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70

170.刚才与我交谈

170.刚才与我交谈的灵人来自其星球的北部。后来,我被带到来自西部的灵人那里。他们也想调查我是谁,是哪种人,并直截了当地说,我里面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他们以为这样就会阻止我靠近。我意识到,这是他们与所有到他们这里来的人搭讪的一种方式;但我蒙恩回答说,我十分清楚这一事实,他们里面同样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因为每个人都生在恶中。因此,凡出于世人、灵人和天使,如出于他自己或他的自我之物无非是邪恶,每个人里面的一切良善皆来自主。他们由此意识到,我掌握真理;于是,我被允许与他们交谈。然后,他们向我演示了他们对人里面的邪恶和主里面的良善的概念,它们如何被彼此分开。他们将一个放在另一个旁边,以致它们几乎相接,但仍保持各自的特性。然而,它们仿佛以一种我无法描述的方式被捆在一起,好叫良善引导邪恶,约束它,不叫它随心所欲地行动;良善就这样将邪恶朝它所渴望的方向弯过去,而邪恶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良善对邪恶的控制,同时表现自由的状态。

后来,他们问主如何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我说,祂在太阳里面作为一个人显现,被太阳的火围绕,这太阳的火就是天堂天使所享有的一切光明的源头。它所发出的热是神性良善,所发出的光是神性真理;这二者都来自神性之爱,也就是所看到围绕那太阳里面的主的火之表象。然而,这太阳只有天堂的天使才能看见,天堂之下的灵人看不见,因为比起天堂天使,这些灵人距离对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接受太过遥远(参看40节)。对他们关于主和祂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的问题的回答被恩赐给他们,是因为这时,主乐意在他们面前显现祂自己,并恢复被他们所抱怨的恶灵所扰乱的次序。这也是为何我被带到那里的原因,好叫我见证这些事。

