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2.此后,一些修道士灵人出现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在世时曾为旅行的修道士或传教士的灵人。我们还看见来自这个星球的一群灵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邪恶的;这些修道士灵人便引诱这群灵人接受他们的观点,以此迷惑他们。这些灵人出现在该星球的东部地区,将那里的善者赶走;于是,善者便到了该星球的北边,如我前面所说的。这群灵人,连同他们的迷惑者联为一体,直到人数达到数千人,然后被分离出去,他们当中的恶者被投入地狱。我可以与其中一个修道士灵人交谈,于是便问他在那里做什么。他说,他在教导他们关于主的事。我问还有别的吗?他说,关于天堂与地狱的事。我问还有什么,他说,关于赦罪的权柄,以及打开和关闭天堂的事。于是,他接受测验,以查看他所知关于主、信之真理、赦罪、人的救赎,以及天堂与地狱的事。结果发现,他几乎什么也不知道,对每一个主题都持有模糊和虚假的观念;只有获得利益和实施控制的欲望。他在世时就获得这种欲望,并将其从世上带来。所以,他被告知,他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到这个星球旅行,在教导人时如此欠缺,以致他必然剥夺该星球灵人的天堂之光,将地狱的黑暗带进来,从而将他们置于地狱,而非主的统治之下。此外,他在迷惑人方面诡计多端,但在天堂的事上却是个傻瓜。他因是这样一个人,故被投入地狱。这个星球的灵人由此从这些攻击者那里得以释放。
4169.“你的母绵羊、母山羊没有掉过胎”表它在良善上的状态和真理的良善。这从“绵羊”和“母山羊”的含义清楚可知:“绵羊”是指良善,如下文所述;“母山羊”是指真理的良善(参看3995, 4006节)。“良善”这个词单独使用时,是指意愿的良善;而“真理的良善”是指理解或认知的良善。意愿的良善是指出于良善而行良善;而理解或认知的良善是指出于真理行良善。对那些出于真理而行良善的人来说,这二者看似为一,是一回事;而事实上,它们彼此截然不同。因为出于良善行良善就是出于对良善的觉察行良善,而对良善的这种觉察只存在于属天之人当中。但出于真理行良善是出于记忆知识,因而出于理解或认知行良善。这等于是在没有对它是良善的任何觉察的情况下行良善,仅仅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被别人教导的,或凭着我们自己的理性自行认定这就是良善。而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真理,不过,若这真理以良善为目的,那么人出于该真理所行的,就等同于良善。
“绵羊”表示良善。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可以看出来,仅从中引用以下经文,以赛亚书:
祂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剪毛的人面前的绵羊,祂也是这样不开口。(以赛亚书53:7)
这论及主,在此祂被比作绵羊不是凭真理,而凭良善。马太福音:
耶稣对祂所差出去的十二个人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绵羊那里去。(马太福音10:5-6)
他们不可去的“外邦人”表示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外邦人表示邪恶(参看1259, 1260, 1849节)。“撒马利亚人的城”表示那些陷入虚假的人;“绵羊”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
约翰福音:
耶稣复活后对彼得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你牧养我的绵羊;第三次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绵羊。(约翰福音21:15-17)
“小羊(即羔羊)”在此表示那些内心纯真的人;先提及的“绵羊”表示那些出于良善而实践良善的人;后提及的“绵羊”表示那些二个代表那些出于真理实践良善的人。马太福音:
当人子在祂荣耀里降临的时候,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祂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望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我。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31-40)
很明显,“绵羊”在此表示良善,也就是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各种仁之良善(关于这些良善,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予以说明)就包含在内义中。“(公)山羊”尤表那些只有信没有仁的人。
同样在以西结书:
我的羊群哪,论到你们,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在羊与羊中间,公绵羊与公山羊中间施行判断。(以西结书34:17)
“公山羊”尤表那些其信未与任何仁联结的人。这一点从“公山羊”的含义明显看出来,“公山羊”在正面意义上是指那些拥有信之真理,并由此拥有某种仁的人;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那些其信未与任何仁联结的人,这种人从得救的是信这一起点推理救赎。这一点也可从主在上述马太福音的经文中所说关于山羊的话明显看出来。不过,那些没有任何信之真理,同时又没有任何仁之良善的人则被掳到地狱,不用经历任何审判,也就是说,不用检查就可以证明他们陷入虚假。
874.此处描述了试探之后该教会成员重生的第一个状态,这种状态在所有正在重生的人当中是很常见的,也就是说,他们以为他们从自己实行良善、思想真理,或说他们自己是他们所行的良善和所思的真理的源头。由于他们仍处在极大的模糊之中,所以主也让他们坚持这种观点。不过,只要他们坚持这种错误观点,他们所行的一切良善和所思的一切真理都不是信之良善和真理。事实上,凡人凭自己所行的,都不可能是善的,因为它来自他自己,也就是来自一个不纯和最不洁的源头。良善不可能从这种不纯和最不洁的源头发出,因为这个人总是思想自己的功德和公义;有些人甚至走得更远,与自己相比看不起其他人,如主在路加福音中(18:9-14)所教导的;其他人则以其它方式犯错。人的私欲就这样混杂,以至于外面看上去是好的,而里面却是污秽。因此,人在这种状态下所行的良善并非信之良善。这同样适用于他所思想的真理,因为尽管他所想的可能是完美的真理,但只要自我是它的源头,即便它本身是信之真理,他仍没有信之良善在自己里面。一切真理若要成为信之真理,都必须从主拥有信之良善在里面。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成为良善和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