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7668.“你们这壮年人去事奉耶和华吧”表要离开那些处于确证真理的人,好叫他们敬拜主。这从“你们去”、“壮年人”和“事奉耶和华”的含义清楚可知:“你们去”是指要离开他们,如前所述(7658节);“壮年人”是指确证的真理,如下文所述;“事奉耶和华”是指敬拜主,如前所述(7654, 7658, 7664节)。“壮年人(或年轻人)”之所以表示那些处于确证真理的人,是因为“儿子”、“孩子”、“壮年人(或年轻人)”、“人”、“老人”表示处于其真正秩序中的聪明和智慧的方方面面。在天上,所指的就是这些方面而不是这些年龄阶段的人;因为天上的人拥有属灵的观念,属灵的观念具有这样的性质:来自纯自然界或世界的形像无法进入,而是立刻脱落,并转变为更适合天堂智慧和天使思维的那类形像。这就是为何“儿子”、“孩子”、“壮年人(或年轻人)”、“人”、“老人”在灵义上不可能表示那些被如此称呼的男人,只表示相对应的属灵事物,就是聪明和智慧的方方面面。所表示的是这些,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他们的那些地方的内义很明显地看出来。
在圣言中,“壮年人(或年轻人、年轻男子、青年男子等)”表示那些拥有聪明的人,或在抽象的天使观念层面上,表示聪明本身。他们因表示聪明,故也表示确证的真理,因为这种真理属于聪明。此外,在原文,此处用来表达“壮年人”的词源自力量和能力,这力量和能力是真理从良善所获得的,因而是确证的真理所获得的。因此,这名被归于主。撒迦利亚书
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邻舍(年轻人)。击打牧人,叫羊分散。(撒迦利亚书13:7)
不过,这些话论及主(参看马太福音26:31)。还有耶利米书:
背道的民女子哪,你反来覆去要到几时呢?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护卫(年轻)男子。(耶利米书31:22)
在原文,用于“壮年人(或年轻人、年轻男子)的另一个词表示聪明,因而表示属于聪明的真理,阿摩司书:
我打发瘟疫在你们中间,像埃及的样子;我用剑杀戮你们的少轻人,使马匹被掳掠。(阿摩司书4:10)
“像埃及的样子”表示被败坏的记忆知识;“被杀戮的少轻人“表示由此被毁灭的真理;“马匹被掳掠”表示被引入错误的理解力。
阿摩司书:
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青年男子必因干渴发昏。(阿摩司书8:12-13)
“美貌的处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青年男子”表示聪明;“因干渴发昏”表示被剥夺真理;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们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此处所表示的不是美貌处女、青年男子,也不是因干渴发昏,这是显而易见的。耶利米书:
死亡上来,进了我们的窗户,入了我们的宫殿,要从街上剪除孩童,从大道上剪除年轻人。(耶利米书9:21)
又:
我所喜乐的城、荣耀的城,为何被撇弃了呢?因此,她的年轻人,必仆倒在街上。(耶利米书49:25-26; 50:30)
耶利米哀歌:
众民哪,听吧!看我的痛苦,我的处女和年轻人都被掳去。(耶利米哀歌1:18)
在这些经文中,“年轻人”表示属于聪明的真理。
10646.“因为耶和华名为忌妒者,祂是忌妒的神”表若拜别人,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就会离开。这从“忌妒者”和“耶和华的名”的含义清楚可知:“忌妒者”是指一个只允许自己,不允许其他任何人被爱和敬拜的人;“耶和华的名”是指藉以敬拜主的一切事物(参看2724, 3006, 6674, 9310节)。由于这是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性真理,所以主的神性人身就是“耶和华的名”在至高意义上所表示的(2628, 6887, 8274节)。神性真理是在天上的主自己,因为从祂发出之物就是祂自己。从神性只能发出神性之物,不可能发出其它任何东西;神性之物为一。由此明显可知,“耶和华名为忌妒者”表示主只允许祂自己,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受到敬拜,因为唯独主是通向救恩的一切真理和一切良善的源头。主被称为“忌妒者”,是因为一旦别人受到敬拜,一切真理和良善都会离开。事实上,一个人通过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与祂联结;因此,一旦别人受到敬拜,这种联结就会中断,虚假就会取代真理,邪恶则取代良善。
祂之所以两次被称为“忌妒者”,即耶和华是忌妒者,是忌妒的神,是因为“耶和华”表示神性良善,“神”表示神性真理。在圣言中,凡论述神性良善的地方,主都被称为“耶和华”;而凡论述神性真理的地方,祂都被称为“神”(参看2586, 2769, 2921, 6303, 6905, 10158, 10617节)。由于当另一个人而不是主受到敬拜时,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都会离开一个人,所以祂两次被称为“忌妒者”。
经上说唯独主要受到敬拜。人若不知道对主的真正敬拜的性质,可能会以为主喜欢受到敬拜,渴望从人那里得到荣耀,就像一个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满足别人要求的人。如此思想的人对爱是什么样根本没有任何概念,更不知道神的爱是什么样。神的爱在于为了人和他的拯救,而不是为了祂自己而想要敬拜和荣耀。因为敬拜主并将荣耀归给主的人处于谦卑的状态;人自己的东西会离开处于谦卑状态的人;并且这种东西越离开,神性就越被接受;人自己的东西或自我因是邪恶和虚假,故是唯一阻碍神性的东西。这就是主的荣耀;对祂的敬拜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的。为了自我的荣耀则是由于自我之爱而存在的;但天堂之爱不同于自我之爱,正如天堂不同于地狱,神的爱更是无限不同于自我之爱。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