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创世记28:1-22
1.以撒叫了雅各来,给他祝福,并吩咐他,对他说,你不要从迦南的女儿中娶女人。
2.你起身往巴旦·亚兰去,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从那里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个女人。
3.愿沙代神赐福给你,使你繁殖增多,成为多民。
4.祂必将亚伯拉罕的福赐给你,赐给你和与你同在的种,使你继承你所寄居的地,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
5.以撒打发雅各走了;他就往巴旦·亚兰去,到亚兰人彼土利的儿子拉班那里,就是雅各、以扫的母亲利百加的哥哥。
6.以扫见以撒祝福了雅各,而且打发他往巴旦·亚兰去,从那里给他娶一个女人,并在祝福的时候吩咐他说,不要从迦南的女儿中娶女人。
7.而雅各听从父母的话往巴旦·亚兰去了。
8.以扫就看出迦南的女儿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
9.以扫便去了以实玛利那里,在他两个女人之外,又娶了玛哈拉为女人,就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
10.雅各走出别是巴,往哈兰去。
11.他到了一个地方,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过夜,便拾起那地方的石头,放下当枕头,就躺在那地方。
12.他作了一个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又见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
13.看哪,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祂说,我是耶和华你父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你躺卧其上之地,我要将它赐给你和你的种。
14.你的种必像地上的尘沙,你必向海,向东向北向南突破;地上所有的宗族都必因你和你的种得福。
15.看哪,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必保佑你,把你带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实现了对你所说的话。
16.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地方,我竟不知道。
17.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家,这是天的门。
18.雅各清晨早早起来,拿当枕头所放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它头顶上。
19.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但那城起先名叫路斯。
20.雅各立下一个誓言,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这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
21.使我平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耶和华必作我的神。
22.我所立为柱子的这石头也必作神的家;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
概览
3656.就至高意义而言,本章论述主,祂如何开始将其属世层的真理和良善都变成神性;并从总体上描述了祂实现这一切所采取的方法。但就代表意义而言,本章论述主如何使人的属世层的真理和良善重生,或变成新的;同样从总体上描述了这个过程(1-10节)。
1921.“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表示绝对掌控。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就内义而言,这句话代表和表示主凭自己的能力战胜、征服并逐出潜入这第一理性的遗传之恶。因为如我所说的(1893, 1895节),主的理性心智从作为父亲的内在人,也就是耶和华成孕,从作为母亲的外在人出生。凡从外在人出生的东西都拥有遗传元素在里面,因而也带有邪恶。这种东西就是主凭自己的能力战胜、征服并逐出,最后变成神性的东西。祂凭自己的能力如此行,这一点从本节经文的每一个细节清楚看出来,如经上说“你的婢女在你手中”,这表示祂将这理性置于祂的掌控权之下;现在说“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这表示对它的绝对掌控;接下来又说“撒莱羞辱她”,这表示征服。
这些话是对代表直觉真理的撒莱说的,主自己拥有直觉真理,并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如前所述(1904, 1914节)。这真理赋予祂对理性心智,以及对作为外在人一部分的属世心智的绝对掌控。一个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并从神性良善感知(这良善也是祂的,因为它是父的,祂没有其它灵魂)的人,必然凭自己的能力行事。祂因凭自己的能力征服并逐出祂的遗传之恶,故也凭自己的能力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因为一个是另一个的结果。
从耶和华成孕的那一位除了耶和华之外,没有其它内在,也就是没有其它灵魂;因此,就其真正的生命而言,主就是耶和华自己。耶和华,或神性本质无法像使后代成孕的人父的灵魂那样被分割。这后代越远离父亲的形像,就越远离父亲,并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远离。这就是为何父亲对孩子的爱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减弱。但主不是这种情况。随着祂长大,就人身或人性本质而言,祂不是远离,而是不断接近,直到实现完美的合一。由此清楚可知,祂与耶和华父是一样的,如祂自己所清楚教导的(约翰福音14:6, 8-11)。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