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10156.“是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表被主从地狱中拯救出来。这从“从埃及地领出来”的含义清楚可知,“从埃及地领出来”是指从地狱被释放出来(参看8866, 9197节),从而得救。“埃及地”之所以表示地狱,是因为就真正的本义而言,埃及地表示属世层和那里的记忆知识;从属世人及其记忆知识中被领出来,并被提升到属灵人及其聪明和智慧中,也是从地狱中被领出来。因为人生来是属世的,但通过重生变得属灵;他若没有变得属灵,就在地狱中。属世人,也就是一个没有重生的人所拥有的记忆知识住在世界的光中;而属灵人,也就是重生之人所拥有的聪明住在天堂之光中。只要一个人仅在世界的光中看事物,他就在地狱;但当他同时在天堂之光中看它们时,就在天堂。
此外,那些只拥有属世的记忆知识,因而只在世界的光中,而不在其它任何光中看事物的人,根本不信属于天堂的事物。即便愿意凭他们自己那被称为属世光照的光进入它们,他们也会遭遇一种幽暗,这幽暗使他们瞎眼,并抹去天上的事物,使它们如同无有。因为在心智中看似幽暗的东西等于没有。这解释了为何纯属世人,无论他多么自认为比别人更蒙光照,内心里仍否认神性和天上的事物。这也是为何那么多有学问的人因自己的知识而变得如此愚蠢、疯狂;因为他们当中否认构成教会和天堂之信的事物的人,比简单人当中的更多。而那些允许自己被主提升至天堂之光的人则不然。这些人首先被提升到属世人所拥有的记忆知识之上;然后在天堂之光中观看在其属世人里面、被称为记忆知识的事物,并清楚地区分它们,选择那些可以理解和一致的事物,弃绝或搁置那些理解不了和不一致的事物。
简言之,此处的情形是这样:只要一个人是纯属世的,那么他那在天堂之光中看事物的内层就是关闭的,而他那在世界之光中看事物的外层则是打开的。这时,此人向下看,也就是看向世界和自己;因为构成其意愿和思维的一切都朝那个方向倾斜。一个人朝哪个方向看,他的心,也就是他的意愿和他的爱就转向哪个方向。但当一个人变得属灵时,他那在天堂之光中看事物的内层就打开;这时,此人就向上看,向上看是通过被主提升实现的;因此,他看向天堂和主。构成他的意愿和思维,因而构成他的心,也就是爱的一切也朝这个方向被提升。
因为人是以这种方式被造的,他的内在人是照着天堂的形像形成的,他的外在人是照着世界的形像形成的(6057, 9279节),以便天堂和世界能在人里面结合在一起。这样主就会通过他从天堂流入世界,并能掌管世界,用每个人来具体掌管,用所有人来总体掌管,以这种方式将这二者联结在一起,由此使得天堂的形像也存在于世界上。然而,当一个人只关心世界时,与他同在的天堂就关闭;而当他允许自己被主提升时,与他同在的天堂就打开,世界则从属于它。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地狱就与他分离并被移走;这时,而不是以前,此人才第一次知道何为良善,何为邪恶。这就是那与人同在的被称为“神的形像”的(创世记1: 26,27)。
说这些事是为了叫人们知道何为属灵人,何为属世人,并且除非纯属世人被主变得属灵,否则他就在地狱,是地狱的一个化身;因此是为了叫他们知道为何“埃及”表示地狱,因为它也表示属世层和那里的记忆知识。“埃及”表示记忆知识(9340节提到的地方);它由此表示属世层(9391节);它也表示地狱(8866, 9197节)。
10042.“你要牵一只公绵羊来“表内在人中的纯真之良善。这从“公绵羊”的含义清楚可知,“公绵羊”是指内在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如下文所述。由于本章论述的是公绵羊和羔羊的祭牲和燔祭,故必须阐明献作祭牲和燔祭的动物或活物一般表示什么。这些动物或活物是公牛、小公牛、公山羊、公绵羊、母山羊、小公山羊、母羔羊和小母山羊。人若不知道这些动物或活物表示什么,就不可能知道由它们构成的祭牲和燔祭具体表示什么。要知道,地上的一切动物或活物都表示诸如存在于人里面的那类事物,这些事物一般都与他意愿的情感和理解力的思维有关,因而与良善和真理有关,或说在于存在于他意愿中的情感和存在于他理解力中的思维,因而在于良善和真理;因为良善属于意愿,真理属于理解力。这些事物因与良善和真理有关,或说在于良善和真理,故也与爱和信有关,或说在于爱和信,因为爱的一切被称为良善,信的一切被称为真理。
这些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活物表示这类事物的原因在于来世的代表,因为属于许多属和无数种类的动物或活物会出现在来世。在那里,这类动物或活物具有栩栩如生的外表,对应于灵人和天使的情感和思维。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从先知在圣言各个地方所提到的异象也明显看出来;因为先知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诸如在天堂出现在天使眼前的那类事物。这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经上如此频繁地提及到牲畜或动物,它们各自都表示与人里面的那类事物有关的某种东西,如前所述。就其外在人或外在自我而言,人无非是动物;但就其内在人或内在自我而言,他不同于动物。