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4.然后,我与陪同我的天使谈论了这一事实:统治有两种,一种是对邻之爱的统治,一种是自我之爱的统治。对邻之爱的统治在那些分成家庭、家族和民族居住的人当中;而自我之爱的统治则在那些住在社群里的人当中。在那些分成家庭、家族和民族的人当中,统治者是民族的先祖;在他之下则是诸家族的列祖,在列祖之下则是各个家庭的父亲。民族的先祖这个头衔被赋予作为诸家族,并通过诸家族作为诸家庭的先祖的那个人。但他们出于爱实施统治,就像父亲管教自己的孩子。他教导他们当如何生活,向他们行善,并尽可能地将自己所有的给予他们。把他们变成他的臣民或奴隶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他喜欢他们像儿子对自己的父亲那样顺服他。由于众所周知,这爱随着下降而增长,所以民族的先祖出于比儿子的父亲更内在的爱行事。天堂的统治就是这样,因为这是主所实施的那种统治。事实上,祂的统治出自祂对全人类的神性之爱。
但是,当人疏远主时,自我之爱的统治,就是对邻之爱的统治的对立面,就开始了。因为人在何等程度上不热爱并敬拜主,就在何等程度上热爱并敬拜他自己,也在同等程度上热爱尘世。于是,出于安全的必要性,民族及其家族和家庭聚成一体,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王国。随着这爱增长,各种邪恶也逐渐增长,如对一切反对者的敌意、嫉妒、仇恨、报复、残忍和诡诈。事实上,从那些陷入自我之爱之人的自我所涌出的,无非是邪恶,因为人的自我无非是邪恶;自我因是邪恶,故无法从天堂接受任何良善。因此,当自我之爱占据主导地位时,它就是一切此类邪恶的先祖。另外,这爱还具有这样的性质,只要缰绳一放松,它就会继续向前冲,直到最后,凡被这爱所占据的人都想凌驾于全世界所有人之上,并占有他人的一切财富。事实上,即便这样仍不满足,他还想统治整个天堂;这一点从今天的巴比伦明显看出来。这就是自我之爱的统治,而对邻之爱的统治完全不同于自我之爱的统治,犹如天堂完全不同于地狱。
然而,无论自我之爱在社群,也就是王国和帝国中如何展现这种特质,在这些国家中,对邻之爱仍有可能存在于那些出于对神的信和爱而变得智慧的人当中,因为这些人热爱邻舍。若主的神性怜悯允许,我将在别处描述这些人在天堂如何被分成民族、家族和家庭居住,尽管是分成社群,但都照着他们的属灵关系来划分,而属灵关系由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产生。人从自己的父母那里所得来的自我无非是一团邪恶(AC210,215,731, 874, 876, 987, 1047, 2307, 2308[原文2318], 3518, 3701, 3812, 8480, 8550, 10283-10284, 10286, 10731)。人的自我就在于爱自己胜过神,爱世界胜过天堂,与自己相比,视邻舍一文不值,除非为了自己的缘故;所以,人的自我爱自己,因而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AC694, 731, 4317, 5660)。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若占据主导地位,就是一切邪恶的源头(AC 1307-1308, 1321, 1594, 1691, 3413, 7255, 7376, 7488 [原文7480, 7488], 8318, 9335, 9348, 10038, 10742)。这些邪恶就是对他人的蔑视,以及敌意、仇恨、报复、残忍和欺骗(AC 6667, 7370 [原文7372], 7373-7374, 9348, 10038, 10742)。一切虚假都是从这些邪恶流出的(AC 1047, 10283-10284, 10286)。
9396.“然后,他拿起约书来”表与天堂里的圣言结合的文字上的圣言。这从“书”和“约”的含义清楚可知:“书”是指整体上的圣言,如下文所述;“约”是指结合(665, 666, 1023, 1038, 1864, 1996, 2003, 2021, 6804, 8767, 8778节)。“约书”在此表示主从西乃山上所说的一切话,因为刚才第4节经文说“摩西将耶和华的一切话都写下来”。因此,从狭义上说,“约书”表示在西乃山上揭示给摩西的圣言,而从广义上说,则表示整体上的圣言,因为这是主所揭示的神性真理。由于主通过这真理与教会成员结合,故这真理也由“约书”来表示;因为“约”是指结合。