属天的奥秘 #2708

2708.“住在旷野

2708.“住在旷野”表示相对模糊的东西。这从“住”和“旷野”的含义清楚可知:“住”是指生活(参看2451节);“旷野”是指拥有少量生命的东西(参看1927节),在此是指相对模糊的东西。相对模糊的东西是指相对于属天教会状态的属灵教会的状态,或相对于属天人状态的属灵人的状态。属天人处于对良善的情感,属灵人处于对真理的情感;属天人拥有感知,而属灵人拥有良心的指示;主向属天人显为一轮太阳,向属灵人显为一轮月亮(1521, 1530, 1531, 2495节)。前者从主所获得的光使他们既能用眼睛看见,又能感知到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这光就像白天的日光。而后者从主所获得的光则像夜间的月光;因此,与属天人相比,这些人住在模糊中。原因在于,属天人处于对主之爱,因而处于主的生命本身;而属灵人处于对邻之仁和信,因而虽处于主的生命,但却是以一种更模糊的方式处于其中。这一切解释了为何属天人从不推理信或信之真理;由于良善赋予他们对真理的一种直觉或感知,所以他们只说“是的”。而属灵人则谈论并推理信之真理,因为真理赋予他们对良善的一种良心。另一个原因是,对属天人来说,爱之良善已经被植入其心智的意愿部分,人的主要生命就住在意愿部分;但对属灵人来说,爱之良善则被植入其理解力部分,人的次要生命就住在理解力部分。这就是为何与属天人相比,属灵人住在模糊中(参看81, 202, 337, 765, 784, 895, 1114-1125, 1155, 1577, 1824, 2048, 2088, 2227, 2454, 2507节)。这种相对模糊在此被称为“旷野”。
在圣言中,“旷野”既表示人烟稀少、几乎没有耕作之地,也表示完全无人居住和耕作之地,因而具有双重意义。当表示人烟稀少、几乎没有耕作之地,也就是有少量居所、羊圈、牧场和水的地方时,它表示与其他物或人相比,拥有少量生命和光明的物或人,如与属天之物或人相比,属灵之物或人的情形。但当表示完全无人居住和耕作之地,也就是没有居所、羊圈、牧场和水的地方时,它表示那些在良善上经历荒废,在真理上经历荒凉的人,或说那些被剥夺了良善和洁除了真理的人。
“旷野”表示与其它地方相比,人烟稀少、几乎没有耕作之地,或有少量居所、羊圈、牧场和水的地方,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下海的和海中所有的,众海岛和其上的居民,都当向耶和华唱新歌,从地极赞美祂。愿旷野及其城邑,并基达人居住的村庄,都当扬声。愿磐石上的居民歌唱,愿他们从山顶上欢呼。(以赛亚书42:10-11)
以西结书:
我必与他们立平安的约,使邪恶的野兽从地上灭绝,他们就必在旷野中安居,在林中安眠;我必使他们与我山冈周围的地方成为祝福;田野的树必结果,地也必增产。(以西结书34:25-27)
这论及属灵人。何西阿书:
我必领她到旷野,和她谈心;从那里我必赐给她葡萄园。(何西阿书2:14-15)
这论及真理的荒凉和随之而来的安慰。诗篇:
旷野的羊圈滴雨,小山以欢乐束腰;草场以羊群为衣,山谷也盖满了五谷。(诗篇65:12-13)
以赛亚书:
我要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我要在旷野种上什亭的香柏树、桃金娘和橄榄树;我要把杉树放在旷野;好叫人们看见、知道、思想、明白,这是耶和华的手所做的,是以色列的圣者造了它。(以赛亚书41:18-20)
这论及那些没有真理的知识之人,也就是外邦人的重生,还论及那些经历了荒凉之人的光照和教导;“旷野”就论及这些人;“香柏树、桃金娘和橄榄树”表示内层人的真理和良善;“杉树”表示外层人的真理和良善。诗篇:
耶和华使江河变为旷野,叫水泉变为干地;祂使旷野变为水池,叫旱地变为水泉。(诗篇107:33, 35)
此处意思也一样。以赛亚书:
旷野和干旱之地必因它们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必开花繁盛;在旷野必有水喷出,在沙漠必有溪河涌流。(以赛亚书35:1-2, 6)
同一先知书:
你必像浇灌的园子,又像水流不绝的水泉;那些出于你的人,必重建远古的旷野。(以赛亚书58:11-12)
同一先知书:
等到灵从高处浇灌我们,旷野就变为迦密,迦密算为森林;公平要居于旷野,公义要住在迦密。(以赛亚书32:15-16)
这论及属灵教会,尽管有人居住和耕作,但与属天教会相比,属灵教会仍被称为“旷野”,因为经上说:“公平要居于旷野,公义要住在迦密。”从刚才引用的经文明显可知,“旷野”表示与其它状态相比,一种模糊的状态,因为它不仅被描述为“旷野”,还被描述为“森林”;这种模糊的状态在耶利米书是非常明显的:
这世代的人哪,你们要看明耶和华的话。我岂向以色列作旷野呢?或作黑暗之地呢?(耶利米书2:31)
从圣言也能清楚看出,“旷野”表示根本无人居住和耕作,也就是根本没有居所、羊圈、牧场和水的地方,因而表示那些在良善上经历荒废,在真理上经历荒凉的人,或说那些被剥夺了良善和洁除了真理的人。这种“旷野”具有双重意义,也就是说,论及那些以后被改造的人和那些不能被改造的人。论到那些以后被改造的人,如此处夏甲和她的儿子,我们在耶利米书读到:
耶和华如此说,我记得你,你幼年的仁慈,你在旷野,在未曾耕种之地跟随我。(耶利米书2:2)
这论及耶路撒冷,它在此表示属灵的古教会。摩西五经:
