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9.当来自该星球的天使灵映入眼帘时,他们和我们搭讪,问我们是谁,想要什么。我们说,我们是被带到他们这里的旅行者,我们没什么好怕的。因为他们担心我们和那些干扰他们对神、信和类似事物观念的人是一伙的。为了尽可能地躲避这些人,他们已经朝他们星球的那个方向撤退,寻找能逃避他们的某个地方。我们问这些来访者利用什么观念来干扰他们,他们回答说,是对三个(位格)和神里面没有人性的神性的观念;然而,他们一直就知道并发觉,神是一,是一个人。于是,我们意识到,那些干扰他们、令他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人来自我们地球,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在来世,因喜欢并热衷于旅行而四处游逛的,正是来自我们地球的人,他们在世时就有这种爱好。因为在其它星球,人们都没有这样旅行的习惯。后来,我们得知,他们是修道士,曾出于让外邦人皈依的热情而在我们地球旅行。于是,我们告诉他们说,他们避开这些来访者是对的,因为他们的动机不是教导人,而是获得利益和统治权。我们说,一开始,他们研究各种艺术,以迷惑人们的心智,但后来却使他们沦为奴隶,听从他们的命令。此外,我们说,他们不让这种人搅乱他们对神的概念也是对的。
他们继续说,他们的来访者还混淆他们,声称他们要有信仰,要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对此,他们却回答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也不知道相信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们能在自己里面觉察到事情是不是真的。他们来自主的属天国度,那里的所有人出于内在觉知都知道我们称之为信之真理的真理。他们被主启示;在这一点上不同于那些在属灵国度的人。该星球的天使灵来自属天国度,我蒙恩从火焰般的光芒看出这一点,他们的观念就从这光流出。因为,在属天国度,光就像火焰;但在属灵国度,光则是亮白。来自属天国度的人在谈论真理时,只说“是,就是”,或“不,不是”;他们从不推理一件事是否如此。他们正是主所说的那些人: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从恶出来的。(马太福音5:37)
正因如此,那些灵人说,他们不知道有信仰或相信是什么意思。他们认为这就像是有人对亲眼看见房子或树木的同伴说,他要信仰或相信它们是房子或树木;而事实上,他能清楚看到它们就是房子或树木。这就是那些来自主的属天国度之人,和这些天使灵的性质。
我们告诉他们说,我们地球上很少有人具有内在觉知,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虽学习真理,却没有付诸实践。人有两种官能,一种被称为理解力,一种被称为意愿。那些只允许真理进入他们的记忆,由此在某种很小程度上进入理解力,却没有进入生活,也就是进入意愿,以致不能拥有来自主的任何启示或内在视觉之人会说,必须相信这些真理,或人必须拥有信仰。他们还推理真理,求问它们是不是真的。事实上,他们不愿让这些真理被任何内在视觉,或理解力中的任何启示所觉察。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他们来说,真理缺乏天堂之光;那些脱离天堂之光观看的人就会视虚假为真理,视真理为虚假。因此,地球上的许多人具有很大盲目性,一个人即便没有将真理付诸实践,或照它们生活,仍声称,他能凭唯信得救;仿佛一个人的人性不是出自并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而是取决于知道并相信这类事,而无需照它们生活。
后来,我们与他们谈论主,对祂和邻人的爱,以及重生。我们说,爱主意味着爱祂所赋予的诫命,就是出于爱照这些诫命生活。对邻人的爱就是向同胞、自己的祖国、教会和主的国度意愿、因而行善,但不是为了让自己显眼,或赚取功德,而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关于重生,我们说,那些被主重生,并将真理立即应用于生活的人便进入关于它们的内在觉知。而那些首先在记忆领受真理,然后意愿并行出它们的人是拥有信仰的人;因为他们出于信仰行事,此时,这信仰便被称为良知。这些灵人说,他们发觉这些事的确如此,因此能明白什么是信仰。我通过属灵观念与他们交谈,属灵观念使这类事能在光中被呈现出来并得到理解。