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134.“早晨要献这一只羔羊”表在内在人中爱和随之而来的光之状态下,通过来自主的纯真之良善移走邪恶。这从“献一只羔羊”或将它分别为圣和“早晨”的含义清楚可知:“献一只羔羊”或将它分别为圣是指通过来自主的纯真之良善移走邪恶,如下文所述;“早晨”是指内在人中的爱和随之而来的光之状态,也如下文所述。“献一只羔羊”或将它分别为圣之所以表示通过来自主的纯真之良善移走邪恶,是因为燔祭和祭牲表示从邪恶和衍生虚假中的洁净,或也可说,由主所实现的它们的移走,并良善与真理的植入,以及它们的结合(9990, 9991, 10022, 10042, 10053节)。从邪恶中洁净就是移走它们(参看10057节提到的地方);“羔羊”表示纯真的良善(10132节)。
邪恶的移走,良善与真理的植入,以及它们的结合之所以通过真理的良善由实现,是因为一切良善若要成为良善,就必须拥有纯真在里面。没有纯真的良善不是良善;因为纯真不仅是真理播种于其中的土壤或层面,还是良善的真正本质。因此,一个人拥有纯真的程度就决定了他的良善成为良善,他的真理从良善拥有生命的程度,因而决定了他被赋予生命,以及与他同在的邪恶被移走的程度。这些邪恶被移走的程度则决定了良善与真理被植入,并被主结合的程度。这一切解释了为何要用羔羊作常献的燔祭。天堂和教会里的一切良善都含有纯真在里面,没有纯真的良善不是良善(参看2736, 2780, 6013, 7840, 7887, 9262节);以及何为纯真(3994, 4001, 4797, 5236, 6107, 6765, 7902, 9262, 9936节)。
“早晨”之所以表示内在人中爱和随之而来的光的一种状态,是因为在天堂,天使会经历不同的状态,这些状态涉及他们爱,因而涉及他们的信,就像世人会经历一天当中不同的时辰,这些时辰影响世上的热,同时也影响光。众所周知,这些时辰就是早晨、正午、晚上、夜间。正因如此,在圣言中,“早晨”表示一种爱的状态,“正午”表示一种清晰的光之状态,“晚上”表示一种模糊的光之状态,“夜间”或早晨之前的黎明表示一种模糊的爱之状态。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这种变化就发生在天堂(参看5672, 5962, 6110, 7218, 8426节);那里的早晨是一种平安和纯真的状态,因而是一种对主之爱的状态(2405, 2780, 8426, 8812, 10114节);正午是一种清晰的光之状态(3708, 5672, 9642节);晚上是一种模糊的光之状态(3056, 3833, 6110节);天堂里没有黑夜,只有黎明(6110节),黎明表示一种模糊的爱之状态。
“早晨”之所以表示内在人中一种爱和随之而来的光的状态,是因为当一位天使处于一种爱和光的状态时,他就在内在人中运作;但当处于一种模糊的光和爱的状态时,他就在外在人中运作。因为天使有一个内在人和一个外在人,当他们在内在人中运作时,外在人几乎处于休眠状态;而当在外在人中运作时,他们就处于一种更粗俗、更迟钝或模糊的状态。正因如此,当处于一种爱和光的状态时,他们就在内在人中,因而在他们的早晨运作;当处于一种模糊的光和爱的状态时,他们就在外在人中,因而在他们的晚上运作。由此明显可知,状态的变化是通过他们被提升到更内在的事物,因而被提升到天堂之光和热的一个更高气场,从而离主更近,或他们被下放到更外在的事物,进入天堂之光和热的一个更低气场,从而离主更远而实现的。
要知道,更内在的事物是更高的,因而是离主更近的;而更外在的事物是更低的,因是而离主更远的;天堂里的光就是构成信的神性真理,天堂里的热则是构成爱的神性良善,这二者都是从主发出的。因为主是天堂的太阳,是天使所拥有的一切生命,因而世人所拥有的一切属灵和属天生命的源头(参看9548, 9684节提到的地方节);更内在的事物是更高的,因而也是离主更近的(2148, 3084, 4599, 5146, 8325节)。
一个正在重生的人,以及一个已经重生的人,其爱与信同样通过被提升到更内在的事物或被下放到更外在的事物而经历状态的变化。但很少有人能反思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在内在人里面思考和意愿,什么叫在外在人里面思考和意愿,甚至不知道何为内在人,何为外在人。在内在人里面思考和意愿意味着在天堂里面思考和意愿,因为内在人在天堂;但在外在人里面思考和意愿则意味着在世界里面思考和意愿,因为外在人在世界。因此,当一个人处于对神的爱和由此而来的信时,他在内在人中运作,因为这时他在上面的天堂中;但当他在爱和由此而来的信上处于模糊状态时,他在外在人中运作,因为这时他在下面的世界中。
在圣言中,“早晨”、“正午”、“晚上”和“夜间或黑夜”也表示这些状态。教会的状态也一样,它的第一个状态在圣言中也被称为“早晨”,第二个状态被称为“正午”,第三个状态被称为“晚上”,第四个状态或最后一个状态被称为“夜间或黑夜”。但当教会到了黑夜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对神的爱和信在那里不复存在的时候,早晨就从黎明中向另一个民族显现,一个新教会在那里建立。
