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3.除了其它事外,这个星球的灵人还提到,他们的来访者,就是前面所说的修道士,还竭力劝服他们住在一个社群里,而不是分开单独居住。因为灵人和天使如在世时那样居住并形成社群。在来世,那些在世时住在社群里的人仍住在社群里;而那些分成家庭和家族的人则仍分开居住。这些灵人在自己的星球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分成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因而分成民族与民族单独居住。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住在一个社群里。当他们被告知,这些来访者企图劝他们住在社群里,是为了统治并控制他们,因为这是来访者能使他们臣服并将其沦为奴隶的唯一方式时,他们回答说,他们完全不知道统治和控制是什么意思。他们一想到统治和控制,就会逃跑,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向我显明:他们当中的一个在陪我们返回时,我向他展示我所居住的城市,谁知他一看见就逃跑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4290.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表示他们坚持作代表;因为“我就不容你去”表示他们的坚持,“给祝福”表示代表教会。关于这个问题,即雅各的后代坚持作教会的代表,尽管他们和其它民族一样,都不是选民,从包含在字义中的圣言历史来看,这一点的确不那么明显;因为字义上的圣言历史含有天堂的深层奥秘在里面,这一系列奥秘会相应地接踵而来;还因为这些名字本身表示属灵事物,其中许多名字在至高意义上甚至表示主自己,如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他们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这在前文早已多次说明(参看1965, 1989, 2011, 3245, 3305e, 3439节)。
雅各的后代并不是选民,但他们坚持认为教会应在他们中间;这一事实从圣言的许多经文及其内在历史意义可以看出来,并公开体现在以下摩西五经的经文中: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和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从这里上去,往我曾起誓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去,我曾(对他们)说,要将这地赐给你的种。我不在你们中间上去,因为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恐怕我在路上把你们灭绝。百姓听见这凶信就悲哀,各人把身上的妆饰摘下来。摩西拿一个帐棚给自己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摩西对耶和华说,看,你对我说,将这百姓领上去,却没有叫我知道你要打发谁与我同去。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认识你,好在你眼前蒙恩。看哪,这民族也是你的百姓。耶和华说,我必亲自去,给你安息。(出埃及记33:1-7,12-14)
在出埃及记的这一章,经上说摩西让百姓从埃及地出来上去,然后摘下自己的妆饰,并悲哀;摩西又把自己的帐棚支搭在营外,耶和华也同意了;这一切清楚表明,他们是自己坚持的。
又:
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我要用瘟疫击杀他们,除灭他们,叫你成为一个民族,比他们更强大、更昌盛。但摩西哀求,耶和华因恳求就说,我要照你的话赦免。然我是活着的那一位,全地必充满耶和华的荣耀;这些人虽看见我的荣耀和我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仍然试探我这十次,不听从我的声音,他们断不得看见我向他们的祖宗所起誓应许之地。凡藐视我的,一个也不得看见。你们的尸首必倒在这旷野;但你们的小孩,我却要把他们领进去。(民数记14:11-13, 20-23,29,31)
从这些话也明显可知,耶和华想除灭他们,因而不想把教会建在他们当中,只是他们坚持教会要设在他们中间,所以也就是这样做了。此外还有许多其它场合,耶和华本可以除灭这个屡屡叛逆的民族,却屡屡让自己被他们的哀求所安抚。
这也适用于以下事实:巴兰没有被允许诅咒这百姓(民数记22, 23, 24章,以及其它地方),在那里,经上说,耶和华后悔将这百姓领进来;还说,耶和华被安抚;以及祂屡次与他们立新约。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这句话表示这类事。雅各从以扫那里夺走长子名分,还利用欺诈手段从他那里夺走祝福(创世记25和27章)也表示这类事。
8321.“等候你的百姓过去”表因此无需冒着侵扰的危险,凡能接受良善之真理和真理之良善的人都会得救。这从“过去”的含义清楚可知,“过去”是指无需冒着侵扰的危险就会得救;因为当那些沉浸于邪恶所生的虚假,并进行侵扰的人被投入地狱离开时,再没有人通过注入虚假和邪恶来进行阻挠,并由此阻止接受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这些就是此处“过去”所表示的事;因为只要恶人没有被投入地狱,几乎没有人能“过去”,也就是得救。那时,恶人在那些正进入来世的人当中不断激起邪恶和虚假,由此使他们远离良善和真理。因此,为叫那些处于良善和真理的人能从这些邪恶的侵扰者当中得到释放,主降临世间;在世时,祂通过不断让自己遭受祂在其中不断得胜的试探而征服所有这样的灵人,后来通过祂的出现把他们投入地狱。在地狱,他们因痴迷于自己的邪恶和虚假而永远受到束缚。
此处“百姓”表示那些能接受良善之真理和真理之良善的人;因为“百姓或人民”一般表示那些处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人(1259, 1260, 3295, 3581, 4619节);在此表示以色列人,也就是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或也可说,那些处于良善之真理和真理之良善的人(7957, 8234节)。之所以说“能接受良善之真理和真理之良善”,是因为除了那些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外,没有人拥有这种能力;这种生活赋予他们这种能力。那些以为无仁之信能赋予这种品质的人大错特错了!因为无仁之信是刚硬、抗拒的,弃绝从主所流入的一切;而仁和信一起是顺从、柔软的,接受从主所流入的东西。正因如此,赋予这种能力的是仁,而非无仁之信。仁因赋予这种能力,故也是那带来救恩的;因为那些得救的人不是靠始于他们自己的仁,而是靠来自主的仁,因而靠接受仁的能力而得救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