但如今没有人知道主通过圣言与教会成员结合是何性质,因为现在天堂关闭了。当今几乎没有人与天使或灵人交谈,由此知道他们如何理解圣言。但这是古人,尤其大多数上古之人所熟知的;因为与灵人并天使交谈在他们当中是很平常的事。这是因为在古时,尤其在上古时代,人们更内在,因为他们在灵里面思考,几乎从身体抽离出来;而现代人更外在,在身体里面思考,几乎从灵抽离出来。正因如此,天堂似乎远离了人类,因为当内在人能从身体抽离出来时,天堂便与内在人联系,而不是直接与外在人联系。这解释了为何主通过圣言与人结合的性质如今不为人知。
那些基于身体用感官所感知的东西,而不是基于灵用感官所感知到的东西进行思考的人,必以为圣言在天上的含义和在世上的一样,也就是和字义一样。若有人说,圣言在天上的含义就像内在人的思维,摆脱了物质观念,也就是摆脱了世俗、肉体和尘世的观念,这话在今天会被视为一种荒谬的悖论;若有人说,圣言在天上的含义不同于在世上或字面上的含义,犹如天上的乐园不同于地上的乐园,或天上的饮食不同于地上的饮食,则尤其如此。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这种区别何等之大,即:天上的乐园是聪明和智慧;天上的食物是爱和仁的一切良善;天上喝的东西是植根于该良善的一切信之真理。如今,如果听说,当圣言提到乐园、园子或葡萄园时,天上的人不会感知为一个乐园、园子,或葡萄园,而是感知为诸如属于来自主的聪明和智慧的那类事物,或当提到食物与喝的,如饼、肉、酒或水时,天上的人会感知为诸如属于从主所获得的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那类事物;并且对圣言的这种感知不是由于对它话的解释,也不是由于以对比的方式看到它们,而是由于对应关系,并且这是他们圣言的实际和真实的感知,因为属于智慧和聪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天上事物或美德就实实在在地对应于世上的这些事物,有谁不会感到大为震惊呢?内在人以同样的方式被造来对应于外在人;因此,居于内在人的天堂也是如此被造来对应于居于外在人的世界。一般来说,一切事物都是如此。此前的解释已经处处说明,圣言在天上是照着对应关系被理解和感知的,并且这层含义就是内义。
人若明白刚才所说的这些话,就能知道并在某种程度上发觉,人通过圣言与天堂结合,并通过天堂与主结合;没有圣言,这种结合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些问题,可参看前面多次的说明(2143, 7153, 7381, 8920, 9094e, 9212e, 9216e, 9357等节)。由此清楚可知为何摩西拿起约书,在百姓面前诵读,然后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看哪,立约的血”。这样做的原因是,在天上,“祭物的血”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我们地球上的圣言(9393节)。由于“约”表示结合,还由于结合是通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也就是圣言实现的,所以属于来自主的神性真理,或属于圣言的一切都被称为“约”,如写有十诫的石版,包含在摩西五经中的典章、律例和其它一切事物,以及总体上包含在旧约和新约中的一切事物。
写有十诫的石版被称为约,这一点可见于下列经文:
耶和华将这约的话,就是十句话,写在石版上。(出埃及记34:28)
申命记:
我上了山,要领受石版,就是耶和华与你们立约的版。耶和华把那两块石版,就是约版,交给我。我从山上下来,山被火烧着;两块约版在我两手之中。(申命记9:9, 11, 15)
又:
耶和华将所吩咐你们当遵行的约指示你们,就是十句话,并将这些话写在两块石版上。你们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们神与你们所立的约。(申命记4:13, 23)
由于这两块石版被放在会幕中间,也就是最里面的柜子中,所以这柜子被称为“约柜”(民数记10:33; 14:44; 申命记10:8; 31:9, 25, 26; 约书亚记3:3, 6, 8, 11, 14, 17; 4:7, 9, 18; 6:6, 8; 8:33; 士师记20:27; 撒母耳记上4:3-5; 撒母耳记下15:24; 列王纪上3:15; 6:19; 8:1, 6; 耶利米书3:16)。
