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75

175.后来,我又问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属天的奥秘 #4072

4072.创世记31

4072.创世记31:4-13.雅各就打发人,叫拉结和利亚到田野他的羊群那里去。对她们说,我看你们父亲的脸色向我不如从前了,但我父亲的神向来与我同在。你们也知道,我尽了我全部的力量服事你们的父亲。你们的父亲欺哄我,十次改了我的工价,然而神不容他害我。他若说,有点的作你的工价,羊群所生的都有点;他若说,有纹的作你的工价,羊群所生的都有纹。这样,神把你们父亲的牲畜夺来赐给我了。羊群发热配合的时候,我梦中举目一看,见跳羊群的公羊都是有纹的、有点的、有花斑的。神的使者在那梦中对我说,雅各;我说,我在这里!他说,你举目观看,跳羊群的公羊都是有纹的、有点的、有花斑的;凡拉班向你所作的,我都看见了。我是伯特利的神,你在那里膏过柱子,在那里向我许过愿;现在你起来离开这地,回到你那出生之地去吧!
“雅各就打发人,叫拉结和利亚到田野他的羊群那里去”表对真理的情感与现由“雅各”所表示的良善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该良善本身实现的;以及当这良善离开时,这些情感被运用于的用途。“对她们说,我看你们父亲的脸色向我不如从前了”表在“拉班”所表示的良善里面状态的改变。“但我父亲的神向来与我同在”表祂所拥有的一切皆来自神性。“你们也知道,我尽了我全部的力量服事你们的父亲”表祂凭自己的能力行事。“你们的父亲欺哄我,十次改了我的工价”表当祂凭自己将构成那良善的事物用到自己身上时,良善对祂自己的状态,以及那良善里面的极大改变。“然而神不容他害我”表这仍未能造成任何阻碍。“他若说,有点的作你的工价,羊群所生的都有点”表祂的自由,以及主在祂的自由中取了那些事物,甚至取了附于这些良善的邪恶。“他若说,有纹的作你的工价,羊群所生的都有纹”表同样取了附于它们的虚假。“这样,神把你们父亲的牲畜夺来赐给我了”表这些事出自神性。“羊群发热配合的时候”表强烈渴望它们可以联结起来。“我梦中举目一看”表属世良善处于模糊状态时的觉察。“见跳羊群的公羊都是有纹的、有点的、有花斑的”表当“雅各”所表示的属世良善被赋予来自这一源头的此类事物时所产生的效果。“神的使者在那梦中对我说,雅各;我说,我在这里”表出于神性的觉察,以及在那模糊状态下的临在。“他说,你举目”表出于祂自己之物的洞察。“观看跳羊群的公羊都是有纹的、有点的、有花斑的”表这类事物正被引入。“凡拉班向你所作的,我都看见了”表“拉班”所表示的良善的自我并不是诸如凭它自己行事的那种。“我是伯特利的神”表属世层里面的神性。“你在那里膏过柱子”表真理的良善及其边界所在之地。“在那里向我许过愿”表神圣之物。“现在你起来”表提升。“离开这地”表与那良善分离。“回到你那出生之地去吧”表与真理的神性良善联结。

属天的奥秘 #3417

3417.“在基拉耳

3417.“在基拉耳谷扎营,住在那里”表示主前往较低的理性概念或事物,也就是从内层表象到外层表象。这从“扎营”、“基拉耳谷”和“住”的含义清楚可知:“扎营”是指按顺序排列;“基拉耳谷”是指较低的理性概念或事物,或真理的外层表象,因为“(山)谷”表示较低的事物,或也可说外层事物(1723节),而“基拉耳”表示信、因而真理的事物(1209, 2504, 3365, 3384, 3385节);“住”是指存在和生活(3384节)。由此明显可知,他“在基拉耳谷扎营,住在那里”表示主如此排列真理,好叫它们可以适合那些不像关心信之教义事物那样关心生活之人的理解和性情。这一点从圣言可以看出来;在圣言中,真理也是这样被排列的,以适合人们的理解能力。
例如,那些关心教义事物胜过关心生活的人只知道天国就像世上的王国,人们因统治其他人而在那里成为大的。由此而来的快乐是他们所知的唯一快乐;他们推崇这种快乐胜过其它任何快乐。因此,主在圣言中也照着这种表象说话,如在马太福音:
凡遵行并教导诫命的,这人在天国要称为大的。(马太福音5:19)
诗篇:
我说过,你们是神,你们都是至高者的儿子。(诗篇82:6; 约翰福音10:34-35)
起初就连门徒自己都对天国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知道天国就是伟大、气派、地位高于他人,和世上一样,这明显可见于马太福音(18:1)、马可福音(9:34)、路加福音(9:46);他们还想象自己坐在王的右手边和左手边(马太福音20:20, 21, 24; 马可福音10:37)。因此,当他们彼此争论他们中间谁是最大的时,主也照着他们的理解层次和心理倾向回答说:
叫你们在我的国里,在我的席上吃喝,并且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路加福音22:30; 马太福音19:28)
因为那时,他们不知道天堂的快乐不是伟大和地位高于他人的快乐,而是谦卑和对服侍他人的情感的快乐;因此,它并不在于想成为最大的,而在于成为最小的;如主在路加福音中所教导的:
你们中间谁是最小的,这人就是大的。(路加福音9:48)
因此,那些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说知道宗教概念,却没有过仁爱生活的人,不可能知道除了地位高于他人所产生的快乐外,还有其它任何快乐的存在。由于唯独这种快乐占据他们的头脑,构成他们的全部生命,所以他们完全不知道谦卑和对服侍别人的情感所产生的天堂快乐。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快乐,以及这些所产生的祝福和幸福。因此,主在说话时顾及他们的软弱或不完美的观点,以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他们,引导他们学习、教导并实行良善。同时,祂也教导在天堂,伟大和地位实际上是什么样(如马太福音19:30; 20:16, 25-28; 马可福音10:31, 42-45; 路加福音9:48; 13:30; 22:25-28)。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都是较低层级的真理表象,因为相对于其他人,天上的人的确会成为大的,有地位、能力和权柄,因为仅仅一位天使就强过成千上万个地狱灵;但这种权柄来自主,而不是来自他自己。他从主拥有这权柄与他相信他凭自己不能做任何事,因而是最小的成正比;而他相信这一点与他处于谦卑和对服侍他人的情感,换句话说,与他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良善成正比。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