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9.当来自该星球的天使灵映入眼帘时,他们和我们搭讪,问我们是谁,想要什么。我们说,我们是被带到他们这里的旅行者,我们没什么好怕的。因为他们担心我们和那些干扰他们对神、信和类似事物观念的人是一伙的。为了尽可能地躲避这些人,他们已经朝他们星球的那个方向撤退,寻找能逃避他们的某个地方。我们问这些来访者利用什么观念来干扰他们,他们回答说,是对三个(位格)和神里面没有人性的神性的观念;然而,他们一直就知道并发觉,神是一,是一个人。于是,我们意识到,那些干扰他们、令他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人来自我们地球,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在来世,因喜欢并热衷于旅行而四处游逛的,正是来自我们地球的人,他们在世时就有这种爱好。因为在其它星球,人们都没有这样旅行的习惯。后来,我们得知,他们是修道士,曾出于让外邦人皈依的热情而在我们地球旅行。于是,我们告诉他们说,他们避开这些来访者是对的,因为他们的动机不是教导人,而是获得利益和统治权。我们说,一开始,他们研究各种艺术,以迷惑人们的心智,但后来却使他们沦为奴隶,听从他们的命令。此外,我们说,他们不让这种人搅乱他们对神的概念也是对的。
他们继续说,他们的来访者还混淆他们,声称他们要有信仰,要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对此,他们却回答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也不知道相信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们能在自己里面觉察到事情是不是真的。他们来自主的属天国度,那里的所有人出于内在觉知都知道我们称之为信之真理的真理。他们被主启示;在这一点上不同于那些在属灵国度的人。该星球的天使灵来自属天国度,我蒙恩从火焰般的光芒看出这一点,他们的观念就从这光流出。因为,在属天国度,光就像火焰;但在属灵国度,光则是亮白。来自属天国度的人在谈论真理时,只说“是,就是”,或“不,不是”;他们从不推理一件事是否如此。他们正是主所说的那些人: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从恶出来的。(马太福音5:37)
正因如此,那些灵人说,他们不知道有信仰或相信是什么意思。他们认为这就像是有人对亲眼看见房子或树木的同伴说,他要信仰或相信它们是房子或树木;而事实上,他能清楚看到它们就是房子或树木。这就是那些来自主的属天国度之人,和这些天使灵的性质。
我们告诉他们说,我们地球上很少有人具有内在觉知,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虽学习真理,却没有付诸实践。人有两种官能,一种被称为理解力,一种被称为意愿。那些只允许真理进入他们的记忆,由此在某种很小程度上进入理解力,却没有进入生活,也就是进入意愿,以致不能拥有来自主的任何启示或内在视觉之人会说,必须相信这些真理,或人必须拥有信仰。他们还推理真理,求问它们是不是真的。事实上,他们不愿让这些真理被任何内在视觉,或理解力中的任何启示所觉察。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他们来说,真理缺乏天堂之光;那些脱离天堂之光观看的人就会视虚假为真理,视真理为虚假。因此,地球上的许多人具有很大盲目性,一个人即便没有将真理付诸实践,或照它们生活,仍声称,他能凭唯信得救;仿佛一个人的人性不是出自并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而是取决于知道并相信这类事,而无需照它们生活。
后来,我们与他们谈论主,对祂和邻人的爱,以及重生。我们说,爱主意味着爱祂所赋予的诫命,就是出于爱照这些诫命生活。对邻人的爱就是向同胞、自己的祖国、教会和主的国度意愿、因而行善,但不是为了让自己显眼,或赚取功德,而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关于重生,我们说,那些被主重生,并将真理立即应用于生活的人便进入关于它们的内在觉知。而那些首先在记忆领受真理,然后意愿并行出它们的人是拥有信仰的人;因为他们出于信仰行事,此时,这信仰便被称为良知。这些灵人说,他们发觉这些事的确如此,因此能明白什么是信仰。我通过属灵观念与他们交谈,属灵观念使这类事能在光中被呈现出来并得到理解。天堂分为两个国度,其中一个被称为属天国度,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国度(AC 3887, 4138)。属天国度的天使比属灵国度的天使拥有无数更多知识和无尽的更多智慧(AC 2718)。因此,属天天使不像属灵天使那样出于信,而是出于事情就是如此的一种内在觉知进行思考和谈论(AC 202, 597, 607, 784, 1121, 1387, 1398, 1442, 1919, 7680, 7877, 8780)。对于信之真理,属天天使只说:“是,就是”,或“不,不是”;而属灵天使则争论事情是否如此(AC 202, 337, 2715, 3246, 4448, 9166 [原文9196])。爱主就是照祂的诫命生活(AC 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 [原文10648])。爱邻就是在一切工作和职业中出于对良善、公义和公平的情感行出良善、公义和公平(AC 8120-8122, 10310, 10336)。对邻之爱的生活就是遵行主诫命的生活(AC 3249)。