摩西五经被称为“约书”,这一点从大祭司希勒家在殿里发现它们明显看出来;对此,我们在列王纪中读到:
大祭司希勒家在耶和华殿里发现了律法书。他们就把耶和华殿里所发现的约书上的一切话在他们耳边诵读。(列王纪下22:8; 23:2)
旧约圣言被称为“约”,这一点可见于以赛亚书:
那些持守我约的太监,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地方、有名号,比有儿女更好。(以赛亚书56:4, 5)
耶利米书:
当听这约的话,不听从我吩咐你们列祖的这约之话的人,必受咒诅。你们要听从我的声音,照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去行。(耶利米书11:2, 4)
诗篇:
对遵守耶和华的约和祂法度的人,耶和华的一切道路都是怜悯和真理。
又:
耶和华的怜悯临到敬畏祂的人,从亘古到永远;祂的公义也归于子子孙孙,就是那些遵守祂的约,记念祂的诫命的人。(诗篇103:17, 18)
又:
他们不遵守神的约,不肯行在祂的律法中。(诗篇78:10)
此处“神的约”被称为神的“律法”。从广泛意义上说,“律法”表示整部圣言,从不怎么广泛的意义上说,表示圣言的历史部分,从狭义上说,表示摩西所写的圣言,从最狭义上说,表示十诫(参看6752节)。
新约圣言也被称为“约”,这一点可见于耶利米书:
看哪,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中间,写在他们心上。(耶利米书31:31, 33)
“以色列家”表示属灵教会;“犹大家”表示属天教会。诗篇:
我也要立祂为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我与祂立的约必坚立。我必不渎犯我的约,也不改变我口中所出的话。(诗篇89:27, 28, 34)
这论及主。“我与祂立的约必坚立”表示神性本身与神性人身的合一,因而也表示圣言,因为主的神性人身就是成了肉身,也就是成为人的圣言(约翰福音1:1-3, 14)。
神性真理或圣言是一个约或结合的原因是,圣言是来自主的神性,因而就是主自己;正因如此,当人接受圣言时,主自己就被接受了。由此明显可知,主正是通过圣言与人结合;由于主与人结合,故天堂也与人结合,因为天堂凭从主,因而从神性发出的神性真理而被称为天堂。这解释了为何说天上的人“在主里面”。神性与那些爱主并遵守祂圣言的人结合,这一事实可见于约翰福音(14:23)。
由此可见“立约的血”表示主通过圣言经由天堂与人结合。在撒迦利亚书也是:
我必从以法莲剪除战车、从耶路撒冷剪除战马,争战的弓也必剪除。祂必向列族讲和平,祂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你也如此,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撒迦利亚书9:10, 11)
人若对内义一无所知,在这些几节经文中可能看不见任何东西,只会想到诸如包含在字义中的那类事物;也就是说,只会想到战车要从以法莲被剪除,战马从耶路撒冷被剪除,争战的弓也要剪除,最后就是“立约的血”是指主的宝血,那些被埋在罪中的人将因宝血而得释放;还以各种方式来解释那些被掳而囚在无水之坑里的人究竟是指谁。但是,人若知道圣言的内义,就会明白,此处论述的是神性真理,这真理在荒废或荒凉,也就是不再被人在信仰和内心上接受之后,就将通过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之真理得以恢复;因此,那些相信并遵行它的人将通过它与主自己结合。这一切从这几节经文中几个词的内义看得更清楚,如:“战车”是指教会的教义(2760, 5321, 5945, 8215节);“以法莲”是指教会被启示的理解力(5354, 6222, 6238节);“马”是指对圣言的理解(2760-2762, 3217, 5321, 6125, 6534, 8029, 8146, 8148节);“耶路撒冷”是指属灵教会(2117, 3654, 9166节);“弓”是指真理的教义(2686, 2709节);“争战”是指涉及真理的争战或冲突(1664, 2686, 8295节)。
