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0.刚才与我交谈的灵人来自其星球的北部。后来,我被带到来自西部的灵人那里。他们也想调查我是谁,是哪种人,并直截了当地说,我里面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他们以为这样就会阻止我靠近。我意识到,这是他们与所有到他们这里来的人搭讪的一种方式;但我蒙恩回答说,我十分清楚这一事实,他们里面同样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因为每个人都生在恶中。因此,凡出于世人、灵人和天使,如出于他自己或他的自我之物无非是邪恶,每个人里面的一切良善皆来自主。他们由此意识到,我掌握真理;于是,我被允许与他们交谈。然后,他们向我演示了他们对人里面的邪恶和主里面的良善的概念,它们如何被彼此分开。他们将一个放在另一个旁边,以致它们几乎相接,但仍保持各自的特性。然而,它们仿佛以一种我无法描述的方式被捆在一起,好叫良善引导邪恶,约束它,不叫它随心所欲地行动;良善就这样将邪恶朝它所渴望的方向弯过去,而邪恶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良善对邪恶的控制,同时表现自由的状态。
后来,他们问主如何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我说,祂在太阳里面作为一个人显现,被太阳的火围绕,这太阳的火就是天堂天使所享有的一切光明的源头。它所发出的热是神性良善,所发出的光是神性真理;这二者都来自神性之爱,也就是所看到围绕那太阳里面的主的火之表象。然而,这太阳只有天堂的天使才能看见,天堂之下的灵人看不见,因为比起天堂天使,这些灵人距离对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接受太过遥远(参看40节)。对他们关于主和祂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的问题的回答被恩赐给他们,是因为这时,主乐意在他们面前显现祂自己,并恢复被他们所抱怨的恶灵所扰乱的次序。这也是为何我被带到那里的原因,好叫我见证这些事。
10828.主降世是为了拯救人类,否则人类必在永死中灭亡。祂是这样拯救的:祂征服骚扰来到世界和离开世界的每个人;同时荣耀祂的人身;因为通过实现这一切,祂能使地狱永远臣服。地狱的臣服和同时祂人身的荣耀通过祂的人身被允许所经历的试探和在这些试探中不断的胜利而实现;祂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是最后的试探,也是彻底的胜利。主在下列经文中亲自教导,祂征服了地狱,约翰福音:
耶稣说,现在我灵魂愁烦。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刻,但我原是为这时刻来的。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然后耶稣说,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首领要被赶出去。(约翰福音12:27, 28, 31)
同一福音书:
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
以赛亚书:
这从以东来,能力广大、大步行走,以大能施行拯救的是谁呢?我自己的膀臂给我带来拯救。这样,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以赛亚书63:1, 5, 8; 59:16-21)
祂还在这些经文教导,祂祂荣耀了祂的人身,十字架是最后的试探和彻底的胜利,祂通过这试探而得了荣耀;约翰福音:
犹大既出去,耶稣就说,神要在自己身上荣耀祂,并且立刻荣耀祂。(约翰福音13:31-32)
同一福音书:
耶稣说,父啊,时刻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父啊,现在求你用未有世界以先,我和你同在时所有的荣耀来荣耀我。(约翰福音17:1, 5)
又:
现在我灵魂愁烦。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约翰福音12:27, 28)
路加福音:
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加福音24:26)
“荣耀”表示变成神性。由此明显可知,除非主降世,成为一个人,并以这种方式将所有信祂爱祂的人从地狱解救出来,否则没有人能得救。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即:没有主,就没有救恩。
10332.“能巧设图案,用金、银、铜去制作”表为了代表良善和真理的内层和外层,它们构成一个受意愿驱动的理解力,因而构成源于爱的信。这从“巧设图案”、“制作”和“金、银、铜”的含义清楚可知:“巧设图案”或发明创造是指从理解力发出之物(参看9598, 9688节);“制作”是指从意愿发出之物(9282节),因为一个人所做的,是从他的意愿发出的,在此是从他的意愿通过他的理解力发出的,因为经上说“巧设图案去制作”;“金”是指良善,“银”是指真理(参看1551, 1552, 5658, 6914, 6917, 8932, 9490, 9874, 9881节);“铜”是指属世人或外在人的良善(425, 1551节)。所以“金、银、铜”表示良善和真理的内层和外层;“金”表示内层良善,“银”表示内层和外层真理,“铜”表示外在良善。所表示的之所以是这些良善和真理的一个代表,是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一个代表性教会,比撒列要制作的一切事物都是具有代表性。
由此明显可知,“能巧设图案,用金、银、铜去制作”表示为了代表良善和真理的内层和外层,它们构成一个受意愿驱动的理解力。它们之所以也是构成源于爱的信的事物,是因为真理属于信,与理解力有关,而良善属于爱,与意愿有关。之所以说“受意愿驱动的理解力”和“源于爱的信”,是因为理解力若不受意愿驱动,根本什么都不是。事实上,一个人理解,却不意愿的东西并不属于他自己的理解力,而是属于在他里面的另一个人的理解力;因此,这种理解力会逐渐消失。但当理解力受意愿驱动时,情况就不同了;这种理解力是属于这个人自己的,因为意愿就是这个人自己。这同样适用于信和爱;因为如前所述,信之真理与理解力有关,爱之良善与意愿有关。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