因为总体上教会的情况就像具体的一个人。人的第一个状态是一种纯真的状态,因而也是对父母、保姆和同龄小孩的爱的状态;第二个状态是一种光的状态,因为当他成长为一个孩童时,他学习属于光的东西,也就是信之真理,并相信它们;当他开始爱世界爱自己时,第三个状态就到来了,这事发生在他成长为一个年轻人的时候,以及他凭自己思考的时候;并且随着这些爱增长,信,以及同信一起的对邻之仁和对神之爱也相应地减少;当他对这些事物不感兴趣时,尤其当他弃绝它们时,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状态就到来了。
这些状态也是每个教会从开始到结束的状态。教会的第一个状态同样是童年早期的一种状态,因而也是纯真和由此而来的对主之爱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早晨”。第二个状态是一种光的状态。第三个状态是一种模糊的光之状态,这种状态是教会的“晚上”。第四个状态是一种没有爱、因而没有任何光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教会的“黑夜”。这是因为邪恶与日俱增;只要它们增长,一个人就会像传染病一样感染另一个人,尤其父母会感染自己的孩子。此外,遗传的邪恶也代代加剧,并且如此往下传。
“早晨”表示教会的第一个状态,以及一种爱的状态,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但以理书:
有一位圣者说,这异象,常献的燔祭和施行毁坏的罪过要到几时呢?他对我说,要到二千三百个晚上和早晨,圣物才会正宗。(但以理书8:13-14)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晚上”是指在主降临之前教会的状态,而“早晨”是指祂降临之后教会的第一个状态,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自己。就至高意义而言,主就是“早晨”,这是因为主是天堂的太阳,天堂的太阳永不落下,而是一直在东方升起。这也解释了为何主被称为“东方”或“升起”,因而还被称为“早晨”(2405, 2780, 9668节)。
以赛亚书:
有人从西珥呼问我,看守人啊,夜里如何?夜里如何?看守人说,早晨到了,黑夜也来。(以赛亚书21:11, 12)
“看守人”在内义上表示一个观察教会状态及其变化的人,因而表示每位先知;“黑夜”表示教会的最后状态;“早晨”是指它的最初状态;看守人从中呼问的“西珥”表示处在黑暗中的诸民族的光照,因为“西珥”具有这种含义(参看4240节),“黑夜”表示教会的最后状态(参看6000节);“早晨到了,黑夜也来”表示尽管光照临到那些属于新教会的人,然而黑夜仍留在那些在旧教会的人中间。在以下经文中,“早晨”具有同样的含义:
晚上虽有哭泣过夜,早晨便必歌唱。(诗篇30:5)
以赛亚书:
看哪,晚上的时候有惊吓!未到早晨他就没有了。(以赛亚书17:14)
由于“早晨”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由此表示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所以吗哪,就是天上的食物如雨般降下来(出埃及记16:8, 12, 13, 21)。主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的粮或食物,因而是吗哪(参看约翰福音6:33, 35, 48, 50);“粮或食物”表示属天之爱,也就是从主获得并回献给主的爱(参看2165, 2177, 3464, 4217, 4735, 5405, 5915, 9545节)。正因主是“东方”和“早晨”,一切天堂之爱皆来自祂,所以祂也在安息日的那一天早晨显现(马可福音16:9)。逾越节前的那一天也因此被称为“晚上”或前夜;因为逾越节表示主的同在,以及祂将忠信者从诅咒当中解救出来(7867, 9286-9292节)。
凡熟悉圣言内义的人都能知道彼得在鸡叫两遍之前三次否认主意味着什么(马太福音26:34, 74, 75; 马可福音14:30, 68, 72; 路加福音22:34, 60, 61; 约翰福音18:27)。因为彼得代表教会的信,或也可说,信方面的教会;鸡叫的时间表示教会的最后状态或末期,这个时间也被称为“鸡鸣报晓”;三次否认表示在教会结束时,对主的完全和彻底的否认。彼得代表教会的信,因而代表信方面的教会(参看创世记18和22章的序言,以及3750, 4738节);向彼得说的这些话(马太福音26:34)表示当教会结束的时候,在教会里面,主将被否认(6000, 6073e, 10087节)。当不再有任何信时,主就被否认;当不再有任何仁时,就没有了信。“三”表示完全或完整之物(参看2788, 4495, 7715, 8347, 9198, 9488, 9489节);这就是为何彼得被告知,他将否认三次。这一切发生在早晨即将到来的黎明时分,这一点清楚可见于约翰福音(18:28);鸡叫和黎明是一回事,这一点明显可见于马可福音:
