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3.除了其它事外,这个星球的灵人还提到,他们的来访者,就是前面所说的修道士,还竭力劝服他们住在一个社群里,而不是分开单独居住。因为灵人和天使如在世时那样居住并形成社群。在来世,那些在世时住在社群里的人仍住在社群里;而那些分成家庭和家族的人则仍分开居住。这些灵人在自己的星球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分成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因而分成民族与民族单独居住。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住在一个社群里。当他们被告知,这些来访者企图劝他们住在社群里,是为了统治并控制他们,因为这是来访者能使他们臣服并将其沦为奴隶的唯一方式时,他们回答说,他们完全不知道统治和控制是什么意思。他们一想到统治和控制,就会逃跑,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向我显明:他们当中的一个在陪我们返回时,我向他展示我所居住的城市,谁知他一看见就逃跑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圣经或圣言(续)
1869.圣言的一句话到底包含多少事物,这一点已通过打开思维观念指给我看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来世,观念能被如此生动地显示出来,以至于实际上变得可见,并取得一个形状,仿佛是画中的形像。一个在世上过着仁爱或相爱的生活,并以圣言为大乐的人就拥有如此打开的观念。当他的思维被打开时,不计其数的美丽事物,连同触动内心的快乐和愉悦就会出现。我被告知,如此显为可见的事物又拥有能进一步被打开的内层,并且当这些内层被打开时,更美丽、更快乐的事物,连同构成幸福本身的事物就会一起出现。所有天使观念都是这样,因为主亲自打开它们。
对惊讶于在来世,思维观念能如此被打开的灵人来说,这个问题是通过肉眼的视觉来说明的。肉眼的视觉如此微弱、模糊,以至于把自然界中的较小物体仅仅看作某种模糊、发黑且不成形的东西,尽管这些物体包含数不清的部分在里面。但当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物体时,内在部分就变得清晰起来;它们以一种优美的顺序相互联结,并按一种快乐的秩序彼此流动。若用功能更强大的显微镜来观察,就会看到这些部分能以同样的方式进一步被打开。这个例子清楚说明内视或内眼是何性质,其视线无非是观念:这些观念本身如此朦胧,以至于再朦胧的东西几乎不能存在于这个领域了,尽管人们不这么想。关于观念,蒙主的神性怜悯,详情容后再述(1971, 1980, 1981节)。
3412.“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凡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表示那些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说知道宗教概念的人不想知道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因而抹除了它们。这从“井”和“塞住”的含义,以及“非利士人”的代表清楚可知:“井”是指真理(2702, 3096节),在此是指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经上说表示真理的这些井是“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因为亚伯拉罕代表主的神性本身(2011, 2833, 2836, 3251, 3305节);“塞住”是指不想知道,因而是指抹除;“非利士人”是指那些只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只知道宗教概念的人(1197, 1198节)。
现在论述的主题是属于较低层级的真理表象,它们能归于此处非利士人所表示的人,就是那些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专注于宗教概念的知识之人。至于来自神性、被那些被称为“非利士人”的人抹除的内层真理,情况是这样:在古教会和古教会之后,那些很少考虑如何生活,却花大量精力学习教义,并随着时间推移,甚至弃绝生活事物,而是承认信之事物(这信与生活分离)为教会的本质要素的人就被称为“非利士人”。结果,他们根本不重视仁之教义事物,从而抹除了它们;而在古教会,仁之教义事物是教义的主旨或全部。相反,他们吹捧信之教义事物,视其为整个宗教。他们以这种方式脱离了仁爱的生活,也就是脱离了作为生活主旨的仁爱,所以比其他人都更被称为“未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表示所有缺乏仁爱的人,无论他们多么精通教义事物(2049e节)。
那些如此脱离仁爱的人也远离了智慧和聪明,因为没有人能在真理方面变得智慧、聪明,除非他处于良善,也就是处于仁爱。事实上,一切真理都来源于良善,并关注良善;因此,那些没有良善的人不能明白真理,甚至不想知道它。在来世,当这些人远离天堂时,亮白如雪的光有时会出现在他们中间;但这光就像冬天的光,它因缺乏热而产不出果实。这也解释了为何当这些人接近天堂时,他们的光就变成漆黑,他们的心智则变成类似这漆黑的某种东西,也就是愚蠢;或说他们的心智也陷入阴影,换句话说,陷入恍惚。由此可见,“那些只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说知道宗教概念的人不想知道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因而抹除了它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