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75

175.后来,我又问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属天的奥秘 #9415

9415.“你上山到

9415.“你上山到我这里来,就在那里”表主通过一个媒介与他们同在。这从“上来”的含义清楚可知,“上来”是指被提升到更高,也就是更内在的事物(参看3084, 4539, 4969, 5406, 5817, 6007节),因而是指与它们结合(8760, 9373节)。之所以表示主的同在,是因为经上说“你上山到我这里来,就在那里”;因为摩西被吩咐上到耶和华这里,而耶和华表示主(参看9414节);“西乃山”表示来自主,因而主就在其中的圣言(8399, 8753, 8793, 8805节)。西乃山也表示天堂,因为圣言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而天堂是神真理,因而主自己的一个容器,如前面频繁所示。由此明显可知,“上山到耶和华这里来”表示主的同在。祂通过一个媒介与那百姓同在,因为摩西现在作为百姓的头领,因而作为一个媒介而代表这百姓,如刚才所述(9414节)。
  此处之所以说“主通过一个媒介与他们同在”,是因为主使自己与人同在,而不是人使自己与主同在。因为一切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皆来自主,没有任何良善或真理来自人。因此,主的同在存在于那些允许祂进入的人,也就是那些以信和爱来接受来自祂的神之真理的人中间。主来到他们这里,而不是他们来到主这里,主自己在约翰福音中教导了这一点:
  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话,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福音14:23)
  约翰福音:
  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翰福音15:5)
  同一福音书:
  一个人若不是从天上赐给了他,就不能得什么。(约翰福音3:27)
  

属天的奥秘 #9333

9333.“我不在一

9333.“我不在一年之内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表它们的逃跑,或移走它们,就是移走迦南地的各个民族所表示的邪恶和虚假,不是仓促之间完成的。这从“撵出去”和“一年之内”的含义清楚可知:“撵出去”是指逃跑,因为在来世,那些陷入邪恶和虚假的人不是被赶出去的,而是自动逃跑的(也表示移走,可参看下文);“一年之内”是指仓促之间,因为经上在下文说:“我要渐渐地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意思是照秩序逐渐移走。
  当论及“邪恶和虚假”时,“撵出去”之所以表示移走,是因为邪恶和虚假不是从一个人那里被赶出去的,而是被移走的。凡不知道人摆脱邪恶和虚假,或他的罪得赦免是怎么回事的人,都以为当说罪被赦免时,它们就被抹除了。圣言的字义以这种方式说过几次,导致人们如此思想。结果,许多人的头脑被一种错误观念占据,即:他们获得赦免之后就是公义的、纯洁的。但是,这些人对罪得赦免的方式或说真正性质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没有人从罪中洁净;相反,当人们具有这种性质,即他们能被保持在良善和真理中时,他们被主从罪中阻止;当他们已经重生时,就能被保持在良善和真理中;因为那时他们获得了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生命。一个人从小所思所愿、所言所行的一切事,都被添加到他的生命中,并构成他的生命。这些事物无法被根除,只能被移走;当它们被移走时,此人就觉得自己似乎没有罪了,因为它们已经被移走了(8393, 8988e, 9014节)。当圣言说,一个人从罪中洁净,以及成为公义时,它是照表象说的;根据表象,人凭自己思考并实行良善和真理;而事实上,他不是凭自己,而是靠主的帮助而如此行;如在以赛亚书:
  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白如雪;虽红如丹颜,必如羊毛。(以赛亚书1:18)
  类似的话在其它地方说过多次。我被恩准从来世的灵魂得以知道这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所有人都将构成他们生命的一切,也就是他们所思所愿、所言所行的任何事,甚至他们从小直到在世生命的最后阶段所耳闻目睹的任何事从这个世界带到来世,就连最细微的细节也不会缺失(2474节)。这时,那些在世上过着一种信与仁的生活之人就能远离邪恶,被保持在良善中,从而被提入天堂。然而,那些在世上没有过一种信与仁的生活,而是过着一种爱自己爱世界的生活之人就会沉入地狱,因为他们无法摆脱邪恶,被保持在良善中。由此明显可知为何当“撵出去”论及虚假和邪恶时,它表示移走。在这一节和下一节,这种移走就是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它的奥秘会在那里被揭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