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0.刚才与我交谈的灵人来自其星球的北部。后来,我被带到来自西部的灵人那里。他们也想调查我是谁,是哪种人,并直截了当地说,我里面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他们以为这样就会阻止我靠近。我意识到,这是他们与所有到他们这里来的人搭讪的一种方式;但我蒙恩回答说,我十分清楚这一事实,他们里面同样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因为每个人都生在恶中。因此,凡出于世人、灵人和天使,如出于他自己或他的自我之物无非是邪恶,每个人里面的一切良善皆来自主。他们由此意识到,我掌握真理;于是,我被允许与他们交谈。然后,他们向我演示了他们对人里面的邪恶和主里面的良善的概念,它们如何被彼此分开。他们将一个放在另一个旁边,以致它们几乎相接,但仍保持各自的特性。然而,它们仿佛以一种我无法描述的方式被捆在一起,好叫良善引导邪恶,约束它,不叫它随心所欲地行动;良善就这样将邪恶朝它所渴望的方向弯过去,而邪恶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良善对邪恶的控制,同时表现自由的状态。
后来,他们问主如何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我说,祂在太阳里面作为一个人显现,被太阳的火围绕,这太阳的火就是天堂天使所享有的一切光明的源头。它所发出的热是神性良善,所发出的光是神性真理;这二者都来自神性之爱,也就是所看到围绕那太阳里面的主的火之表象。然而,这太阳只有天堂的天使才能看见,天堂之下的灵人看不见,因为比起天堂天使,这些灵人距离对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接受太过遥远(参看40节)。对他们关于主和祂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的问题的回答被恩赐给他们,是因为这时,主乐意在他们面前显现祂自己,并恢复被他们所抱怨的恶灵所扰乱的次序。这也是为何我被带到那里的原因,好叫我见证这些事。
10642.“所以你要推倒他们的祭坛”表必须弃绝包含在这种宗教和源于它的敬拜里面的邪恶。这从“祭坛”和“推倒”的含义清楚可知:“祭坛”是主和源于良善的对祂的敬拜的主要代表(参看921, 2777, 2811, 4541, 8935, 8940, 9388, 9389, 9714, 9964, 10242, 10245节),故在反面意义上是偶像崇拜,因而源于邪恶的敬拜的代表,如下文所述;“推倒”是指弃绝。因为论到祭坛,就说它们要被推倒;但论到这些民族的祭坛所表示的包含在敬拜中的邪恶,就是它们要被弃绝。
本节提到了“祭坛”、“柱子”和“小树林”,它们一般表示与偶像崇拜有关的一切事物;“祭物”表示源于邪恶的敬拜;“柱子”表示源于邪恶之虚假的敬拜;“小树林”表示伴随它们的宗教教义。这些东西之所以要根除,是因为这些代表物不是用来敬拜主的,而是用来敬拜诸神的,如巴力和其他许多人,他们原是普普通通的人。这种敬拜是属魔鬼和地狱的,事实上,拜人而不是拜神自己,也就是主,是属魔鬼的;因为一个人会与他所拜的那个人相联结。
此处的情形是这样:如果拜一个人为神,那么来自地狱的灵人就与他联结。这是因为信和爱创造一种联结;也就是说,对真理的信和对良善的爱将一个人与主相联结;但对虚假的信和对邪恶的爱则将一个人与地狱相联结。因为每个人都有来自地狱的灵人和来自天堂的天使与他同在;没有他们的同在,此人就无法存活。如果一个人敬拜某个曾在世为人的人,那么与此人同在的地狱灵人就会以为他们就是那受到敬拜的人;因为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要成为神,这些灵人会将这种敬拜传到他们所属的地狱社群。因此,这些人在何等程度上受到敬拜,来自天堂的天使就远离到何等程度。结果,这个人就被吸引到地狱的欲望中,直到最后,就他里面的一切生命而言,他变得像那些灵人,死后也就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而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敬拜主,也就是天地之神时,与此人同在的天堂天使不会把这种敬拜归给自己,因为他们将一切信之真理和一切爱之良善都归给主,丝毫不归给自己。结果,通往主自己的道路通过他们被打开,然后主以信和爱将他们与自己相联结。由此可见敬拜主自己何等重要,祂拥有天上地上一切的权柄,正如祂自己在马太福音(28:18)中所宣称的。
