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68

168.我又被带到一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属天的奥秘 #8325

8325.“你要将他

8325.“你要将他们领进去”表提升。这从“领进去”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被用来表示提上天堂时,“领进去”是指提升。之所以说“提升”,是因为在灵人的外在视觉看来,天堂在高处;在诸如天堂所拥有的内在视觉看来,天堂在内里。在来世,一切内在事物都以代表的方式显为某种在上之物,一切外在事物则显为在下之物;因此,天堂出现在上面,地狱出现在下面(2148, 3084, 4599, 5146节)。因为真理和良善的状态,以及反面意义上虚假和邪恶的状态在来世通过高处和深处来代表,简言之,通过距离和地方来代表(2625, 2837, 3356, 3387, 4321, 4882, 5605, 7381节)。
单从以下经历就能推断出属世人理解属灵事物,因而理解属于天堂的事物是何等困难。属世人能明白天堂里没有空间和时间,取而代之的是状态吗?准确地说,那里存在良善的状态或存在的状态,以取代空间,或说呈现为空间的范围;存在真理的状态或显现的状态,以取代时间,或说呈现为时间段。纯属世人难道不会认为,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地方存在绝对的虚空和虚无吗?由此明显可知,属世人若下定决心除了他能明白的东西外,什么也不信,就会使自己陷入巨大的错误之中。正如空间和时间是如此,其它许多事也是如此。例如,当属世人通过时间思考神创世前在做什么,也就是说,祂自永恒直到创世都做了什么时,他就不可避免地以一种荒谬的方式思想神,或说陷入关于神的幻想之中。他也无法从这个结中挣脱出来,直到时空的概念被逐出。当天使思考这永恒时,他们从不以时间的观念,而是以状态的观念来思考它。
来世出现了两座雕像,部分是肉的,部分是石头的。它们被摆放在受造宇宙的边缘,在前面的左边。据说它们吞没了那些思想神自永恒直到创世前在做什么的人。这种吞没代表了这样的考虑:既然人不通过时空的观念就不能思考任何东西,那么他就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从困难中解脱出来。他只能在神的帮助下,要么通过停止思考这个问题,要么通过逐出时间观念而如此行。

属天的奥秘 #8118

8118.天使告诉我

8118.天使告诉我说,我们地球上的上古之人也是这样生活的,也就是说,他们分成各个民族、家族和家庭。所有人都满足于自己的财物;在他们的时代,人们完全不知道利用别人的财物致富,也不知道掌控别人。因此,古时候,尤其上古时代,比后来的时代更蒙主悦纳。由于这种状态的存在,那时掌权的,也是纯真,以及与纯真同在的智慧。人人都出于良善行良善,出于公义行公义。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为了自己的地位或利益而行良善和公义。除了真理外,他们也不谈论任何东西,并且与其说是出于真理谈论,不如说是出于良善谈论;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出于脱离意愿的理解力,而出于与理解力结合的意愿来谈论。古时候就是这样,因此,那时天使能与他们交往,能在一种几乎与肉体事物分离的状态下将他们的心智带到天堂,还能带他们四处走,向他们展示那里壮丽、快乐的景象,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古代作家们也知道这些时代,称其为黄金时代和土星时代。
那些时代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如前所述,人们分成各个民族,民族又分为各个家族,家族又分为各个家庭,每家每户都单独居住。侵占别人的遗产,从而为自己获取财富和统治权不会进入任何人的脑海。那时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离他们很远,人人都因自己的幸福,同样因别人的幸福而从心里欢喜快乐。
但随着时间推移,当统治他人,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入侵人们的思想时,这种场景就变了,并转向反面。于是,为了自保,人类便聚集形成王国和帝国。由于曾写在人们心上的仁爱和良知的律法不再起作用,所以有必要立法制止暴行,甚至立法通过给予人们地位和利益奖赏他们,通过夺去这些东西而予以惩罚。当人类的境况如此发生改变时,天堂就远离了人类;它退得越来越远,直到当今时代,这时,人们不再知道天堂和地狱是否真的存在,甚至否认它们的存在。提及这些细节,是为了通过极为相似的情况来说明住在木星上的那些人的状态是何性质,以及他们的正直和智慧从何而来。详情容后再述。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