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3.除了其它事外,这个星球的灵人还提到,他们的来访者,就是前面所说的修道士,还竭力劝服他们住在一个社群里,而不是分开单独居住。因为灵人和天使如在世时那样居住并形成社群。在来世,那些在世时住在社群里的人仍住在社群里;而那些分成家庭和家族的人则仍分开居住。这些灵人在自己的星球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分成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因而分成民族与民族单独居住。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住在一个社群里。当他们被告知,这些来访者企图劝他们住在社群里,是为了统治并控制他们,因为这是来访者能使他们臣服并将其沦为奴隶的唯一方式时,他们回答说,他们完全不知道统治和控制是什么意思。他们一想到统治和控制,就会逃跑,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向我显明:他们当中的一个在陪我们返回时,我向他展示我所居住的城市,谁知他一看见就逃跑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904.“神对挪亚说话”表示主与该教会成员的同在,这从圣言的内义清楚看出来。主对每个人说话,因为凡人所意愿和思考的良善和真理都来自主。至少有两个恶灵和两位天使与每个人同在。恶灵激活他的邪恶,而天使则灌输良善和真理。天使所灌输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是主的;主以这种方式不断对人说话,只是与这个人说话迥然不同于与那个人说话。对那些让自己被恶灵带走的人来说,主说话时仿佛不在场,或离得太远,以至于几乎不能说祂在说话。但对那些正被主引领的人来说,祂如同一个完全在场的人那样说话。这一点从以下事实足以清楚看出来:没有人能思考任何良善和真理,除非从主。
主的同在取决于一个人爱邻舍和拥有信仰的程度。主就存在于对邻之爱里面,因为祂存在于一切良善中,而不是存在于没有爱的所谓信仰中。没有爱和仁的信是被割裂或分离之物。哪里有结合,哪里必有结合的媒介,这媒介只能是爱和仁。谁都能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这一点:主怜悯每个人,爱每个人,希望让每个人永远幸福。因此,人若缺乏使他怜悯别人,爱他们,希望让他们幸福的那种爱,就无法与主结合,因为他一点也不像祂,决不是祂的形像。以信的名义仰望主,同时却又憎恨邻舍,等于不但站得远远的,而且在他自己与主之间还有一道地狱般的鸿沟;他若想再靠近一点,就会掉进这个鸿沟,因为正是对邻舍的憎恨构成了介于中间的地狱般的鸿沟。
一旦人开始爱邻舍,主就与他同在。主存在于爱中;人拥有爱到何等程度,主的同在就到何等程度;主的同在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对人说话。人只知道他从自己思考;殊不知,他并没有从自己获得一个思维观念,甚至没有获得一个观念的一丝一毫。相反,他通过恶灵从地狱获得邪恶和虚假,通过天使从主获得良善和真理。这就是流注,人的生命,因而其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都经由这个渠道而来。从这一切考虑清楚可知“神对挪亚说话”表示什么。祂对某人说是一回事(如创世记1:29; 3:13-14, 17; 4:6, 9, 15; 6:13; 7:1),而祂对某人说话是另一回事。此处祂“对挪亚说话”表示祂同在,因为现在论述的主题是重生之人,他已经被赋予仁爱。
3868.“她又怀孕生子”表从外在之物到更内在之物的属灵孕育和生产。这从前面所述(3860节)清楚可知,那里有同样的话。当从作为认知属性的记忆知识向着意愿,或从属灵的角度来说,从为信之真理的真理向着仁爱发展时,可以说就是从外之物向着更内在之物发展。因为认知从意愿发出,并给予意愿某种可见形式;信也以同样的方式从仁发出,并给予仁某种外在形式。由此明显可知,认知是意愿的外在显现,信是仁的外在显现。或也可说,意愿是认知的内在实质,仁是信的内在实质。因此,从外在之物向更内在之物发展就是从认知中的信向意愿中的信发展,因而从信向仁发展。仁由“利未”来代表,如下文所述。
要知道,当区别于仁时,信这个词用来表示真理,如信之真理,或包含在名为使徒信经的信仰告白中的那类真理。这种用法符合这个词在教会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因为拥有对真理的信被认为是救恩经由其所出之信。少有人知道,信是信靠和信心,这些人当中更少有人知道,信靠或信心源于仁,并且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仁爱生活的人身上。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