯”。由于同样的原因,耶和华被称为“恩典和怜悯”(出埃及记34:6; 约珥书2:13; 诗篇103:8; 145:8)。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典给你们;必然自尊为高,好怜悯你们。(以赛亚书30:18)
由于属教会的一切事物都与两样事物有关,即爱和信,又由于怜悯属于爱,恩典以及真理属于信,故在圣言中,当向主祈求时,经上说“怜悯”和“恩典”,当描述主时,经上说“怜悯”和“真理”,如下列经文。诗篇:
你的怜悯常在我眼前,我也按你的真理而行。(诗篇26:3)
又:
耶和华啊,你的怜悯在于诸天;你的真理直达穹苍。(诗篇36:5)
又:
神从天上必差遣祂的怜悯和真理。你的怜悯伟大,高及诸天;你的真理达到穹苍。(诗篇57:3, 10)
又:
怜悯和真理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亲吻。(诗篇85:10)
又:
我要歌唱耶和华的怜悯直到永远!我要用口将你的真理传与代代!因我曾说,你的怜悯必建立到永远,你必使你的真理坚立在天上。公义和公平是你宝座的根基;怜悯和真理必立在你面前。(诗篇89:1-2, 14)
在这些经文中,“怜悯”表示爱;“真理”表示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