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9.当来自该星球的天使灵映入眼帘时,他们和我们搭讪,问我们是谁,想要什么。我们说,我们是被带到他们这里的旅行者,我们没什么好怕的。因为他们担心我们和那些干扰他们对神、信和类似事物观念的人是一伙的。为了尽可能地躲避这些人,他们已经朝他们星球的那个方向撤退,寻找能逃避他们的某个地方。我们问这些来访者利用什么观念来干扰他们,他们回答说,是对三个(位格)和神里面没有人性的神性的观念;然而,他们一直就知道并发觉,神是一,是一个人。于是,我们意识到,那些干扰他们、令他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人来自我们地球,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在来世,因喜欢并热衷于旅行而四处游逛的,正是来自我们地球的人,他们在世时就有这种爱好。因为在其它星球,人们都没有这样旅行的习惯。后来,我们得知,他们是修道士,曾出于让外邦人皈依的热情而在我们地球旅行。于是,我们告诉他们说,他们避开这些来访者是对的,因为他们的动机不是教导人,而是获得利益和统治权。我们说,一开始,他们研究各种艺术,以迷惑人们的心智,但后来却使他们沦为奴隶,听从他们的命令。此外,我们说,他们不让这种人搅乱他们对神的概念也是对的。
他们继续说,他们的来访者还混淆他们,声称他们要有信仰,要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对此,他们却回答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也不知道相信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们能在自己里面觉察到事情是不是真的。他们来自主的属天国度,那里的所有人出于内在觉知都知道我们称之为信之真理的真理。他们被主启示;在这一点上不同于那些在属灵国度的人。该星球的天使灵来自属天国度,我蒙恩从火焰般的光芒看出这一点,他们的观念就从这光流出。因为,在属天国度,光就像火焰;但在属灵国度,光则是亮白。来自属天国度的人在谈论真理时,只说“是,就是”,或“不,不是”;他们从不推理一件事是否如此。他们正是主所说的那些人: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从恶出来的。(马太福音5:37)
正因如此,那些灵人说,他们不知道有信仰或相信是什么意思。他们认为这就像是有人对亲眼看见房子或树木的同伴说,他要信仰或相信它们是房子或树木;而事实上,他能清楚看到它们就是房子或树木。这就是那些来自主的属天国度之人,和这些天使灵的性质。
我们告诉他们说,我们地球上很少有人具有内在觉知,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虽学习真理,却没有付诸实践。人有两种官能,一种被称为理解力,一种被称为意愿。那些只允许真理进入他们的记忆,由此在某种很小程度上进入理解力,却没有进入生活,也就是进入意愿,以致不能拥有来自主的任何启示或内在视觉之人会说,必须相信这些真理,或人必须拥有信仰。他们还推理真理,求问它们是不是真的。事实上,他们不愿让这些真理被任何内在视觉,或理解力中的任何启示所觉察。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他们来说,真理缺乏天堂之光;那些脱离天堂之光观看的人就会视虚假为真理,视真理为虚假。因此,地球上的许多人具有很大盲目性,一个人即便没有将真理付诸实践,或照它们生活,仍声称,他能凭唯信得救;仿佛一个人的人性不是出自并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而是取决于知道并相信这类事,而无需照它们生活。
后来,我们与他们谈论主,对祂和邻人的爱,以及重生。我们说,爱主意味着爱祂所赋予的诫命,就是出于爱照这些诫命生活。对邻人的爱就是向同胞、自己的祖国、教会和主的国度意愿、因而行善,但不是为了让自己显眼,或赚取功德,而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关于重生,我们说,那些被主重生,并将真理立即应用于生活的人便进入关于它们的内在觉知。而那些首先在记忆领受真理,然后意愿并行出它们的人是拥有信仰的人;因为他们出于信仰行事,此时,这信仰便被称为良知。这些灵人说,他们发觉这些事的确如此,因此能明白什么是信仰。我通过属灵观念与他们交谈,属灵观念使这类事能在光中被呈现出来并得到理解。天堂分为两个国度,其中一个被称为属天国度,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国度(AC 3887, 4138)。属天国度的天使比属灵国度的天使拥有无数更多知识和无尽的更多智慧(AC 2718)。因此,属天天使不像属灵天使那样出于信,而是出于事情就是如此的一种内在觉知进行思考和谈论(AC 202, 597, 607, 784, 1121, 1387, 1398, 1442, 1919, 7680, 7877, 8780)。对于信之真理,属天天使只说:“是,就是”,或“不,不是”;而属灵天使则争论事情是否如此(AC 202, 337, 2715, 3246, 4448, 9166 [原文9196])。爱主就是照祂的诫命生活(AC 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 [原文10648])。爱邻就是在一切工作和职业中出于对良善、公义和公平的情感行出良善、公义和公平(AC 8120-8122, 10310, 10336)。对邻之爱的生活就是遵行主诫命的生活(AC 3249)。
3900.“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里,或在那里,你们不要信”表警告,要谨防他们的教导。“基督”是指主的神性真理,因而是指主的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显然,此处所表相反,即表示歪曲的神性真理或虚假的教义。“耶稣”表神性良善,“基督”表神性真理(参看3004, 3005, 3008, 3009节)。
