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3425.“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争竞”表示(教义的)教导者看不见它里面的任何内义,因为内义与字义似乎对立。这从“争竞”、“牧人”和“基拉耳”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述的主题是圣言的内义时,“争竞”是指否认这种事物的存在,声称他们无法看见它;“牧人”是指(教义的)教导者(343节);“基拉耳”是指信(1209, 2504, 3365, 3384节)。因此,“基拉耳山谷的牧人”表示那些只承认圣言字义的人。他们之所以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就是任何内层意义,是因为这两者,即内义和字义,看似对立。然而,它们看似对立并不能证明它们就真地对立,因为它们彼此完全对应。它们之所以看似对立,是因为那些只看见圣言字义的人本身就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
这种情形类似一个处于对立状态的人,也就是一个其外在人或属世人与内在人或属灵人完全不一致的人。这种人发现属于内在人或属灵人的事物好像与他自己作对;而事实上,是他自己在其外在人或属世人方面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如果他没有处于这种状态,相反他的外在人或属世人顺服内在人或属灵人,那么这两者就会完全对应。例如:一个处于对立状态的人以为,为了获得永生,他必须放弃财富、一切肉体的感官享受和世俗的满足,从而放弃生活的快乐;因为他以为这一切事物都与属灵的生活对立。而事实上,它们本身与属灵的生活并不对立,而是与它相对应,因为它们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也就是说,它们存在,是为了使内在人或属灵人可以喜欢用它们来实行仁之良善,还可以满足地生活在一个健康的身体中。唯独目的使内在人和外在人要么彼此对立,要么彼此对应。当此处所说的财富、享受和快乐成为目的时,它们就对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属于内在人的属灵和属天事物被人鄙视和嘲笑,甚至弃绝。但当这类事物没有成为目的,而是成为达到更高目的,也就是那些属于死后生活,因而属于天国和主自己的事物的手段时,它们就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在此人看来,与刚才所提到的那些事物相比,肉体和世俗事物几乎什么都不是;并且当他思想它们时,只把它们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由此明显可知,看似对立的事物本身并不对立;它们之所以看似对立,是因为人们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那些没有处于对立状态的人,和那些处于对立状态的人一样行事、说话、寻求财富、追求快乐,以至于从外表上看,他们几乎没什么区别。原因在于,唯独他们的目的,或也可说,他们的爱将他们区分开来,因为爱就是目的。尽管从外表,也就是他们的身体来看,他们很相像;然而,从内在,也就是他们的灵来看,他们完全不同。一个处于对应,也就是外在人与内在人相对应之人的灵又亮又美,就像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天堂之爱。而一个处于对立状态,也就是外在人与内在人相对立之人的灵又黑又丑(无论他外表看上去与其他人多么相似),就像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也就是对他人的蔑视和仇恨。
圣言中的大量事物都是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字义中的事物与内义中的事物看似对立。然而,它们决不对立,而是彼此完全对应。例如:圣言经常说,耶和华或主生气、发怒、毁灭或荒废,并将人投入地狱;而事实上,祂从不生气,更不将任何人投入地狱。前者属于字义,而后者属于内义。它们看似对立,仅仅因为人类处于对立状态。同样,在天上的天使看来,主就像一轮太阳,因而就像春天的温暖和黎明的曙光;但在地狱里的人看来,祂就像一片漆黑,因而就像冬天的寒冷和午夜的黑暗。所以天使以爱和仁来看待祂,而地狱里的人以仇恨和敌意来看待祂。因此,对后者来说,祂正如字义所说的,生气、发怒、毁灭或荒废,并将人投入地狱;而对前者来说,祂正如内义所说的,从不生气、发怒,更不毁灭或荒废,并将人投入地狱。
因此,当圣言论述的主题是与神性相反的事物时,它们照着表象被呈现出来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恶人将神性转变为以这种方式作工的魔鬼的东西,或说恶人将神的工作转变为魔鬼的工作,以至于神性在他们身上产生的效果如同魔鬼一般。因此,他们越接近神性,就越将自己投入地狱的折磨。在主祷文中,主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句话也是这种情况。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祂把我们引入试探;但内义是,祂从不将任何人引入试探,这是众所周知的(参看1875节)。这同样适用于属于圣言字义的其余事物。
6666.“埃及人使以色列人作工”表征服或掌控的意图或目的。这从“使他们作工”、“埃及人”和“以色列人”的含义清楚可知:“使他们作工”是指征服或掌控,在此是指征服或掌控的意图或目的,因为他们不断努力把别人征服,或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但永远不会胜过善人,在他们那里占上风;“埃及人”是指反对教会真理的分离的记忆知识(参看6651节);“以色列人”是指教会(6637节)。由此明显可知,“埃及人使以色列人作工”表示那些赞成反对教会真理的分离的记忆知识之人将它们(即教会)征服或置于其掌控之下的意图或目的。
至于诸如存在于属地狱的恶人当中的征服或掌控的意图或目的,我还蒙允许知道它的性质。他们把那些接受良善与真理的人征服或置于其掌控之下的这种努力和意图或目的,其性质无法描述。因为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恶意,各种各样的狡诈和欺骗,各种各样的诡计和各种各样的残忍;这些手段的程度和性质是这样:仅仅提及其中的一部分,世上几乎没有人能相信;他们所用的手段如此狡猾、巧妙,又如此地坏不堪言。总之,这些手段具有这样的性质:没有任何人,甚至没有任何天使能抵抗它们,唯有主能。他们之所以拥有这样一种努力和意图或目的,是因为他们生命的一切快乐,因而生命本身就在于行恶;因此,没有别的东西占据他们的心思,所以他们也没有别的打算。他们根本不可能做任何善事,因为他们讨论这种事,即便行善也是为了自我,因而只为他们自己而行。
如今,由这种人组成的地狱正在急剧增长;令人惊愕的是,这类人主要来自教会里的人,因为狡诈、欺骗、仇恨、报复和奸淫在那里比在别处更猖獗。事实上,在今天的教会,诡诈被视为聪明,奸淫被视为高尚行为;那些有不同看法的人遭到嘲笑。由于这就是当今教会的情形,所以这就是它的末日即将来临的预兆;按照主在马太福音(24:22)中的话说:“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因为一切邪恶都具有传染性,就像腐烂物污染整体,如此最终污染所有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