2722.“亚伯拉罕在别是巴种植小树林”表示教义与构成它的知识或认知,并它的性质,这从“小树林”和“别是巴”的含义清楚可知。关于小树林(或园子):古教会在山上和小树林里举行神圣敬拜;之所以在山上,是因为山表示敬拜的属天事物;之所以在小树林里,是因为小树林表示敬拜的属灵事物。只要该教会,即古教会保持它的单纯,那时他们在山上和小树林里的敬拜就因代表而仍是神圣的。凡巍峨高耸之物,如大山小山,都代表与爱和仁有关的属天事物。凡结出果实、枝繁叶茂之物,如花园和小树林,都代表从属天事物中发展出来的属灵事物。但后来,这些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或说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物体开始变成偶像崇拜,因为人们敬拜缺乏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当他们如此行时,他们的神圣敬拜就成了亵渎。因此,他们被禁止在山上和小树林里敬拜。
古人在山上举行敬拜,这一点从创世记12章关于亚伯兰的论述清楚看出来:
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伯特利朝向大海(即在西边),艾在东边。他在那里又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创世记12:8;1449-1455节)
这一点也可从“山”的含义看出来,“山”是指爱的属天实体或品质(795, 796, 1430节)。古人也在小树林里举行神圣敬拜,这一点从本节经文,以及“园子”和“树”的含义清楚可知:本节经文即,“亚伯拉罕在别是巴种植小树林,在那里求告永恒神的名”;“园子”是指聪明(100, 108, 1588节);“树”是指感知(103, 2163节)。以下经文则表明,这种敬拜被禁止了。摩西五经:
你不可在耶和华你神的坛旁栽种什么树的小树林,也不可为自己竖立柱子,这是耶和华你神所恨恶的。(申命记16:21-22)
出埃及记:
你要拆毁列族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子,砍掉他们的小树林。(出埃及记34:13)
他们还被吩咐用火焚烧列族的小树林(申命记12:3)。
被引入古教会的代表性仪式的犹太人和以色列人只沉浸于外在事物,心里只是偶像崇拜者。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任何内在事物或死后的生活,或弥赛亚的国度是天国。因此,每当他们自由的时候,都在大山小山,以及小树林和森林里举行亵渎的敬拜。他们还为自己制造丘坛以代替大山小山,雕刻木偶像以代替小树林,这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如士师记:
以色列人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即木偶)。(士师记3:7)
列王纪:
以色列人作木偶(或亚舍拉),惹耶和华发怒。(列王纪上14:15)
另一处:
犹大人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为自己筑邱坛,立柱子和木偶(或亚舍拉)。(列王纪上14:23)
又:
以色列人在他们所有的城邑建筑邱坛,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立柱子和木偶(或亚舍拉)。(列王纪下17:9-10)
又:
犹大王玛拿西为巴力筑坛,作木偶(或亚舍拉),像以色列王亚哈所行的,又在神的家立雕刻的亚舍拉像。(列王纪下21:3, 7)
由此明显可知,他们也为自己制作雕刻的亚舍拉像或木偶像。约西亚王摧毁了这些像,这一点可见于列王纪:
约西亚将那为巴力和亚舍拉、日、月并天上万象所造的一切器皿,都从耶和华殿里搬出来,在耶路撒冷外烧了,又拆毁妇女为亚舍拉织帐子的屋子。他还砍下所罗门所造的亚舍拉(即木偶),以及耶罗波安在伯特利所造的亚舍拉。(列王纪下23:4-7, 13-15)
希西家王也拆毁这些东西,这一点可见于列王纪:
犹大王希西家废去邱坛,打碎柱子,砍下木偶(或亚舍拉),砸碎摩西所造的铜蛇。(列王纪下18:4)
