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75

175.后来,我又问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属天的奥秘 #2049

2049.“从不属你

2049.“从不属你种的一切外人”表示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外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因而没有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良善和真理。“外人”也表示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关于他们,可参看1097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内的人。然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主的教会,所以“外人”表示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可能拥有真理,但没有信之真理。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即: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的东西,以及要敬拜神。然而,信之真理是涉及永生、主的国和主自己的一切教义教导。外邦人或非基督徒不可能知道这些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虽“不属你种”,但要一同受割礼,也就是洁净的“外人”所表示的人。由此明显可知,他们和教会之内的人一样能被洁净,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就被洁净;这时,他们活在真理中,因为一切真理都与仁爱有关;但这些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那些活在这些真理中的人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即便活在肉身时没有吸收,在来世也会吸收,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事实上,这时,他们只喜欢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构成主国度的,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仅仅知道信仰的认知或知识不算什么,因为就连最坏的人,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些知识,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多。重要的是照这些认知或知识去生活,因为一切认知或知识都以生活为目的。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仅仅使人们可以谈论它们,由此在世上被视为有学问的人,升到高位,赢得好名声,积聚财富。由此明显可知,信仰的认知或知识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事实上,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的整个教义,连同它的一切认知或知识,在于爱主和爱邻,谁都能从主的话(马太福音22:34-39;马可福音12:28-35)清楚看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教义,也就是信仰的认知或知识对仁爱生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仁爱的生活无法形成。死后拯救一个人的,就是这种生活,绝不是没有仁爱生活的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仁爱,就不可能有任何信仰的生活。过着一种爱与仁之生活的人就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没有人能通过其它任何生活而与主结合。由此也清楚可知,信之真理若不植入仁爱,决不能被承认为真理;也就是说,承认被人们大量谈论的真理是不可能的,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因为人们从内在,或从心里否认真理。如前所述,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如果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它们就会从内在被弃绝。当外层被除去(如在来世的情形)时,内层的性质就显而易见了,即: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活在肉身期间缺乏仁爱的生活,也就是缺乏相爱,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死后,等待他们的,是他们在世上所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这些人仅仅靠近过着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战栗,感到痛苦。
这些人虽出生在教会,但仍被称为“身心未受割礼的外人”,他们不可进入圣所,也就是主的国度。以西结书所指的就是他们:
心没受割礼,肉身没受割礼的外人都不可入我的圣所。(以西结书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昌大上,在伊甸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地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与被剑刺死的人一同躺卧。(以西结书31:18)
这论及法老,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要与他们一同下到地府的“伊甸诸树”也表示记忆知识,不过是信仰认知的记忆知识。由此明显可知,“未受割礼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一个纵情于污秽的爱和伴随这些爱的生活之人。

属天的奥秘 #1690

1690.“其余的人

1690.“其余的人都逃到山里去了”表示不是他们都被征服了。这无需解释,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其余的人逃跑了。内义论述的主题是主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试探;关于这些试探,新约没有任何记载,只记载了祂在旷野或从旷野出来后不久所经历的试探,以及后来在客西马尼园和之后的最后一次试探。主自童年初期直到祂在世上的生命最后一刻的生活就是不断的试探和不断的胜利,这一点从旧约的许多地方清楚看出来;主的试探并没有随着祂在旷野中面对的试探而结束,这一点从路加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魔鬼用尽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路加福音4:13)
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祂一直受试探,甚至直到十字架受死,因而直到祂在世上生命的最后一刻。由此明显可知,主在世上的整个生活,从祂童年初期开始,就是不断的试探和不断的胜利。最后的试探发生在十字架上,当时祂为祂的仇敌,因而为全世界所有人祷告。
在福音书中,圣言对主生活的描述,除了祂在旷野经历的试探外,只提到最后的试探。除此之外再没有向门徒透露更多。从字义上看,所透露的事似乎微不足道,几乎不算什么事。因为以这种方式一说一答根本不构成任何试探;而事实上,祂所受的试探比人类心智所能理解和相信的还要严厉。除了亲身经历的人外,没有人能知道什么叫试探。马太福音(4:1-11)、马可福音(1:12-13)和路加福音(4:1-13)中所记载的试探以概括的形式包含了所有试探,即:主出于对整个人类的爱与爱自己、爱世界争战,地狱充满了这些爱。
所有试探都是对存在于人里面的爱的一种攻击,试探的程度取决于这爱的程度。如果爱不受攻击,就没有试探。摧毁一个人的爱就是摧毁他的真正生命,或他生命的核心,因为爱就是生命。主的生命是对整个人类的爱;事实上,这爱如此伟大,又具有这种性质,以至于除了纯粹的爱外,什么都不是。从主的童年初期直到祂在世上生命的最后一刻,祂就允许针对祂的这种生命的不断试探,或说允许祂的这种生命不断受到攻击,如前所述(1661:5, 1676节)。爱,就是主的真正生命,或说主生命的绝对核心由这些话来表示:
祂饿了,魔鬼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回答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的一切话。(路加福音4:2-4; 马太福音4:2-4)
祂与爱世界和构成爱世界的一切争战,这一点由这些话来表示:
魔鬼又领祂上了高山,霎时间把世界上所有的王国都指给祂看,对祂说,这一切权柄和这些王国的荣耀,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给我的,我想给谁就给谁。你若在我面前下拜,一切就都是你的。耶稣回答他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经上记着,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祂。(路加福音4:5-8; 马太福音4:8-10)
祂与爱自己和构成爱自己的一切争战,这一点由这些话来表示:
魔鬼就带祂进了圣城,叫祂站在殿顶上,对祂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就把自己扔下去,因为经上记着,主要为你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不可试探主你的神。(马太福音4:5-7; 路加福音4:9-12)
不断的胜利由这句话来表示:试探之后,有天使来伺候祂(马太福音4:11; 马可福音1:13)。
总之,主自童年初期直到祂在世上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受到所有地狱的攻击。祂不断与这些地狱争战,征服并战胜它们;祂纯粹出于对整个人类的爱而这样做。由于这爱不是人性,而是神性,并且这爱的强度决定了试探的强度,所以显而易见祂的争战何等严厉,地狱那一方何等凶残。我确切地知道,这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