“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表那教义所教导的虚假。“假基督”出自被歪曲的圣言的教义事物,或并非神性的真理,这一点从刚才所述明显看出来(也可参看3010, 3732节末尾)。“假先知”表那些教导这类虚假的人(2534节)。在基督教界,教导虚假的,尤其是那些以自我杰出,以及世俗财富为目的的人。事实上,他们为一己之利而扭曲了圣言的真理。因为当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为目的时,所想到的不是别的。这些就是“假基督、假先知”。
“显大神迹、大奇事”表基于外在表象和谬见的证明和说服,简单人因此让自己被迷惑。这就是“显大神迹、大奇事”,蒙主的神圣怜悯,这一点将在别处予以说明。
“如果可能,他们连选民也要迷惑”表那些过着良善与真理生活,因而住在主里面的人。这些就是圣言中被称为“选民”的人。与那些以神圣的面纱掩盖其亵渎的敬拜之人在一起时,这种人很少被发现;或即便被发现了,他们也不会被认出,因为主将其藏起来,从而保护他们。直到他们通过主确认自己会很容易被外在圣洁所迷惑;不过,他们一旦得以确认,就会坚定不移,不会受骗。因为他们被主保守在天使的陪伴下,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时,他们就不可能被邪恶团伙所迷惑了。
“看哪,我预先告诉你们了”表告诫要谨慎,就是要当心;因为他们就在假先知当中,这些假先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马太福音7:15)。“假先知”就是今世之子(sons of the age),他们在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精明(即更狡猾),如路加福音(16:8)所描述的。因此缘故,主以这些话告诫他们:
看哪,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绵羊在豺狼中间;所以你们要机警如蛇,天真如鸽。(马太福音10:16)
“所以若他们对你们说,看哪,祂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祂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表他们所说关于真理、良善,以及许多其它事的话都不要信。除了通晓内义的人外,没有人明白这些话的含义。它们含有一个奥秘在里面,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得知:这是主说的话,若没有某种更深层次的含义隐藏其中,那么这些话就等同于无。也就是说“若他们说,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祂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这样的警告等同于无。“旷野”表示荒废的真理,“内屋”或隐密处表示荒废的良善。“旷野”之所以表示荒废的真理,是因为当教会荒废时,也就是它不再有神性真理,因为良善或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不复存在时,它就被称为“旷野”,可以说就在“旷野”里。因为“旷野”或“沙漠”这个词用来表示一切荒芜或荒凉之物(2708节),以及少有生命之物,如那时教会的情形。由此明显可知,此处“旷野”表示没有真理的教会。
“内屋”或隐密处在内在意义上表示教会的良善,以及简单的良善。具有良善的教会被称为“神的家或殿”(house of God),在这种情况下,“内屋”及屋内的事物就良善的形式,这也是家或屋所含之物。因为“神的家或殿”表神性良善,“家或屋”一般表爱与仁之善(参看2233, 2234, 2559, 3142, 3652, 3720节)。之所以不可相信他们所说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话,是因为他们称虚假为真理,称邪恶为良善。事实上,以自己和尘世为目的的人只将真理与良善理解为他们自己要被崇拜,他们自己要得到利益,而不是理解为别的什么。他们若给人以虔诚的印象,也是为了披上羊皮。
而且,主所说的圣言包含数不清的事物在里面,比任何人所能数算的还要多,“旷野”或“沙漠”是一个具有广泛属灵含义的词。由于一切荒芜或荒凉之物都被称为“旷野”,一切内层之物都被称为“内屋”,故“旷野”或“沙漠”也表旧约圣言,因为旧约被认为已经废止了;而“内屋”表示新约圣言,因为新约教导内层事物,即它涉及内在人。同样,整部圣言都被称为“旷野”或“沙漠”,因为它不再用来提供教义事物;人类因背离圣言的诫命和条例而将圣言变为“旷野”或“沙漠”的行为被称为“内屋”。这在基督教界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其敬拜外在神圣,内在亵渎的人为了以自己比所有人都杰出、比所有人都富有为目的的创新,会弃圣言于不顾,甚至不让别人阅读圣言。即便那些其敬拜不像刚才所描述的那样亵渎,而是视圣言为神圣,也允许圣言在普通人当中的人,仍根据他们自己的教导而弯曲和解释一切事物。这便使得圣言中与他们自己的教导不一致的其它部分沦为“旷野”或“沙漠”,这一点从那些将救恩置于唯信,并蔑视仁爱行为的人很清楚地看出来。可以说,他们将主自己针对爱与仁在新约,以及多次在旧约所说的一切话都变成“旷野”或“沙漠”,并将属于无行为之信的一切都变成“内屋”。由此明显可知“所以若他们对你们说,看哪,祂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祂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来临,也要这样”表对主的内在敬拜如瞬间消散的闪电。因为“闪电”表为天堂之光显现之物,因而表关于爱与信所宣讲的事,因为这些是天堂之光的成分。就至高意义而言,“东”表主,就内在意义而言,表从来自主的爱、仁与信所流出的良善(参看101, 1250, 3249节)。而就内在意义而言,“西”表已经衰落或不再存在的事物,因而表示不承认主,或不承认从爱、仁与信所流出的良善。因此,“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表消散。主的到来不像字面上所说的那样在于再次出现在人世间,而在于祂在每个人里面的临在。每当宣讲福音、默想圣事时,祂就在那里临在。
