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174.“人若向同伴借什么”表来自另一个不同支系的真理。这从“借”的含义清楚可知,“借”是指从某个其它源头,而不是人的自我获得真理,因而是指来自一个不同支系的真理。“借”或“向别人要”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在灵界,向别人要或被别人赋予的良善唯独是属于聪明和智慧的良善。诚然,其它许多事物,甚至无数事物也会呈现;但它们是那些属于聪明和智慧的事物所产生的表象。由此明显可知,“借”表示被别人教导,因而从某个其它源头,而非人的自我获得真理或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不过,有必要进一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当一个人通过早已与他同在的真理来推断真理时,就说他从自己获得真理。在这种情况下,他将这些真理与他以前所拥有的真理结合起来。但他在如此行时,只接纳那些服从并符合同一种良善的真理;因为将真理排列成系列并联结起来的,是良善。良善就像一个人的灵魂,真理就像灵魂所穿上,并通过它们行动的事物。众所周知,人里面的每一个事物都从人的灵魂获得自己的生命;因此,信之真理从爱主爱邻的良善获得自己的生命。如果构成一个人的灵魂的,不是这种良善,而是爱自己爱世界的良善,那么此人就不是一个人,而一个野兽。而且在来世,他在天堂之光中就看似一个野兽;尽管在他自己的光中,他看似一个人,而当天堂之光进入时,他自己的光就变为幽暗。然而,要记住,照着人之生命的良善排列真理的,是主。
当一个人被别人教导时,就说他从某个其它源头获得真理。如果这些真理不服从并符合他所处的良善,诚然,它们被储存在他记忆中的记忆知识当中;但它们不会变成他的,也就是说,不会成为其信仰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来源于一个不同的支系。这些真理就是本节和下一节所论述的主题。
在圣言中,当提到“借或借贷”和“借给或借出”时,所表示的是出于仁爱的情感接受教导和给予教导;如在马太福音: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马太福音5:42)
此处很明显,“求”并非表示求问,因为经上说“有求你的,就给他”;“借贷”也并非表示借贷;因为一个人若无论谁来求、谁来借,就都给他,就会丧失一切财物。但由于主出于神性说话,所以“求”和“想借贷”,以及“给”和“不可推辞”表示天上良善的交流,也就是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的交流。这种交流的性质是这样:天使出于仁爱的情感给予别人的越多,总体良善就越从天堂,也就是从主流入他(6478节)。因此,给那有求于他的天使不会丧失财物,而是富有财物。当一个人出于仁爱的情感向别人行善时,这一点同样适用。不过,真正的仁爱在于给予善人;给予恶人所要求和渴望的,不是仁爱(8120节),正如大卫诗篇所说的这些话:
恶人借贷而不偿还;义人却施怜悯,并且给予。(诗篇37:21)
路加福音:
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路加福音6:34-35)
此处“借给”也表示出于仁爱的情感行善,因而交流天堂的良善;以及赋予世界的良善,然而赋予后者是为了前者的缘故,以前者为目的。仁爱的情感在于交流良善而毫无回报的想法或目的;但当以回报为目的而交流良善时,仁爱的情感是不存在的(2373, 2400, 3816, 3956, 4943, 6388-6390, 6392, 6393, 6478, 8002节)。仁爱的情感在于“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但教导仇敌,以及通过适当的方法纠正他们,才是爱他们、善待他们(8121节)。
在摩西五经中,“借给”也表示仁爱的实施:
你若听从耶和华的声音,谨守祂的诫命,必借给许多人民,却不必去借贷。(申命记28:1, 12)
“借给许多人民”表示富有属于聪明和智慧的良善,并出于这种丰富而交流它们;而“不去借贷”表示不需要其他人的良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主赐予一个人的。大卫诗篇:
施怜悯并借出的善人,在审判的时候必伸冤;因为他永不动摇。(诗篇112:5-6)
