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75

175.后来,我又问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属天的奥秘 #1502

1502.从这些考虑

1502.从这些考虑明显可知,亚伯兰寄居在埃及只代表并表示主,事实上代表并表示祂在童年时期接受的教导。何西阿书中的这句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西阿书11:1; 马太福音2:15)
摩西五经中的话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正当四百三十年终了这一天,耶和华的全军都从埃及地出来了。(出埃及记12:40-41)
这些年不是从雅各下埃及时算起的,而是从亚伯兰寄居在埃及时算起的,从那时候起过了四百三十年。因此,“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西阿书11:1)在内义上表示主。以下事实又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即:在圣言中,“埃及”只表示记忆知识或世俗学问,如前所示(1164, 1165, 1462节)。
本节包含这些奥秘,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即:同样的话论到亚伯兰,即:他寄居在非利士期间,也是称他妻子为妹子(创世记20:1-18);这话还论到以撒,他寄居在非利士期间同样称他妻子为妹子(创世记26:6-13)。若非这些奥秘隐藏在里面,这些事永远不会记录在圣言中,也不会被设定在几乎相同的环境中。况且,这是主的圣言,若没有专注于祂的内义,圣言绝无可能有任何生命。
隐藏在这节经文,以及关于亚伯兰和以撒在非利士的经文中的奥秘,都涉及主的人性或人身本质如何与祂的神性本质结合,或也可说,主如何在祂的人性或人身本质上也变成耶和华。它们还与以下事实有关,即:祂的启蒙或这个过程,也就是本章的主题,始于童年。此外,这几节经文还包含比任何人能相信的还要多的奥秘;但能被告知的少之又少,几近于无。除了涉及主的极深奥秘外,它们还包含涉及其它的奥秘,也就是说,这些奥秘涉及为了使人变得属天,他所接受的教导和所经历的重生,以及为了使他变得属灵,他所接受的教导和所经历的重生;不仅涉及具体的个人接受的教导,还涉及总体的教会接受的教导。此处的描述也涉及天上的小孩子接受的教导;简言之,涉及所有变成主的形像和样式的人接受的教导。这些奥秘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出来,原因在于,历史细节掩盖并模糊了它们;但它们在内义上是清晰可见的。

属天的奥秘 #8478

8478.“所收的,

8478.“所收的,不许什么人留到早晨”表他们绝不可以忧虑从自己那里获得它。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吗哪每天早晨被赐下,而虫子是在剩下的东西中生出的,以此表示主每天提供人们所需的,因此,他们不必忧虑从自己那里获得它们。这一点也由主祷文中“日用的饮食”,以及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来表示:
不要为你们的灵魂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你们的身体忧虑穿什么。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会不知道吗?你们要先求天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马太福音6:25, 28, 31-34)
这些话同样出现在路加福音(12:11, 12, 22-31)。
本节和接下来的几节在内义上论述的是对明天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被禁止,还受到谴责。他们不可将吗哪留到早晨表示它被禁止,虫子在他们所留下的里面生出并发臭表示它受到谴责。凡看待这个问题的深度没有超过字义的人可能以为对明天的一切忧虑都要抛弃,因而要每天等候从天上来的生活必需品。但是,人若从比字义更深的角度,也就是从内义来看待这个问题,就能知道“为明天忧虑”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不是说为自己获得衣食,以及未来的资源而忧虑;因为人为自己和家属做准备并不违反秩序。但当人们不满足于自己那一分,不信靠神而是信靠自己,只关注世俗和地上的事物,不关注天上的事物时,他们就有对明天的忧虑了。这些人完全被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拥有一切并掌控所有人的欲望主宰。这种欲望被点燃,并烧得越来越旺,直到最后到了无法估量的地步。他们若达不到自己所渴望的目标,就会悲伤,也会为失去它们而感到极度痛苦。他们也找不到安慰,因为在失去的时候,他们向神性发怒。他们弃绝神性,连同信的一切,诅咒自己。这就是那些为明天忧虑之人的样子。
那些信靠神性的人则完全不同。这些人虽然也关心明天,但毫无忧虑,因为他们思想明天时并不担心,更不用说焦虑了。他们无论是否达到自己渴望的目标,都会心平气和;他们不会为失去而悲伤,而是满足于自己那一分。他们若变得富有,不会迷恋财富或心系财富;若提拔到重要位置,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价值;若变得贫穷,不会悲哀;若地位低下,也不垂头丧气。他们知道,对那些信靠神性的人来说,一切事都在朝一个永恒的幸福状态发展,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他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有助于这个状态。
要知道,神性治理是普世的或全面的,也就是说,它存在于最小的细节里面;处于圣治或天命溪流的人正不断朝更幸福的事迈进,无论表面上看,手段会是什么。那些信靠神性,并将一切归于祂的人处于圣治或天命的溪流;而那些只信靠自己,并将一切归于自己的人则未处于圣治或天命的溪流;他们的观点是相反的,因为他们将圣治或天命从神性那里夺走,并声称它是他们自己的。还要知道,人在何等程度上处于圣治或天命的溪流,就在何等程度上处于平安的状态;在何等程度上凭信之良善处于平安的状态,就在何等程度上处于圣治或天命之中。唯独这些人知道并相信,主的圣治或天命在每一个事物里面,事实上在最小的细节中,如前所示(1919, 4329, 5122e, 5894, 6058, 6481-6486, 6490, 7004, 7007节),圣治或天命关注永恒之物(6491节)。
但持相反观点的人几乎不愿听见有人提及圣治或天命,因为他们将一切都归因于自己的精明,不能归因于此的,就归因于运气或意外:有的把它归因于命运,他们将命运归因于自然的力量,而非归因于神性。他们把那些不将一切归因于自己或自然力量的人称为简单人。由此再次看出那些为明天忧虑的人是何性质,而那些不为明天忧虑的人又是何性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