耶和华的份是祂的百姓,雅各是祂的产业线;祂在旷野之地,在荒废吼叫的旷野遇见他;就环绕他,使他明白,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仁。(申命记32:9-10)
诗篇:
他们在旷野,在孤寂的路上漂流,找不到可居住的城邑。(诗篇107:4)
这论及那些经历了真理的荒凉,正在被改造的人。以西结书:
我必带你们到万民的旷野,我怎样在埃及地的旷野审判你们的列祖,也必照样在那里审判你们。(以西结书20:35-36)
这同样论及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荒废和荒凉,或剥夺和洁除。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旅程和漂流只代表那些拥有信仰的人在改造之前的荒废和荒凉,因而代表他们的试探,因为当人们经历属灵的试探时,他们就会经历荒废和荒凉,这也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摩西五经:
在旷野,耶和华在你们所行的一切路上背着你们,如同人背自己的儿子一样,直到你们到达这地方。(申命记1:31)
另一处:
你也要记得耶和华你的神在旷野一路引导你这四十年,是要苦炼你、试探你,要知道你心内如何,是否愿意遵守祂的诫命。祂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所不认识、你列祖也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人活着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2-3)
又:
不要忘记耶和华引你经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那里有大蛇、火蛇和蝎子;有干渴无水之地;祂曾为你使水从坚硬的磐石中流出来;又在旷野将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喂养你,是要苦炼你、试验你,使你终究得好处。(申命记8:15-16)
此处“旷野”表示荒废和荒凉,或被剥夺和洁除,如那些经历试探的人所遇到的。他们在旷野四十年的旅程和漂流描述了教会争战时的一切状态,即:它靠自己时是如何失败的,靠主时是如何得胜的。
另外,约翰所描述的“逃到旷野的妇人”实际上表示教会所经历的试探。论到她,约翰是这么说的:
那生了一个男孩的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神给她预备的地方;于是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蛇就在妇人后面,从口中吐出水来,像河一样,要使她被河流冲去。地却帮助妇人,地开了口,吞了龙从口中吐出来的河。(启示录12:6, 14-16)
“旷野”可论及完全荒废的教会,和那些在良善和真理上完全荒废,或说完全被剥夺良善和真理,不能改造的人,这一点可见于以赛亚书:
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干渴而死;我使诸天以黑暗为衣服。(以赛亚书50:2-3)
同一先知书:
你的圣城变为旷野,锡安变为旷野,耶路撒冷成为废墟。(以赛亚书64:10)
耶利米书:
我观看,看哪,迦密成为旷野,它的一切城邑在耶和华面前都被拆毁。(耶利米书4:26)
同一先知书:
许多牧人毁坏我的葡萄园,践踏我的份,使我美好的份变为荒凉的旷野。他们使它成为荒凉之处,它既荒凉,便向我哀伤;全地变得荒凉,因无人把它放在心上。毁坏者来到旷野中一切的山坡上。(耶利米书12:10-12)
约珥书:
火吞灭了旷野的羊圈,火焰烧尽了田野所有的树木。溪水干涸,火吞灭了旷野的羊圈。(约珥书1:19-20)
以赛亚书:
他使世界如同旷野,翻毁它的城邑。(以赛亚书14:17)
这论及路西弗。同一先知书:
论海之旷野的预言。它从旷野,从可怕之地而来,好像南方的旋风。(以赛亚书21:1等)
“海之旷野”表示被记忆知识或事实和基于它们的推理荒废的真理。
这一切例子表明以下论及施洗约翰的经文表示什么:
这就是以赛亚所说的,在旷野有人声呼喊,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马太福音3:3; 马可福音1:3; 路加福音3:4; 约翰福音1:23; 以赛亚书40:3)
这些话的意思是:那时,教会彻底荒废,以至于不再有任何良善或真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明显地看出来:那时,没有人知道人有任何内在事物,或圣言有任何内在事物,因而没有人知道弥赛亚或基督要来永远拯救他们。这些话还表明以下经文表示什么,即:约翰在旷野,直到他显明给以色列的日子(路加福音1:80);他在犹太的旷野传道(马太福音3:1等);他在旷野施洗(马可福音1:4);他如此行也代表教会的状态。从“旷野”的含义也可以看出为何主经常退到旷野(如马太福音4:1; 15:32-39; 马可福音1:12-13, 35-40, 45; 6:31-36; 路加福音4:1; 5:16; 9:10等; 约翰福音11:54)。从“山”的含义也明显看出为何主退到山上(如马太福音14:23; 15:29-31; 17:1等; 28:16-17; 马可福音3:13-14; 6:46; 9:2-9; 路加福音6:12-13; 9:28; 约翰福音6:15)。