“施怜悯并借出”描述了那些处于纯正仁爱之人的状态。类似描述出现在诗篇(37:21)和其它经文中。
7673.“你伸手”表能力的行使。这从“伸”和“手”的含义清楚可知:“伸”论及掌控,如下文所述;“手”是指能力(参看878, 3387, 4931-4937, 5327, 5328, 5544, 6292, 6947, 7011, 7188, 7189, 7518节)。“伸手”之所以表示能力的行使,是因为手或臂在伸出时拥有能力,因此,当经上论及耶和华说,“祂伸出手或臂膀”时,所表示的是在运行中的无穷或无限能力。这解释了为何当要行神迹时,耶和华如此频繁地对摩西说,他要“伸手或杖”,如在以下经文中:
伸手在埃及的水以上,它们就会变作血。(出埃及记7:19)
又:
把你的手伸出来在溪以上,使青蛙上来。(出埃及记8:1,2)
又:
伸出你的杖击打地上的尘土,使尘土变作虱子。(出埃及记8:12)
又:
你向天伸手,埃必有冰雹。(出埃及记9:22)
若非“伸手”在至高意义上表示耶和华的全能,这些话永远不这么说的。
约书亚被吩咐要“伸出他的短枪”表示同样的事物,如我们在约书亚记所读到的: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你向艾城伸出手里的短枪;约书亚就向艾城伸出手里的短枪,伏兵就从他们的地方急忙起来,他一伸手,他们就跑进城去,夺了它;约书亚没有收回伸出短枪的手,直到把艾城的一切居民尽行杀灭。(约书亚记8:18-19, 26)
由于这是神之全能的代表,故这个代表行为和其它一切代表行为一样,当在那个时代被吩咐时,就拥有力量。
在许多经文中,“耶和华伸手”或“祂张手”或“张开臂膀”,也描述了全能。在以下经文中,“耶和华伸手”就描述了全能:
耶和华的怒气向祂的百姓发作,祂向他们伸手,击打他们,群山就震动。(以赛亚书5:25)
以西结书:
我必向他伸手,将他除灭。(以西结书14:9,13)
又:
我伸手攻击你,将你交给列族作为掳物。(以西结书25:7)
又:
我必伸手攻击以东,把人与牲畜从其中剪除,我必伸手攻击非利士人,剪除……(以西结书25:13,16)
还有其它地方(以西结书35:3;以赛亚书31:3; 西番雅书1:4; 2:13)。在以下经文中,“伸出手”描述了全能:
耶和华的手向众族伸出,谁能转回呢?(以赛亚书14:26-27)
耶利米书:
我要在怒气、忿怒中,用伸出来的手,并大能的膀臂,与你们争战。(耶利米书21:5)
以赛亚书:
祂的手仍然伸出。(以赛亚书9:12, 17; 10:4)
在这些经文中,“伸出来的膀臂”也描述了全能:
我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大地和人、牲畜。(耶利米书27:5)
同一先知书:
你曾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天地,在你面前没有难成的事。(耶利米书32:17)
在这些经文中,“伸出来的膀臂”明显表示全能;在其它许多经文中也是如此,在那里,经上说“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如申命记4:34; 5:15; 7:19; 9:29; 11:2; 26:8; 列王纪上8:42; 列王纪下17:36; 耶利米书32:21; 以西结书20:33, 34)。
也有些地方,经上论到耶和华说,“祂铺张穹苍”;在这些地方,“铺张”也表示全能;也就是说,祂扩张天界,使那里的居民充满生命和智慧,如在以下经文:
耶和华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以赛亚书40:22)
又:
耶和华铺张穹苍,将地一并铺开,赐灵魂给地上的人,又赐灵性给行在其上的人。(以赛亚书42:5)
耶利米书:
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耶利米书51:15)
撒迦利亚书:
耶和华铺张诸天,建立地基,形成人中间他的灵。(撒迦利亚书12:1)
此外还有其它地方(如以赛亚书44:24; 45:12; 诗篇104:2)。
由此可见摩西为何被吩咐伸手和杖,当他如此行时,神迹就行出来了;因此,“伸手”表示能力的行使,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全能。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