显然,铜蛇在摩西那个时代是神圣的;但当敬拜外在事物时,铜蛇就成了亵渎,因而被砸碎;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山上和小树林里的敬拜也被禁止了。这些事在先知书中看得更清楚。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神像中间欲火焚烧,在岩隙下的河里杀了儿女。你甚至将奠祭浇在河里,献了供物。你在巍峨高耸的山上安设居所,也上那里去献祭。(以赛亚书57:5-7)
同一先知书:
当那日,人必仰望造他的主,他的眼目必注视以色列的圣者;他必不仰望祭坛,就是自己手所筑的,也不看自己指头所作的,无论是木偶(或亚舍拉)是日像。(以赛亚书17:7-8)
弥迦书:
我必从你中间剪除你的雕像和柱子,你就不再跪拜自己手所造的。我必从你中间拔出你的木偶(或亚舍拉),又毁灭你的城邑。(弥迦书5:13-14)
以西结书:
他们被杀的人倒在他们偶像的中间,在他们祭坛的周围,就是在各高冈各山顶上,在各青翠的树下和各茂密的橡树下,就是他们献安息之气给一切偶像的地方。(以西结书6:13)
由此明显可知偶像崇拜起源于何处,即:它起源于对具有代表性和灵义或象征性的物体本身的敬拜。生活在大洪水之前的上古之人在每一个事物,如大山、小山、平原、山谷、园子、小树林、森林、河、水、田野和五谷,各种树木和活物,以及发光的天体中看到代表并表示主国度的某种事物。但他们从来不将自己的眼目,更不将自己的心智停留在这些物体上;相反,这些物体只是作为思想主国度中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手段而为他们服务。事实上,这种情形甚至到了这种程度:在整个自然界,没有一样东西不作为这种手段而为他们服务。自然界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代表,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如今这个事实却成了一个奥秘,几乎没有人相信。然而,本质上为对主之爱的属天心态消亡后,人类就不再处于这种状态,即:他们能从作为手段的世俗物体中看到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事物。
尽管如此,大洪水之后的古人从传统和一些人所作的收集知道,这些世俗物体具有这种象征意义。由于它们具有这种意义,或象征性,所以古人也视它们为神圣;古教会的代表性敬拜就是这样产生的。古教会因是属灵的,所以不会感知到一件事就是如此,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如此,因为与上古教会相比,古教会住在模糊中(2715节)。然而,他们并不敬拜外在事物,而是通过外在事物回想内在事物。因此,当转向这些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或象征时,他们就进入敬拜的神圣。他们能如此行,是因为他们拥有属灵之爱,也就是仁爱,他们视仁爱为敬拜的本质或决定性因素。结果,来自主的神圣能流入他们的敬拜。但当人类的状态被如此改变和败坏,以至于人们背离了仁之良善,从而不再相信天国或死后生活的存在,反以为人类和动物都是一样的情况,只是人类会说话(现代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时,神圣的代表性敬拜就沦为偶像崇拜,人们开始敬拜外在事物。这就是为何那时在许多外邦人或非犹太人,甚至犹太人和以色列人当中的敬拜不再具有代表性,而是对代表和有意义或象征性的符号的敬拜,也就是对缺乏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的敬拜。
关于具体的小树林(或园子),在古人当中,它们具有各种含义;事实上,这些含义取决于小树林里的树木种类。橄榄树园表示敬拜的属天事物;葡萄树园表示敬拜的属灵事物;而无花果树、香柏树、杉树、杨树和橡树的园子则表示与属天和属灵之物有关的各种事物。然而,此处只提到“小树林”或树木的种植,这表示与教义及其知识或认知联合的理性观念,因为树一般表示感知(103, 2163节);但当论及属灵教会时,它们表示知识或认知,因为属灵教会成员只有通过取自教义或圣言的知识或认知所获得的感知。这种知识或认知成为他信仰的一部分,从而成为他良心的一部分,他的感知就来自良心。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