宇宙星球 #38

38.水星灵来拜访一

38.水星灵来拜访一个我们地球来的灵人,他在世时因学问而颇负盛名(他就是克里斯蒂安·沃尔夫);他们渴望从他那里获得关于各种主题的信息。但他们发觉,他所说的并未超出属世人的感官印象,因为他在说话时思想的是他的名声,并且和在世时一样(在来世,每个人都保持原来的秉性),想把各种事物串在一起,再把它们与其它东西联起来,不断形成新的结论。由于他试图产生长长的论据链,而这些论据都是基于他们没有看见或不承认为真理的事物,所以他们声称,这些链子既没有连起来,也没有得出他的结论,他们称其为权威的模糊。于是,他们不再向他提问题,只是问:“这叫什么?那叫什么?”由于他还是以物质概念,而非属灵概念回答这些问题,所以他们离开了他。在来世,每个人越属灵地或以属灵的概念来说话,在世时就越曾信神,并且越不以物质概念来信祂。

我想借此机会在此讲述以下经历,以说明在来世,出于自己的深思而获得聪明的学者是何情形,这种深思为了真理,因而为了从世俗考虑中抽离出来的功用而被认识真理的爱所点燃;以及寻求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聪明,未经自己任何思考的人又是何情形,如那些渴望认识真理,仅仅是为了学问上的名声并由此获得世上的荣誉或利益,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从世俗考虑中抽离出来的功用之人。我感觉有一个声音从下面穿透上来,靠近我的左侧,直达我的左耳。我发现,他们是在那里试图挣脱的灵人,只是我不知道他们是哪类灵人。然而,他们挣脱出来后,便与我交谈,自称是逻辑学家和形而上学者;他们曾将自己的思维深深沉浸于这些学科,没有其它目的,只是为了被视为有学问,由此获得荣誉和财富。他们抱怨说,他们现在过着悲惨的生活,因为他们在学习这些学科时没有其它目的,因而没有由此培育自己的理性能力。他们说话缓慢,声音低沉。

与此同时,两个灵人在我头顶上彼此交谈;我问他们是谁,被告知,其中一个在学术界是非常有名的,我得以认为他是亚里士多德(我没有被告知另一个是谁)。那时,他被带入在世时所处的状态;谁都能很容易地被带回他在世时所处的状态,因为他以前的一切生命状态都与他同在。令我惊讶的是,他靠近我的右耳,在那里说话,声音虽然嘶哑却很理智。我从他的讲话主旨发觉,他的秉性和先上来的经院学者们的迥然不同;事实上,他从自己的思维发展出他所写的东西,因而产生自己的哲学。因此,他所发明并加到思想观念上的术语,都是他用来描述内在观念的词语形式。如我所得知的,他以此为乐,并在这乐趣,以及知道关乎思维和理解之物的渴望驱使下有了这些发现;他顺从凡他的灵所指示的。这就是为何他靠近我的右耳,不像他的追随者,也就是所谓的经院学者们;他们不是从思维到术语,而是从术语到思维,这是一条反路。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甚至都没有行进到思维,只局限于术语。他们若运用这些术语,就能随心所欲地证明一切,并照着他们说服人的欲望把真理的表象强加到虚假上。对他们来说,哲学就这样变成一条通向疯狂,而非智慧的道路,并使他们陷入黑暗而不是光明。

后来,我和他讨论分析学。我说,一个小男孩能在半小时内讲得比亚里士多德在一本书里描述得更具哲理性、分析性和逻辑性,因为整个人类思想及其所产生的言论都是分析性的,其法则来自灵界;想从术语人为地发展到思维的人,颇像一个跳舞者,试图通过他的运动纤维和肌肉的知识来学习跳舞;他若跳舞时专注于此,几乎不可能迈开脚。事实上,没有这类知识,他也能活动全身的所有运动纤维,适当激活他的肺、膈肌、肋胁、手臂、颈部,以及身体的其它器官,整本书都不足以描述这一切。我说,那些想出于术语思考的人差不多也是这样。他赞成这些话,并说,以这种方式学习思考,正好走反了。他补充说,若有人想变成傻瓜,就让他这样行吧;不过,他应不断思想功用,并出于内在之物来思考。

接着,他向我展示了他原来对至高无上的神所持的观念,即:他把这位神描绘为有一张人脸,头上有光环围绕。现在他知道了,这个人就是主,光环是从祂发出的神性,不仅流入天堂,还流入宇宙,掌管并统治其中的一切事物。凡掌管并统治天堂的,也掌管并统治宇宙,因为这一个与另一个不可分离。他还说,他信一位独一神,但祂的属性和品质却被指定各种名称,这些名称被其他人拜为神明。

一个女人出现在我面前,她伸出手来,想抚摸他的脸颊。当我对此表示惊讶时,他说,他在世时,这个女人经常向他显现,似乎抚摸他的脸颊,她的手很美。天使灵们说,很早以前的人曾看见过这个女人,并给她起名叫帕拉斯;她向那些住在地上时以观念为快乐,并专注于思考,而非哲学的灵人中的某一个显现。这类灵人与亚里士多德同在,喜爱他,因为他出于内在思考;于是,他们便展示出这样的女人。

最后,他向我勾勒出他对人的灵魂或灵所曾设想的概念。他把灵魂或灵称为气(pneuma,希腊语为呼吸),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可见的生命力,就像些许以太。他说,他早就知道他的灵死后会活着,它既是他的内在本质,就不可能死亡,因为它能思考。此外,他一直无法清晰地思考灵魂或灵,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因为除了他出于自己所思考的外,他还没有从其它任何源头形成任何有关它的想法,甚至从古人那里知道得也很少。另外,在来世,亚里士多德在明智的灵人中间,而他的许多追随者则在愚蠢的灵人中间。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