他的内在人和外在人,或说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都能通过他的内在人或内在自我而被提升到天堂和神那里,由此接受信和爱。这就是为何动物或牲畜被用于祭牲和燔祭。人若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就不可能知道为何经上吩咐在这一场合下献上小公牛、公绵羊,或公羔羊;在那一场合下献上公牛、母山羊、母羔羊;而在另一个场合下献上公山羊、小公山羊、小母山羊。这些不同还能有什么其它原因呢? 在圣言中,“牲畜或动物”表示与人同在的良善或邪恶,以及真理或虚假(参看142, 143, 246, 714, 715, 776, 1823, 2179, 2180, 2781, 3218, 3519, 5198, 7523, 7872, 9090节);正是由于这种含义,它们才被用来献祭(1823, 2180, 2805, 2807, 2830节)。
然而,就这些动物或活物构成的祭牲和燔祭而言,要知道:(1)犹太和以色列民族当中的代表性敬拜主要在于祭牲和燔祭;(2)祭牲和燔祭一般表示一个人通过从主所接受的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的重生,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之人身的荣耀;(3)敬拜的一切事物,即构成它的各种不同事物,因而各种各样的敬拜由祭牲和燔祭来代表,这就是为何经上规定要用各种不同的动物或活物。
不过,要详细论述这些要点:(1)犹太和以色列民族当中的代表性敬拜主要在于祭牲和燔祭。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用它们是为了一切罪和一切罪愆,也为一切祝圣和供职;此外,每天、每个安息日、新个月朔和每个节期都会用到它们;因此,祭坛是最神圣的事物。这个民族当中的敬拜的其它一切行为都取决于献祭的场合,这解释了为何在但以理书论述废除代表性敬拜的地方,经上说“祭祀与供献必止息”(但以理书9:27),“要除掉常献的祭”(但以理书8:10-13; 11:31; 12:11)。“常献的祭”具体表示每天献上的祭,总体上表示一切敬拜。不过,可参看前面关于这些事物的说明,即:祭祀总体上表示一切代表性的敬拜(923, 2165, 6905, 8680, 8936节);祭坛是主和由此而来的敬拜的主要代表(2771, 2811, 8935, 8940, 9388, 9389, 9714, 9964节);希伯之前的古人对祭祀一无所知(2180节);祭祀是在希伯的时代设立的,并从那时起就存在于希伯来民族当中,因而存在于雅各的后代当中,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1128, 1343, 2180, 2818节);祭祀不是吩咐的,仅仅是允许(2180节)。
(2)祭牲和燔祭一般表示一个人通过从主所接受的对主之信的真理和对主之爱的良善的重生。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敬拜的一切都与从邪恶和虚假中的洁净、真理和良善的植入,以及它们的结合有关,因而与重生有关,因为人通过这三者重生。这解释了为何祭牲和燔祭是为一切罪和一切罪愆而献上的;经上说,当献上它们时,就赎罪了,必蒙赦免(利未记4:20, 26, 31, 35; 5:6, 10, 13, 16, 18; 6:7; 7:7; 10:17; 14:18, 19; 15:30, 31; 16:6, 24; 17:11)。罪的赦免、赎罪、遮罪和救赎无非是从邪恶和虚假中的洁净,良善和真理的植入,以及它们的结合,也就是重生(9076, 9452-9454, 9937, 9938节)。每种祭牲和燔祭的特定仪式也描述了重生的整个过程,当内义将它的代表性元素逐渐展开时,对这个过程的一个清晰认识就会浮现(10022节)。
就至高意义而言,祭牲和燔祭表示主之人身的荣耀。这是因为在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当中所设立的一切敬拜仪式都唯独关注主;因此,祭牲和燔祭尤其关注祂,因为它们一般代表敬拜的一切,如前所示。此外,人重生的唯一源头就是主(9506, 9715, 9486, 9487, 9809, 10019节)。因此,当圣言论述人的重生时,在至高意义上论述的主题就是主之人身的荣耀;因为一个人的重生就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3138, 3212, 3296, 3490, 4402, 5688节)。荣耀祂的人身意味着将它变成神性,而使一个人重生则意味着使他成为天堂,好叫主的神性能住在他里面。
(3)敬拜的一切事物,即构成它的各种不同事物,因而各种各样的敬拜由祭牲和燔祭来代表,这就是为何经上规定要用各种不同的动物或活物。这一点从规定祭牲和燔祭所为的各种情况清楚看出来,即为:因错事而犯的罪,不是因错事所犯的罪;一切过犯和不洁,无论祭司那一方的,还是全会众,首领,抑或任何平凡人;洁净大麻疯;分娩后的洁净;为给祭坛、会幕和其中的一切祝圣;亚伦一年一次进至圣所时而洁净这些事物;亚伦和他儿子承接祭司职分;给拿细耳人祝圣;以及一般的三个节期,每个月朔,安息日,每天早晚;此外还有还愿祭和甘心祭。