天堂分为两个国度,其中一个被称为属天国度,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国度(AC 3887, 4138)。属天国度的天使比属灵国度的天使拥有无数更多知识和无尽的更多智慧(AC 2718)。因此,属天天使不像属灵天使那样出于信,而是出于事情就是如此的一种内在觉知进行思考和谈论(AC 202, 597, 607, 784, 1121, 1387, 1398, 1442, 1919, 7680, 7877, 8780)。对于信之真理,属天天使只说:“是,就是”,或“不,不是”;而属灵天使则争论事情是否如此(AC 202, 337, 2715, 3246, 4448, 9166 [原文9196])。爱主就是照祂的诫命生活(AC 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 [原文10648])。爱邻就是在一切工作和职业中出于对良善、公义和公平的情感行出良善、公义和公平(AC 8120-8122, 10310, 10336)。对邻之爱的生活就是遵行主诫命的生活(AC 3249)。
9424.“看哪,亚伦、户珥与你们同在”表真理的教义来源于圣言的外在意义。这从“亚伦”和“户珥”的代表清楚可知:“亚伦”是指外在意义上的圣言,以及良善和真理的教义(参看6998, 7009, 7089节),在此是指唯独源于这层意义的真理之教义,因为“长老”(亚伦在山下担任他们的首领)表示那些局限于圣言的外在意义的人(参看9421节);与亚伦联系在一起的“户珥”是指该教义的真理,就是也由与亚伦一起给摩西扶手时(出埃及记17:10-12; 8603, 8611节)的户珥所代表的真理。因为教义所源自的出于圣言的真理支持那时由“摩西”所代表的圣言。
既然此处又有机会,有必要说一说源于圣言的教义如何支持圣言。人若不知道天堂的奥秘,必以为圣言可以不靠源于它的教义来支持;因为他以为教义本身在于圣言的文字或字义。但要知道,教会的一切教义必须来源于圣言,来自任何其它源头,而非来自圣言的教义不是拥有教会的任何事物在里面,更不用说拥有天堂的任何事物在里面的教义。但教义必须从圣言收集,当它们被收集起来时,人必从主获得启示或光照;当一个人处于为了真理,而不是为了自己和世界而对真理的爱时,他就会获得这样的启示或光照。他们就是那些在阅读圣言时被启示或光照的人;他们看见真理,并从中为自己制定宗教教义。其原因在于,这些人与天堂交流,因而与主交流;他们因以这种方式被主启示或光照,故被主引导看见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圣言真理。事实上,主经由天堂流入这些人的理解力,因为一个人的内在理解力就是那获得启示或光照的;同时,主以信流入,而信是通过新意愿的合作被赋予的,这新意愿为了真理的缘故而渴望真理。由此可见主如何将真理和良善的教义赋予人。
这些教义支持字义或外在意义上的圣言,这一点对凡思想这个问题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教会,凡出于教义进行思考的人都会在圣言中看见来自并符合他所知道的教义的真理。不符合这些教义的真理,他还会找到一个解释;而在他看来,似乎反对这些教义的真理,则会忽略过去,仿佛没有看见,或无法理解。所有人,包括异端分子,都以这种方式行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那些拥有源自圣言的真正真理教义,在阅读圣言时获得启示或光照的人,则处处看到的是一致的真理,没有任何矛盾之处。这些人不执着于根据表象和普通人的感知所说的话本身,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表象被展开,可以说被剥去,真理就在那里显露出来。他们不会像异教徒和狂热者,尤其犹太人和苏西尼派一样,被外在感官的幻觉所导致的虚假误导,也不会像“巴比伦”所指的那些人一样,被爱自己爱世界所导致的虚假误导。由于这些人无一能获得启示或光照,所以他们唯独从圣言的外在意义孵化或演绎出他们的教义,以适合他们自己的爱,还添加了自己的许多观念;结果,圣言根本没有得到支持,而是倒塌了。要知道,圣言的内在意义包含了教会的真正教义。
由此明显可知,此处亚伦和户珥所代表的教义是何性质,这些教义因唯独来源于脱离内在意义的圣言外在意义,故纯粹是偶像崇拜。鉴于这个原因,经上论到代表这类教义的亚伦说,他造偶像,或金牛犊(出埃及记32:2-5, 20, 35; 申命记9:21)。此外,在圣言中,这些教义被描述为“偶像”;它们在在先知书的各处就是被如此描述的,如在以西结书:
