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2.此后,一些修道士灵人出现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在世时曾为旅行的修道士或传教士的灵人。我们还看见来自这个星球的一群灵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邪恶的;这些修道士灵人便引诱这群灵人接受他们的观点,以此迷惑他们。这些灵人出现在该星球的东部地区,将那里的善者赶走;于是,善者便到了该星球的北边,如我前面所说的。这群灵人,连同他们的迷惑者联为一体,直到人数达到数千人,然后被分离出去,他们当中的恶者被投入地狱。我可以与其中一个修道士灵人交谈,于是便问他在那里做什么。他说,他在教导他们关于主的事。我问还有别的吗?他说,关于天堂与地狱的事。我问还有什么,他说,关于赦罪的权柄,以及打开和关闭天堂的事。于是,他接受测验,以查看他所知关于主、信之真理、赦罪、人的救赎,以及天堂与地狱的事。结果发现,他几乎什么也不知道,对每一个主题都持有模糊和虚假的观念;只有获得利益和实施控制的欲望。他在世时就获得这种欲望,并将其从世上带来。所以,他被告知,他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到这个星球旅行,在教导人时如此欠缺,以致他必然剥夺该星球灵人的天堂之光,将地狱的黑暗带进来,从而将他们置于地狱,而非主的统治之下。此外,他在迷惑人方面诡计多端,但在天堂的事上却是个傻瓜。他因是这样一个人,故被投入地狱。这个星球的灵人由此从这些攻击者那里得以释放。
4901.“约过了三个月”表一个新状态。这从“三”和“月”的含义清楚可知:“三”是指完整之物,因而是指末后,同时也指首先,或是指结束,同时也指开始(参看1825, 2788, 4495节);“月”是指状态(3814节)。因为就内义而言,所有时间段都表示状态,如小时、天、周、月、年、世纪。构成这些的时间段,或说这些时间段的细化同样表示状态,如正午、傍晚、夜间、早晨,也就是一天四个时辰;再如夏天、秋天、冬天、春天,也就是一年四季;以及生命的各个阶段,如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所有这些时间段,以及其它时间段都表示状态。至于是何状态,可参看前文(4850节)。
时间段之所以表示状态,是因为这类时间段在来世并不存在。诚然,灵人和天使的生命似乎按时间顺序向前发展;但时间段对其思维的形成不像对世人思维的形成那样起任何作用。确切地说,其思维来自生命的状态,无需时间观念的帮助。这类时间段表示状态的进一步原因是,其生命的发展并不区分为不同的年龄段;事实上,他们在那里不会变老,那里也没有天数或年份,因为他们的太阳,也就是主,总是升起,从不落下。因此,进入他们思维的,只是状态及其发展的观念,而非时间的观念。在人的感觉面前出现并存在的事物才是他们所获取观念的源头。
这些事看上去定然显得自相矛盾,只因人的每一个思维观念都有些许时空之物附着于它。他的记忆和回忆,以及他的低层思维都来自这个源头,其观念被称为物质的。不过,这类观念所出自的这种记忆在来世处于休眠状态。来世之人都运用其内部记忆及其思维观念。从这内部记忆所流出的思维没有附着于它的时间和空间,取而代之的是状态及其发展。正因如此,时间段与这些相对应,并且由于这种对应,在圣言中,时间表示状态。人有一个适合他在肉身期间的外部记忆,也有一个适合其灵的内部记忆(2469-2494节)。
“约过了三个月”之所以表示一个新状态,是因为“月”(世上的时间也被划分为月)表示状态,“三”表示末后,同时表示首先,或表示结束,同时表示开始,如前所述。由于在灵界,状态不断从一个发展到另一个,因而每个状态的末后或结束都包含下一个状态的首先或开始,从而形成一个连续序列,故“约过了三个月”表示一个新状态。这也适用于教会,教会就是灵界,或主在地上的国。一个民族当中的教会的末后总是另一个民族当中的教会的首先。由于末后以这种方式延续到首先的,故经上数次论到主说,祂是末后的,是首先的(如以赛亚书41:4; 44:6;启示录21:6; 22:13);以此在相对意义上表示持续之物,在至高意义上表示永恒之物。
3518.“你快到羊群里去”表示到还没有与神性理性结合的家生的属世良善那里去。这从“羊群”的含义清楚可知,“羊群”是指良善(343, 415, 1565节),在此是指属世良善,因为这话是向雅各说的。事实上,所表示的是家生的良善,因为它在家里;而给以扫(他表示属世层的良善,3500, 3508节)提供野味的田野表示非家生的良善。在圣言的其它地方,“羊群”论及理性层的良善;但在这种情况下,“牛群”论及属世层的良善(参看2566节)。家生的属世良善是指人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或他与生俱来的良善;这种良善与从主流入的属世层的良善截然不同。关于属世良善的定义和性质,可参看前文(3470, 3471节)。因此,为了区分这两种良善,第一种良善被称为属世层的良善,第二种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此外,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那里获得家生的良善,这两种良善本身也不同。从父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内层,从母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对主来说,这两种良善最为不同,因为祂从父所拥有的良善是神性,但祂从母所拥有的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主从父所拥有的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是祂自己的,因为这良善是祂的生命本身,由“以扫”来代表。而主从母所拥有的属世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故本身是邪恶;这良善就是“家生的良善”所表示的。然而,尽管被玷污了,但家生的良善仍可为属世层的改造服务。不过,一旦完成服务,它就被弃绝。
每一个正在重生的人都是这种情况。他从主,如同从一个新父亲那里接受的良善是内层,而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他从主那里接受的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而他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一个人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首先为他的改造服务,因为记忆知识或事实,以及之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正是通过这良善,如同通过愉悦和快乐之物被引进来。不过,一旦它作为一种手段实现了这个目的或功用,就会被分离出去,然后属灵良善出来并显现。这一点从大量经历清楚看出来,仅举一例:当一个孩子首先开始学习时,他被求知欲驱动,起初不是为了他自己所看到的任何目的,只是出于他与生俱来的某种愉悦和快乐,以及其它激励。后来,随着他渐渐长大,他为了某种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如为了战胜别人或他的竞争对手;再后来他仍为了某种世俗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但当他即将重生时,他受真理的快乐和愉悦影响,或说他的求知欲源于真理的快乐和愉悦;当他正在重生时(这发生在成年时期),他的求知欲源于对真理的爱,后来则源于对良善的爱。这时,之前的目的及其快乐就一点点地被分离出去,被来自主并在他的情感中显现的内层良善所取代。由此明显可知,之前表面上看似良善的快乐充当了手段。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手段不断出现,或说新的手段不断以这种方式相互取代。
此处的情形好比一棵树。树在初期或初春开枝散叶,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或春天的进展,这树便以鲜花装点它们;然后到了夏天,它产生果实的萌芽;这萌芽继续生长,成为果实;最后它在果实里面产生种子,这些种子就包含类似它自己的新树在里面,实际上还潜藏着整片果园或花园;如果这些种子被播下去,这片果园或花园就成为现实。这些相似性或对比就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也是代表,因为整个自然界就是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因而代表主在地上的国度,也就是教会,进而代表祂在每个重生的人里面的国度的一个舞台。由此明显可知,属世良善或家生良善虽是一种纯外在的快乐,事实上是一种世俗的快乐,但仍可作为手段而为产生可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从而变成重生的良善或属灵良善,也就是来自主的良善的属世层良善服务。这些就是本章“以扫和雅各”所代表和表示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