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0.刚才与我交谈的灵人来自其星球的北部。后来,我被带到来自西部的灵人那里。他们也想调查我是谁,是哪种人,并直截了当地说,我里面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他们以为这样就会阻止我靠近。我意识到,这是他们与所有到他们这里来的人搭讪的一种方式;但我蒙恩回答说,我十分清楚这一事实,他们里面同样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因为每个人都生在恶中。因此,凡出于世人、灵人和天使,如出于他自己或他的自我之物无非是邪恶,每个人里面的一切良善皆来自主。他们由此意识到,我掌握真理;于是,我被允许与他们交谈。然后,他们向我演示了他们对人里面的邪恶和主里面的良善的概念,它们如何被彼此分开。他们将一个放在另一个旁边,以致它们几乎相接,但仍保持各自的特性。然而,它们仿佛以一种我无法描述的方式被捆在一起,好叫良善引导邪恶,约束它,不叫它随心所欲地行动;良善就这样将邪恶朝它所渴望的方向弯过去,而邪恶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良善对邪恶的控制,同时表现自由的状态。
后来,他们问主如何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我说,祂在太阳里面作为一个人显现,被太阳的火围绕,这太阳的火就是天堂天使所享有的一切光明的源头。它所发出的热是神性良善,所发出的光是神性真理;这二者都来自神性之爱,也就是所看到围绕那太阳里面的主的火之表象。然而,这太阳只有天堂的天使才能看见,天堂之下的灵人看不见,因为比起天堂天使,这些灵人距离对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接受太过遥远(参看40节)。对他们关于主和祂在来自我们地球的天使面前显现的问题的回答被恩赐给他们,是因为这时,主乐意在他们面前显现祂自己,并恢复被他们所抱怨的恶灵所扰乱的次序。这也是为何我被带到那里的原因,好叫我见证这些事。
2897.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的圣言就来自“以诺”所表示的这些人。该教会成员因是属灵的,不是属天的,所以只是知道这些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或象征体现了什么,却对它们没有感知。它们因体现了神性事物,所以为古教会成员所用,并被他们用于其神性敬拜,以便他们可以与天堂交流;
因为如前所述,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代表并表示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那类事物。他们也有一部书面圣言;这部圣言由历史和预言构成,类似旧约。但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圣言遗失了。其历史被称为“耶和华战记”,预言被称为“神谕”,这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参看民数记21:14, 27),那里引用了它们。他们的历史是以预言的风格写成的,并且绝大部分是虚构的历史,如创世记头11章的历史,这从摩西五经对这些历史的引用明显看出来,那里有这些话:
所以耶和华的战记上说,苏法的哇哈伯与亚嫩河,就是下到亚珥所住之地并靠近摩押边界的河下坡。(民数记21:14-15)
他们的预言是以类似旧约预言的风格写成的,这也可从摩西五经对它们的引用明显看出来,那里有这些话:
所以那些说预言的说,你们来到希实本,愿西宏的城被建造、加固。因为有火从希实本发出,有火焰出于西宏的城。它吞灭了摩押的亚珥,就是那些占据亚嫩高地的人。摩押啊,你有祸了!基抹的民哪,你们灭亡了;他使自己的儿子成为逃亡者,使自己的女儿被掳,归与亚摩利人的王西宏。我们射了他们;希实本就毁灭,直到底本,我们使他们荒废,直到挪法,这挪法直延到米底巴。(民数记21:27-30)
这些预言体现了天堂的奥秘,和旧约预言一样,这一点不仅从它们被摩西转录,并用于那时他所写的那些事物的状态,还从以下事实很明显地看出来,即:几乎同样的话出现在耶利米书,被穿插在他的预言当中。这些话包含的天堂奥秘和构成它们的词语一样多,这从对圣言内义的各种讨论清楚看出来。在耶利米书,这些话是:
有火从希实本发出,有火焰出于西宏中间,吞灭摩押的角和哄嚷人的头顶。摩押啊,你有祸了!基抹的人民灭亡了,因你的众子都被掳去,你的众女也都被掳去。(耶利米书48:45-46)
由此还明显可知,那部圣言也有内义。关于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可参看640, 641, 765, 1238, 1327, 2385节。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