我进去一看,谁知,在四面墙上画着以色列家一切的偶像。在这些像前,有以色列家的长老七十个人站立;各人手拿香炉,烟云的香气上腾。(以西结书8:10, 11)
此处“以色列家的偶像”是指唯独源于圣言的外在意义、不是通过从主所获得的启示或光照,而是通过人自己的聪明而来的教义,因而是指虚假。“各人手拿的香炉”和“烟云的香气”表示与这些虚假一致的敬拜。
何西阿书:
现今他们罪上加罪,用银子为自己造了铸像,就是照自己的聪明造偶像,都是匠人的工作。对他们说,献祭的人亲吻牛犊。(何西阿书13:2)
“用银子造的铸像”和“匠人的工作”表示由自己的聪明所塑成,并非来自主,因而源于脱离内在意义的圣言外在意义的教义。这种情况就发生在那些只关注外在事物,同时却不关注内在事物的人,也就是那些爱自己爱世界,而不是爱主爱邻的人中间。
以赛亚书:
到那日,人必抛弃为自己所造、好向田鼠和蝙蝠下拜的银偶像、金偶像抛,好进入磐石缝中和岩石隙里。(以赛亚书2:20, 21; 31:7)
“银偶像”表示教义的虚假;“金偶像”表示教义的邪恶;“向田鼠和蝙蝠下拜,好进入磐石缝中和岩石隙里”表示源于信之虚假和邪恶的敬拜。
同一先知书:
你必审判包银的雕像和镀金的铸像,你必扔掉它们,如同月经布;你必称它为粪块。(以赛亚书30:22)
“包银的雕像和镀金的铸像”表示虚假和邪恶的记忆知识,它们取代真理和良善而得到承认和敬拜。又:
我从古时就告诉了你,免得你说,这些事是我的偶像所行的,是我的雕像和我的铸像所命定的。(以赛亚书48:5)
此处“偶像”、“雕像”和“铸像”也表示由人自己的聪明所塑成的教义事物。
在耶利米书:
各人都因知识变得愚蠢;各铸匠都因他的雕像而满是羞愧;因为他的铸像本是虚谎,其中并无气息;都是虚无,是迷惑人的工作。(耶利米书10:14, 15)
此处“雕像”和“铸像”也表示由人自己的聪明所塑成的教义事物;这些教义事物从外表上看,就像真理,因为它们来源于圣言的外在意义,但内在却是虚假。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这人“因知识变得愚蠢”、“他的铸像本是虚谎,其中并无气息”,它们也被称为“虚无,是迷惑人的工作”。类似的话出现在哈巴谷书:
雕像有什么益处呢?制造它的却将它雕刻出来;铸像,就是虚谎的师傅有什么益处呢?制造者却倚靠他自己所造的。(哈巴谷书2:18)
以赛亚书:
匠人铸造雕像是,金匠用金包裹,为它铸造银链。他为自己寻找巧匠,准备雕像。(以赛亚书40:19-20)
此处“雕像”同样表示由人自己的聪明所塑成的教义。“金匠用金包裹,为它铸造银链,寻找巧匠准备它”表示圣言,即唯独圣言的外在意义,同时幻觉和表象赋予它与真理的相似性。
同一先知书:
制造雕像的尽都虚空;他们所喜悦的都无益处。他用钳子塑造铁,在火炭中加工,用利锤打出形状,用他有力的膀臂锤成。他制作木片,拉出线绳,用直尺标出;将它做成斜角,用圆规标出,仿照人的俊美,作成人形,好住在房屋中。(以赛亚书44:9, 13)
此处描述了教义如何由人自己的聪明塑成,没有来自主的任何启示或光照,以及唯独圣言的外在意义和基于感官幻觉的推理如何被用来制造看似真理的虚假。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仿照人的俊美,作成人形,好住在房屋中”。因此,它外表看上去像真理,内在其实是虚假。当人们没有正确地思考真理时,虚假就从内在而存在;因为对于同一个真理,这个人的思维不同于那个人的;但是,凡沉浸于邪恶之人的思维都是错的。一个真理是由无数其它真理构成的;但对那些沉浸于邪恶的人来说,它是由无数虚假构成的。所以,对这些人来说,这真理没有生命在里面,这一点由“其中并无气息” (耶利米书51:17),以及它们“不能听,不能看,不能明白”(诗篇115:4-6)来表示。这一切好比一幅画,它描绘了一个人的形像,但与这个人本人的形式相比,里面除了颜料之外什么都没有;而本人的形式若有源于良善的真理在其中,则拥有天上的生命和内在的美丽在里面。
10336.“凡心里有智慧的,我把智慧放在他心里”表所有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实行良善和真理的人。这从“心”、“心里有智慧的”和“把智慧放在心里”的含义清楚可知:“心”是指一个人的至内在部分,被称为他的意愿,由于构成人的爱的,也构成他的意愿,所以“心”也表示爱(关于“心”表示爱,可参看3635, 3883-3896, 9050;关于它表示意愿,可参看2930, 3888, 7542, 8910, 9113, 9300, 9495节);“心里有智慧的”是指一个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热爱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这是一个智慧人的标志,并且出于爱实践真理就是智慧(10331节),这是心里有智慧者的标志,并且出于爱实践良善就是内心的智慧;“把智慧放在心里”是指出于主,因而出于爱之良善做这些事,因为爱之良善来源于主。