“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表通过推理对虚假的确认在荒废教会将要增多。当教会缺乏良善,并因此缺乏信之真理,也就是荒废时,它就被视为“死亡”,因为良善与真理是教会生命的源头。所以,教会一旦死去,就好比一具“尸首”。“鹰”表示关于良善与真理的推理,大意是它们除了能从思想上被理解外什么也不是,以及通过这些推理对邪恶与虚假的确认,这一点从下文可以看出来。“尸首”在此表示缺乏仁与信生命的教会,这一点从主在路加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在那时祂论及时代末了时说:
门徒说,主啊,在哪里呢(即时代的末了或最后的审判)?耶稣对他们说,躯体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路加福音17:37)
“躯体”(Body)在此取代了“尸首”,因为它是一具在此情况下所指的死尸,并表示教会。事实上,审判是从神的家或殿,即从教会开始,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这就是上述所引用和解释的主的话在内在意义上所表示的细节。它们处在最优美的次序中,尽管这次序从字义上根本看不出来。若根据上面的解读以连贯的次序思想它们,谁都能明显看出来这一点。
3246.“亚伯拉罕把礼物给了亚伯拉罕所拥有的众妾的儿子们”表示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接纳的属灵人在主的属灵国度有份,或说有分配的地方。这从“众妾的儿子们”和“礼物”的含义,以及“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众妾的儿子们”是指下文所论述的属灵人;“亚伯拉罕”在此是指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所以“亚伯拉罕所拥有的”表示他们,即属灵人,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接纳;亚伯拉罕给他们的“礼物”是指在主的属灵国度中的份,或分配的地方。
前面几个地方(如3235节等)关于那些构成主的属灵国度,被称为属灵的人的描述表明,他们不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本身所生的儿子,而是来自一个不完全是婚约的约。他们的确是从同一个父亲生的,却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换句话说,他们是从同样的神性良善生的,却不是从同样的神性真理生的。事实上,属天人因来自良善与真理的婚姻本身,或说是该婚姻的后代,故拥有良善和植根于这良善的真理。因此,他们从来不问什么是真理,而是出于良善感知它。论到真理,他们只说“是的,是这样”,正如主在马太福音所教导的:
你们的话,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邪恶。(马太福音5:37)
而属灵人因来自一个不完全是婚约的约,或说是该约的后代,故无法出于任何感知知道什么是真理。相反,他们视父母和教师告诉他们是真理的东西为真理。因此,他们里面没有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即便如此,如果他们处于生活的良善,或说过着良善的生活,他们因上述原因信以为真理的真理仍被主当作真理来接纳(对此,参看1832节)。这解释了为何属灵人在此被称为“妾的儿子”,这些儿子是指已经提到的基土拉的所有子孙,以及稍后(25:12-18)提到的夏甲的子孙。
在以前的年代,为了能以婚姻代表属天人和属灵人,一个男人除了妻子之外,还可以纳一个小妾。妻子会把这妾送给丈夫;在这种情况下,这妾被称为他的“女人”,或被说成是送给男人作他的女人。例如,撒拉把埃及人夏甲送给亚伯拉罕(创世记16:3),拉结把使女辟拉送给雅各(创世记30:4),利亚把使女悉帕送给雅各(创世记30:9)。她们在这些地方被称为“女人”,但在别处被称为“妾”。埃及人夏甲在本节经文中被称为妾,辟拉在创世记35:22被称为妾,基土拉本人在历代志上1:32被称为妾。
这些古人除了妻子之外也有妾室,不仅亚伯拉罕和雅各是这样,而且他们的后代,如基甸(士师记8:31)、扫罗(撒母耳记下3:7)、大卫(撒母耳记下5:13; 15:16)和所罗门(列王纪上11:3)也是这样。他们被允许这样做,是为了代表的缘故;也就是说,是为了妻子代表属天教会,妾代表属灵教会。他们被允许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性质:他们没有婚姻之爱;因此,对他们来说,婚姻不是婚姻,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的一种肉体交合。纳妾的许可能给予这种人而又不伤害他们的婚姻之爱,因而不伤害他们的婚约;但这些许可在那些处于良善和真理,成为或能成为内在人的人当中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一旦人处于良善和真理,并处于内在事物,这些许可或活动就被断绝了。这就是为何基督徒不像犹太人那样可以在妻子之外纳妾,又为何这样做就是通奸。属灵人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接纳,这一点从前面关于该主题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2661, 2716, 2833, 2834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