从这些含义明显可知,“从以法莲剪除战车、从耶路撒冷剪除战马,争战的弓也必剪除”表示就教会对神之真理的一切理解而言,神之真理的荒废;“被掳而囚在无水之坑里的人因立约的血而被释放出来”表示通过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性真理所实现的恢复。“血”表示神性真理真理,“约”表示结合,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说明;“被掳而囚在坑里的人”表示那些通过主的降世而得救的属灵教会成员(参看6854节)。经上之所以说“无水的坑”,是因为“水”表示真理(2702, 3058, 3424, 4976, 5668, 7307, 8137, 8138, 8568, 9323节)。
5660.“又带下另外的银子在我们手里来买粮”表通过来自另一个源头的真理获得良善的意向。这从“银子”和“带下”的含义清楚可知。“银子”是指真理,如前所述(5657节);由于“银子”表示真理,故“另外的银子”表示另外的真理,因而表示来自另一个源头的真理;由于从主而来的,只有纯正的真理,祂将这真理白白赐下,所以真理本身并非来自其它源头。“带下”表示获得的意向,即获得他们要买的谷子所表示的真理之良善的意向。字面上的历史意义暗示,另外的银子也到了约瑟这里,以便从他那里买粮;因此,这银子并非来自其它任何源头。但内义不受字面上的历史意义限制,因为内义不关注字义,只关注正在论述的主题;这主题就是,他们若因外层属世层中的某些真理已白白赐下而要如同奴隶那样顺服,就会通过来自某个其它源头的真理获得良善。这种观念也形成了内义上的思路,因为紧接着经上说“不知道谁把银子放在我们的口袋里”,以此表示他们缺乏信仰,因为他们不知道存在于外层属世层中的真理来自何处。
类似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来世那些正通过真理被引入良善的灵人中间,他们尤其被引入这一事实:一切良善与真理皆从主流入。当他们获知他们所思想或意愿的一切皆流入他们,以致他们凭自己并没有思想和意愿的能力时,就会尽可能地抵制这种观念。因为他们以为,如果这种观念是真的,他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生命,一切快乐由此被毁;事实上,他们将这快乐置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或说认为独立自我的存在对快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这些灵人认为,他们若凭自己完全没有能力行良善、信真理,必会撒手,不去主动做或思考任何事,而是等候流注。他们被允许如此思考,直到他们几乎决定他们不想从这种流注那里获得良善与真理,而是从某个不会使他们以这种方式丧失其自我的其它源头来获得。有时他们甚至被允许探究他们能在哪里找到这种良善与真理。然后,等到后来他们处处找不到这种良善与真理时,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就会回来;在自由中选择让主来引导他们的意愿和思维。同时,他们还被告知,他们要接受诸如天使所拥有的天堂自我,以及伴随这自我的永恒祝福和幸福的恩赐。
至于这天堂的自我,这自我是主所赋予的新意愿的产物,不同于适合 人自己的自我,因为那些获得天堂自我的人不再在他们所行的每一件事上,或他们所学习或传授给其他人的每一件事上只看见、关注自己;而是看见、关注邻舍、大众、教会、主的国度,由此看见、关注主自己。经历改变的,是生活的目的。关注低级事物,也就是自我和世界的目的被除去;关注高级事物的目的则被引入以取代它们。生活的目的无非是人的生命本身,因为人的目的就是他的意愿和渴望。它们也是人的爱,因为人所爱的就是他的意愿所渴望,并构成其目的的。
被赋予天堂自我的人也会享有宁静和平安的状态,因为他信靠主,相信邪恶不会触及他,也知道强烈的恶欲不能侵扰他。此外,那些获得天堂自我的人享有真正的自由;事实上,被主引导就是自由,因为那时,他们在良善的气场里面被良善引导,并被引向良善。由此明显可知,他们享有祝福和幸福,因为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包括爱自己,因而敌意、仇恨或报复,以及爱世界,因而欺诈、害怕或不安能干扰他们。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