所有这样的人都是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实行良善和真理,因为良善和伴随良善的真理就是与他们同在的主;事实上,那些来源于主,因而属于主的事物也是祂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说主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主是良善本身,这一点从祂自己的话清楚看出来:
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呢?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马太福音19:16, 17; 路加福音18:18, 19)
那里还列举了爱与仁的善行:
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0)
“弟兄”这个词描述了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因而描述了良善的多样性(参看2360, 3803, 3815, 4121, 5409节);因此,那些处于源于主的良善之人就是祂的弟兄(4191, 5686, 5692, 6756节)。主是真理本身,这一点从主的这些话清楚看出来: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
另一处:
只等真理的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祂不是凭自己说的。祂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翰福音16:13-15)
由此明显可知“把智慧放在心里”是什么意思。
在耶利米书,“将律法写在心上”意思也大致相同: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中间,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同伴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3, 34)
“将律法写在心上”表示将神性真理赋予意愿,因而赋予一个人的爱。当这一切完成时,这个人就不再需要从记忆中提取神性真理;相反,属于爱的良善本身会使他凭直觉感知。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同伴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都必认识我”。住在至内层天堂的属天天使就是这个样子(参看9277节提到的地方)。
必须简要说明什么叫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实行良善和真理,也就是此处“把智慧放在凡心里有智慧者的心里”所表示的。凡爱主胜过一切,爱邻如己的,都是为了良善和真理而实行良善和真理。因为如前所述,良善和真理就是主自己,所以当他们爱良善和真理时,也就是当他们出于爱而意愿并实行它们时,就是在爱主。那些爱邻如己的人也是为了良善和真理而意愿并实行良善和真理,因为从普遍意义上说,良善和真理就是邻舍。邻舍是一个人的同胞、本地社区、国家、教会和主的国;爱邻舍在于对这些的善意,也就是说,在于渴望它们的良善;因此,它们的良善就是那必须被爱的。当这良善被爱时,主就被爱,因为这良善源于主,或说主是这良善的源头。
由此明显可知,被称为仁爱的对邻之爱含有对主之爱在自己里面。如果这爱不在它里面,那么同胞、社区、国家、教会和主的国就是为了自我而被爱的,因而不是出于良善,而是出于邪恶被爱的;因为一个人为了作为目的的自我所行的,都来源于邪恶。为了自我而爱邻舍就是为了作为目的的利益和重要地位而爱他。目的决定了某件事是源于良善还是源于邪恶。目的就等同于爱,因为凡一个人所爱的,他都会以之为目的。目的也等同于意愿,因为凡一个人所意愿的,他都会去爱。因此,某人行动所为的目的,或他的意图就是这个人自己;因为一个人的品质取决于他的意愿和爱的品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