由于祭牲和燔祭是为如此多不同的情况而规定的,它们代表构成敬拜的各种不同事物,所以经上还规定要用各种不同的动物或活物,即:小公牛、公牛、公山羊;公绵羊、母山羊、小公山羊;公羔羊,母羔羊,小母山羊。小公牛、公牛和公山羊所构成的祭牲和燔祭代表外在人或属世人的洁净和重生;公绵羊、母山羊和小公山羊所构成的祭牲和燔祭代表内在人或属灵人的洁净和重生;公羔羊、母羔羊和小母山羊所构成的祭牲和燔祭代表至内在的人,或属天人的洁净和重生。人里面有三个层级按次序彼此跟随,即属天层、属灵层和属世层(参看9992, 10005, 10117节);如果一个人要重生,内在事物和外在事物都必须重生(参看925e节所提到的地方)。
但至于本章所论述的由一只公绵羊所构成的祭牲和燔祭具体表示什么,这从圣言中描述公绵羊的祭牲和燔祭,或提到公绵羊的地方明显看出来。从这些地方明显看出,“公绵羊”表示内在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它所构成的祭牲和燔祭表示内在人的洁净和重生,因而表示内在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的植入。“公绵羊”的这种含义从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基达所有的羊群都必聚集到你这里,尼拜约的公绵羊要供你使用;它们必蒙悦纳上我的祭坛。(以赛亚书60:7)
这论及主,以及祂的天堂和教会;“基达的羊群”是指内在人的一切良善;“尼拜约的公绵羊”是指内在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羊群”是指内在人的良善(参看8937, 9135节);“基达”是指良善所在的地方(3268节);“尼拜约”是指那里那些处于该良善的人(3268, 3686, 3688节)。
以西结书:
亚拉伯人和基达的一切首领都作你手下的客商,用小牲畜、公绵羊、公山羊与你交易。(以西结书27:21)
这论及推罗,推罗表示有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存在的教会(1201节);“商人”是指那些拥有这些认知或知识,并把它们传下去的人(2967, 4453节);“小牲畜”是指爱之良善;“公绵羊”是指仁之良善;“公山羊”是指信之良善。在圣言中,经上提到“羊群”、“小牲畜”和“羊群成员”,它们在原文按名称而区分开来。“羊群”表示总体上的内在事物,“羊群成员”表示具体的内在事物;“小牲畜”表示具体的至内在事物。但“牛群”表示外在事物。耶利米书:
我必使他们像小牲畜,像公绵羊和公山羊,下到宰杀之地。(耶利米书51:40)
“小牲畜”、“公绵羊”和“公山羊”的意思大致相同。
以西结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在羊群与羊群成员中间,公羊与公山羊中间施行判断。(以西结书34:17)
“羊群与羊群成员中间”表示在那些处于良善和邪恶的内层事物的人之间;“公绵羊与公山羊中间”表示在那些处于仁并由此处于信的人与那些处于无仁的信之真理的人之间;“公羊”在此和绵羊所表相同,因为公羊是指公绵羊。“绵羊”表示那些处于仁并由此处于信的人(参看4169, 4809节);“公山羊”表示那些处于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但没有仁爱的人(4169e, 4769节)。但以理书8章中的“公绵羊”和“公山羊”具有同样的含义,马太福音(25:32-46)中的“绵羊”和“山羊”也具有同样的含义。
摩西五经:
一个灵魂若因错事犯了罪,就要从羊群中牵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来给耶和华赎愆祭。(利未记5:15, 18; 6:6)
公绵羊的祭牲表示内在人的洁净,内在人中纯真之良善的植入;因为“因错事所犯的罪”是指由于含有纯真在里面的无知而犯的罪,无知的纯真属于内在人。
民数记:
每月朔(即每月初一),你们要献上两只小公牛,一只公绵羊,七只公羊羔,献给耶和华为燔祭;然后献上一只公山羊。逾越节期间的每一天,以及初熟之物的这一天,都要做这种事。(民数记28:11, 15, 19, 22, 27, 30)
做这一切是为了可以代表整个人的洁净,无论外在,内在还是至内在。小公牛的祭牲和燔祭代表外在人的洁净;公绵羊的祭牲和燔祭代表内在人的洁净;羔羊的祭牲和燔祭代表至内在之人的洁净。由于所代表的是洁净,故所代表的也是纯真之良善的植入;因为“小公牛”是指外在人中的纯真之良善,“公绵羊”是指内在人中的这良善,“公羔羊”是指至内在之人中的这良善,如前所述。它们当中最后的动物或活物之所以是公山羊,是因为“公山羊”表示外在人中的信之真理,那里的信之真理是最末和最低的(9959节)。由于与人同在的良善和真理按这个次序彼此跟随,所以当膏抹祭坛和会幕时,以色列首领的供物是一只小公牛,一只公绵羊,一只公羔羊作燔祭;一只公山羊作祭牲(民数记7:15-17, 21-23, 27-29, 33ff)。由此可见,“公绵羊”表示内在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