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75

175.后来,我又问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宇宙星球 #87

87.来自火星的一些

87.来自火星的一些灵人来到我这里,贴近我的左太阳穴。他们在那里向我呼出他们的言语,但我不明白它。它的流动极其柔和,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柔和的东西,就像最温柔的微风。它从上面吹向我的左太阳穴和左耳,接着吹向我的左眼,又逐渐移动到右眼,然后流下来,尤其从左眼流到唇部。一到达唇部,它就进入嘴,在口腔内行进;事实上,通过咽鼓管进入大脑。当这呼吸抵达那里时,我明白了他们的言语,并能与他们交谈。我发现,当他们与我交谈时,我的唇在动,我的舌也稍微在动。这是由于内在言语与外在言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外在言语由前往耳朵外膜,然后通过耳朵里面的小器官、膜和纤维被传达到大脑的清晰声音构成。

由此可知,火星居民的语言不同于我们地球居民的。它声音很小,几乎是无声的,并经过很短的途径进入内在听觉和视觉。它因具有这种性质而更完美、更充满思维观念,因而更接近灵人和天使的语言。言语中的实际情感也表现在他们脸上,思维表现在他们眼里;因为对他们来说,思维与言语,以及情感与面部表情行如一体。他们认为想一套,说一套,或意愿一套,脸上却表现另一套是一种罪恶。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伪善或伪装、欺骗、狡诈。

我们地球的上古之人的语言也是这样;在来世,我通过与他们中的一些人交谈而获知这一点。为说明这个问题,我想把我所听来的讲述如下:我通过一种无法描述的流注被指示,那些属于上古教会的人拥有哪种语言。也就是说,它不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有声语言那样发出清晰的声音,而是静默的,是通过内呼吸而非外呼吸实现的;因此,它是思维的语言。我还被恩准觉察他们的内呼吸是什么样;它从肚脐向心脏行进,因而在他们说话时经过唇部,无需发出任何声音。它不是经由外在途径,敲击所谓的耳鼓进入别人的耳朵,而是经由如今叫咽鼓管的内在途径进入。我被指示,他们通过这种说话方式表达心灵感觉和思维观念,远远比清晰的声音或口头言语能表达得充分的多。这种语言同样靠呼吸来调节,这呼吸是外在的。因为没有一句话,确切地说,没有一句话的一个部分不是靠呼吸来调节的。不过,对这些人来说,语言要完美的多,因为它靠内呼吸来调节;而内呼吸因更内在,更适合并适用于思维观念,故更加完美。此外,它也借助唇部的轻微动作和面部表情的相应变化。事实上,由于他们是属天之人,所以,凡他们所想的,都从他们脸上和眼睛里闪耀出来。它们的变化是一致的,面部表情反映情感的生命,眼睛反映光。他们绝无可能表现出与他们所想的不一致的任何面部表情。他们因通过内呼吸,也就是人之灵本身的呼吸说话,故能与天使来往并交谈。

火星灵的呼吸方式被展示给我,我发觉他们的呼吸从胸腔向肚脐行进,从那里通过胸部以一种难以察觉的呼吸向上流到嘴口。这一点,连同我所经历的其它证据使我看出,他们具有属天的性情;因此,他们与那些属于地球上的上古教会之人没什么区别。灵人和天使都有呼吸(AC 3884, 3885, 3891, 3893)。

属天的奥秘 #3412

3412.“在他父亲

3412.“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凡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表示那些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说知道宗教概念的人不想知道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因而抹除了它们。这从“井”和“塞住”的含义,以及“非利士人”的代表清楚可知:“井”是指真理(2702, 3096节),在此是指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经上说表示真理的这些井是“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因为亚伯拉罕代表主的神性本身(2011, 2833, 2836, 3251, 3305节);“塞住”是指不想知道,因而是指抹除;“非利士人”是指那些只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只知道宗教概念的人(1197, 1198节)。
现在论述的主题是属于较低层级的真理表象,它们能归于此处非利士人所表示的人,就是那些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专注于宗教概念的知识之人。至于来自神性、被那些被称为“非利士人”的人抹除的内层真理,情况是这样:在古教会和古教会之后,那些很少考虑如何生活,却花大量精力学习教义,并随着时间推移,甚至弃绝生活事物,而是承认信之事物(这信与生活分离)为教会的本质要素的人就被称为“非利士人”。结果,他们根本不重视仁之教义事物,从而抹除了它们;而在古教会,仁之教义事物是教义的主旨或全部。相反,他们吹捧信之教义事物,视其为整个宗教。他们以这种方式脱离了仁爱的生活,也就是脱离了作为生活主旨的仁爱,所以比其他人都更被称为“未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表示所有缺乏仁爱的人,无论他们多么精通教义事物(2049e节)。
那些如此脱离仁爱的人也远离了智慧和聪明,因为没有人能在真理方面变得智慧、聪明,除非他处于良善,也就是处于仁爱。事实上,一切真理都来源于良善,并关注良善;因此,那些没有良善的人不能明白真理,甚至不想知道它。在来世,当这些人远离天堂时,亮白如雪的光有时会出现在他们中间;但这光就像冬天的光,它因缺乏热而产不出果实。这也解释了为何当这些人接近天堂时,他们的光就变成漆黑,他们的心智则变成类似这漆黑的某种东西,也就是愚蠢;或说他们的心智也陷入阴影,换句话说,陷入恍惚。由此可见,“那些只拥有认知或知识的记忆知识,或说知道宗教概念的人不想知道来自神性的内层真理,因而抹除了它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