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73

173.除了其它事外

173.除了其它事外,这个星球的灵人还提到,他们的来访者,就是前面所说的修道士,还竭力劝服他们住在一个社群里,而不是分开单独居住。因为灵人和天使如在世时那样居住并形成社群。在来世,那些在世时住在社群里的人仍住在社群里;而那些分成家庭和家族的人则仍分开居住。这些灵人在自己的星球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分成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因而分成民族与民族单独居住。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住在一个社群里。当他们被告知,这些来访者企图劝他们住在社群里,是为了统治并控制他们,因为这是来访者能使他们臣服并将其沦为奴隶的唯一方式时,他们回答说,他们完全不知道统治和控制是什么意思。他们一想到统治和控制,就会逃跑,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向我显明:他们当中的一个在陪我们返回时,我向他展示我所居住的城市,谁知他一看见就逃跑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属天的奥秘 #5721

5721.最顽固、最

5721.最顽固、最不服管教的灵人就是那些活在肉身时显得比别人更公义,同时又身居高位的人;他们因这两个原因而拥有权威和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他们什么也不信,没有任何真正的信仰,过着完全自私的生活,内心深处对所有对他们没有好感,不敬重他们的人,尤其那些以任何方式反对他们的人充满仇恨和报复。他们若发现后者的任何瑕疵,就会从中制造大恶,毁谤他们,即便他们可能是一些最好的公民。
  在来世,像这样的灵人说话和在世时一样,也就是说仍带有权威和巨大的影响力,貌似出于公义;结果,许多人以为人们应相信他们的话,而不是相信别人的。然而,他们却是极其恶毒的灵人。当他们与人接触时,便通过一种疲劳感引发巨痛;他们不断注入这种疲劳感,并一直增加,直到完全无法忍受;这种疲劳会使精神,进而使身体变得如此虚弱,以致此人几乎无法下床。这一点通过经历向我证明了,当这些灵人在场时,像这样的虚弱便将我控制住;然而,随着他们被移走,这种虚弱便离开了我。
  他们利用许多手段注入疲劳感,进而注入虚弱,尤其引入共同的气场;该气场是他们猛烈抨击彼此,以及家人和朋友的辱骂和毁谤的产物。当这些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推理神性敬拜、信仰和永生时,他们完全把这些抛到一边,并且似乎以一种超越其他任何人的伟大智慧如此行。在来世,他们愿意被称为魔鬼,只要他们被允许统治地狱,因而出于他们所以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神性作对。他们内心深处是污秽的,因为他们在自我之爱,由此在仇恨和报复,在残忍对待所有不向他们献殷勤的人方面胜过其他所有人。
  如我所听说的,他们受到严厉惩罚,直到他们不再通过伪装公义而误导、迷惑别人。当这种伪装从他们那里被夺去时,他们就用另一种腔调说话。后来,他们被扔出灵人界,然后被带到左侧,在那里被送入一个极深的地狱。他们的地狱在相当远的左侧。
  

属天的奥秘 #9399

9399.“摩西就取

9399.“摩西就取了血来,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表使人适合接受它。这从“祭物的血”和“洒在百姓身上”的含义清楚可知:“祭物的血”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如前所述(9393节);“洒在百姓身上”是指使人适合接受它,因为“洒”表示流入,因而表示适合。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不断流入一个人,并形成他的理解力;事实上,若你愿意相信,没有从主发出的神之真理的不断流入,人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学不到。因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那光照人类心智并构成内在视觉,也就是理解力的光。这光因不断流入,故使每个人适合接受它。然而,那些接受它的人是过着一种良善生活的人,而那些不接受它的人是过着一种邪恶生活的人。即便如此,和前者一样,后者仍拥有看见并学习神性真理的能力,而且只要他们远离邪恶的行径,还拥有接受它的能力。这就是摩西洒在百姓身上的那一半血所表示的。
  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那光照人类心智,并构成其内在视觉,也就是理解力的光(参看2776, 3167, 3195, 3636, 3643, 3993, 4405, 5400, 8644, 8707节)。在约翰福音中所表示的,也是这神性真理: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进入世上的人。祂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祂造的,世界却不认识祂。(约翰福音1:9, 10)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圣言,也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
  凡心智健全的世人都有学习神之真理的能力,因而只要他远离邪恶的行径,还有接受它的能力,正如大量经历使我知道的那样。因为在来世,所有人,无论恶人还是善人,无一例外,都能学习并明白何为真理,何为虚假,以及何为良善,何为邪恶。但恶人虽能明白何为真理和良善,却不想去明白;因为他们的意愿和那里的邪恶会对抗,觉得厌恶。因此,当独自一人时,他们就又陷入其邪恶的虚假,并憎恶他们所明白的真理和良善。这同样适用于那些在世上虽明白真理,却弃绝它们的人。我由此清楚看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不断流入人类心智,使它们适合接受它;事实上,人们远离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行径到何种程度,它就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