你们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来,或晚上,或半夜,或鸡叫,或早晨。(马可福音13:35)
由此可见“早晨”表示什么。
10284.“也不可按这调和之法作与此相似的”表不可有人的努力所制造的仿品。这从“按这调和之法作与此相似的”的含义清楚可知,“按这调和之法作与此相似的”,也就是用同样的香料作类似的油,是指通过人的努力在它的仿品上做准备。这些话表示这些事,这从内义上的思路可推知,因为经上先是说“不可倒在人的肉身上”,这句话表示不可将主的东西赋予人的自我,或人自己的东西;接着经上说“你们也要以它为圣”。而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始于他的自我,或他自己的东西,是不神圣的。原因在于,人出于他的自我,或他自己的东西所作的任何努力完全就是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因为它以自我和世界为目的,而不是以邻舍和神为目的;这也解释了它为何被称为一个“仿品”。
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凡从主而来的,都是良善和真理。但人在模仿它的时候所制造的良善和真理并不是良善和真理。原因在于,一切良善和真理都凭所关注的目的而拥有生命在里面。一个始于人的目的完全是自私的;而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是为了作为目的的良善和真理本身,因而是为了主而存在的,因为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或说主是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源头。在人那里,目的就是他自己,因为它构成他的意愿和他的爱;事实上,一个人以他所爱和所意愿的为目的。人里面源于他自己的一切爱都是对自我的爱和为了自我而对世界的爱;但人里面源于主的爱则是对邻舍的爱和对神的爱。这两种爱之间的差别就像地狱和天堂之间的差别那样大。此外,对自我的爱和为了自我而对世界的爱在地狱掌权,并构成地狱;而对邻舍的爱和对主的爱则在天堂掌权,并构成天堂。而且,一个人的爱如何,他就如何,并永远如何;事实上,爱构成一个人意愿的全部,并由此构成他的理解力的全部,因为构成意愿的爱不断流入理解力,点燃并光照它。正因如此,当那些爱邪恶的人在自己里面思考时,他们的思维就由与他们所爱的邪恶相一致的虚假构成,尽管在世人面前,他们出于伪善而以不同的方式说话,有些人则出于说服性的信仰说话,关于说服性信仰的性质,可参看前文(9364, 9369节)。
要知道,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世人面前模仿神性事物本身,把自己表现得像一位光明天使。但主与天使看到的,不是他所表现的外在,而是内在;当这内在来自自我,或人自己的东西,或说自我是它的源头时,它就是污秽的。这种人里面只有属世之物,根本没有属灵之物。他们仅在属世之光中看一切事物,在天堂之光中则一无所见;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何为天堂之光,也不知道何为属灵之物。他们的一切内层或说内在能力都转化为外在事物,几乎和动物的内层一样;他们也不允许自己被主提升到更高事物。然而,人比动物优越,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他能被主提升到天堂和主那里,从而被主引导。凡为了良善和真理而爱良善和真理,也就是爱邻舍和神的人都以这种方式被提升;因为从一般意义上说,邻舍是良善和真理;从较低意义上说,邻舍是公义和公平,因为神是它们的源头。
由此可见什么叫通过人的努力模仿神性事物。在圣言的各个地方,经上以“埃及”和“法老”来描述这样的人;因为“埃及”和“法老”表示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知识。经上还以“亚述”来描述他们,“亚述”表示基于记忆知识的推理(关于“埃及”,可参看9340, 9391节提到的地方;关于“亚述”,可参看1186节)。
在灵人当中有大量灵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狡猾模仿神性事物;因为他们假装诚实、正直和虔诚,并且如此狡猾,以至于连善灵也要被引入歧途,除非主光照或启示他们,使他们能看清这些灵人的内层是什么样子。当这些内层被揭开时,善灵都充满恐惧并逃离。不过,这些灵人会被剥去表面的伪装,并被带入他们那魔鬼般的内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动沉入地狱。关于这些灵人的详情,可参看下文(10286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