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1461.“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寄居在那里”表示被教导来自圣言的概念、知识或认知。这从“埃及”和“寄居”的含义清楚可知,稍后会看到:“埃及”表示由这些概念、知识或认知构成的记忆知识,“寄居”表示被教导。主在童年时期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教导,这一点从前面(12:9;1457节)所引用的路加福音中的经文,以及刚才关于外在人的阐述清楚看出来:外在人若不通过知识或认知,不可能与内在人对应并一致。外在人是肉体和感官的,或说以肉体为中心,以感官为导向,不会吸收任何属天或属灵之物,除非知识或认知被植入它,如同植入土壤;因为属天事物能在这些知识或认知里面找到它们的接受器皿。但知识或认知必须来自圣言。来自圣言的知识或认知是这样:它们会提供通向主自己的途径。因为圣言本身经由天堂从主而来,主的生命就存在于圣言的每一个细节中,尽管这一点在外在形式上看不出来。由此可见,在主的童年时期,祂不愿被灌输其它任何知识或认知,只愿被灌输圣言的知识或认知;如刚才所述,这些知识或认知给祂打开通向祂的父耶和华自己的途径,而祂将要与父结合并成为一。这种愿望甚至更强烈,因为圣言中所说的话,就其至内层而言,没有一句不关注祂,也没有一句不首先来自祂。祂的人性或人身本质仅仅是自永恒就存在的神性本质的一个补充。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