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508.“以扫往田野去打猎,要把野味带来”表示对良善的情感获得可以与神性理性联合的真理的努力。这从“以扫”的代表和“往田野去打猎,要把野味带来”的含义清楚可知:“以扫”是指属世层的良善,如前所述,因此是指对属世层里面的理性良善的情感,因为属世层里面的良善不属于属世层,而是属于属世层里面的理性层(参看3498节);“往田野去打猎,要把野味带来”是指为它自己获得真理的努力,因为“田野”是指有良善的土地或好土存在的地方(3500节),“野味(即猎物)”是指从良善获得的真理(3501节),“把野味带来”是指获得它,因而将它与神性理性联合。
如前所述,此处在至高意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属世层的荣耀,在代表意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人里面的属世层的重生(3490节)。按照次序,这一切应当通过真理,也就是通过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实现,因为没有这些知识或认知,属世层就不能从理性层,或通过理性层获得光照,从而不能重生。知识或认知是接受从理性层流入的良善和真理的器皿;这些器皿接受的质和量就决定了它们被光照的质和量。从理性层接受良善和真理的器皿就是属世层的真理本身,这些真理只是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或认知和教义事物而已。良善就来自流入事物的秩序,和那里存在于它们自己当中的秩序;或说对流入事物的安排和它们在自己当中所保持的秩序将这些真理变成良善。这就是属世层的良善的来源。
2308.在来世,没有人会因遗传之恶而受到惩罚,因为这恶不是他的;因此,他不会因具有这种性质而被定罪。但每个人都会为他自己实际所犯的罪恶而付出代价;因此,他所受的惩罚取决于他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行为归给自己的遗传之恶的数量,如前所述(966节)。让小孩子长大成人后回到他们遗传之恶的状态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他们凭自己无非是邪恶。他们需要看到,正是主的怜悯使他们远离与他们同在的地狱,并把他们带到天堂;他们在天堂不是因为他们配得上,而是由于主;由此防止他们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里面的良善,因为如此行违背相爱的良善,就像违背信之真理一样。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