1458.“向南方”表示进入良善和真理,因而进入内层的光之状态,这从“南方”的含义清楚可知。“南方”表示光之状态,这来自以下事实:来世既没有四个方位,也没有时间段,只有四个方位和各个时间段所表示的状态。理解事物的能力的状态,或说理解力中的观念的状态就像一日四时和一年四季的状态,也像四个方位的状态。一天的状态是晚上、黑夜、早晨、中午;一年的状态是秋天、冬天、春天、夏天;四个方位的状态则是太阳在西、北、东、南的状态。理解能力的状态,或说理解力中的观念的状态就类似于这些状态。说来奇妙,在天堂,那些处于智慧和聪明状态的人住在光中,并且这光的强度与他们的状态完全成正比:那些处于最高智慧和聪明状态的人住在最大的光中;然而,那里的智慧都伴随着爱和仁,聪明则伴随着对主的信。世界之光几乎无法与来世之光相比,这是我通过大量经历确证的事实(对此,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再述,可参看1521-1534, 1619-1625节)。由于在天堂,光与理解力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所以在圣言中,无论此处还是别处,“南方”在内义上没有其它含义。此处“南方”表示通过知识或认知获得的聪明。这些知识或认知就是属天和属灵的真理,这些真理在天堂是光的众多光线或辐射,并通过这光使自己变得可见,如前所述。由于主即将充满知识或认知,以便祂在人性或人身本质上也可以成为天堂之光本身,所以此处经上说“亚伯兰又起程,向南方去行进”。
“南方”表示这些事物,这一点从圣言中的类似经文清楚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我要对北方说,交出来!对南方说,不要拘留!将我的众子从远方带来,将我的众女从地极领回。(以赛亚书43:6)
“北方”表示那些缺乏知识的人,“南方”表示那些拥有知识或认知的人;“众子”表示真理,“众女”表示良善。同一先知书:
你若将你的灵魂(希伯来语的灵魂一词通常是指生命,它因表示生命,故也表示生命的必需品,如此处即食物的意思)拿出来给饥饿的人,使困苦的灵魂得满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必变如正午。(以赛亚书58:10)
“将你的灵魂拿出来给饥饿的人,使困苦的灵魂得满足”一般表示仁之良善;“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升起”表示真理必使他们变得聪明,或说那些如此行的人必拥有真理的聪明;“你的幽暗必变如正午”表示良善必使他们变得智慧,或说他们必拥有良善的智慧;“南方”因其热或温暖而表示良善,因其光而表示真理。
以西结书:
在神的异象中带我到以色列地,把我安置在一座极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边有仿佛一座城的建筑物。(以西结书40:2)
这论及新耶路撒冷,或主的国,它因沐浴在智慧和聪明之光中,故在“南边”。诗篇:
耶和华要使你的公义如光发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诗篇37:6)
又:
你必不怕黑夜的惊骇,或是白日飞的箭;也不怕幽暗中行走的瘟疫,或是午间(或南方)肆虐的灾难。(诗篇91:5-6)
“不怕午间(或南方)肆虐的灾难”表示不怕那些拥有知识或认知却歪曲它们的人所受的诅咒。以西结书:
人子啊,你要面向南方,向南滴下话语,向南方田野的森林发预言。你要对南方的森林说,从南到北,所有的脸都被烧焦。(以西结书20:46-47)
“南方的森林”表示那些拥有真理之光但却熄灭它的人,因而表示教会里这样的人。
但以理书:
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它渐渐强大,直达天象。(但以理书8:9-10)
这表示那些攻击良善和真理的人。耶利米书:
耶和华你们的神未使黑暗来到,你们的脚未在昏暗山上绊跌之先,当将荣耀归给祂;你们期待光明,祂却使光明变为死荫,成为幽暗。南方的城尽都关闭,无人打开。(耶利米书13:16, 19)
“南方的城”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俄巴底亚书:
在西法拉中被掳的耶路撒冷人,必得南方的城邑。(俄巴底亚书1:20)
此处“南方的城邑”同样表示真理和良善,因而表示他们实际继承的真理和良善;此处论述的是主的国。
如前所述,“亚伯兰又起程,向南方去行进”表示主前进到良善和真理,因而前进到内层的光之状态,这一点要这样来理解:知识或认知开辟了一条看见属天和属灵事物的道路;知识或认知打开一条从内在人通往外在人的道路;外在人包含接受的器皿,这些接受器皿就跟关于良善和真理的概念、知识或认知一样多。属天事物正是流入这些概念、认知或知识,如同流入它们的器皿。
内义
337.由于本章论述的主题是上古教会的堕落,或其教义的歪曲,以及随之而来的以该隐及其后代的名字来描述的异端邪说和教派,所以必须认识到,没有人能明白教义是如何被歪曲的,也就是说,明白该教会的异端邪说和教派是何性质,除非他正确认识到真正的教会是何性质。从真教会的性质能知道这些异端邪说和教派的性质。前面(162:1, 200节)已经广泛论述了上古教会,并说明,该教会是属天人,只承认源于对主和对邻之爱的信(32:2, 202, 281节)。他们通过这爱从主获得信,也就是获得对属于信的一切事物的感知(104, 125节)。因此,他们甚至不愿提及信,唯恐把它与爱分离,如前所示(200-203节)。
这就是属天人的性质,这种性质通过诗篇中的代表来描述,在那里,主被称作“王”,属天人被称作“王的儿子”:
求你将你的公平赐给王,将你的公义赐给王的儿子。大山小山必因公义为百姓带来平安。太阳还存,代代要在月亮面前畏惧你。在他们的日子,义人要发旺,大有平安,直到月亮不在。(诗篇72:1, 3, 5, 7)
“太阳”表示爱;“月亮”表示信;“大山”和“小山”表示上古教会;“代代”表示大洪水之后的诸教会;经上之所以说“直到月亮不在”,是因为那时,信必成为爱。也可参看以赛亚书(30:26)。
这就是上古教会的性质,这就是它的教义的性质。而如今的情形却大不相同,因为现在信优先于仁。但主依然通过信植入仁,这时仁就成了首要事物。由此可知,在上古时代,当人们表白信,从而将它与爱分离时,教义就被歪曲了。那时,凡以这种方式歪曲教义,或将信与爱分离,或唯独表白信的人,都被称为“该隐”;这种事在上古之人看来,是极其可耻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