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2

2.有许多星球上面有

2.有许多星球上面有人类居住,并且有些灵人和天使就出自他们,这在来世是众所周知的事。因为在来世,凡其渴望出于对真理、因而对功用的热爱之人都被允许与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交谈,由此确认世界的多样化。他以此方式获知:人类并非仅仅来自一个星球,而是来自无数星球;还能获知这些人的秉性、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神性敬拜。

属天的奥秘 #4738

4738.“流便要救

4738.“流便要救他脱离他们的手,把他送回父亲那里”表它可为教会争取它。这从“救(他)脱离他们的手”和“送回父亲那里”的含义清楚可知:“救(他)脱离他们的手”是指解救,如前所述(4732节);“送回父亲那里”是指为教会争取它;因为雅各,就是此处的“父亲”,代表源于古教会的犹太教,如前所述(4700, 4701节)。为这个教会所争取的,正是关于主的神性人身的神性真理,因为如前所述,“约瑟”尤表这个真理。
为进一步了解这个真理,要知道,古教会承认它,初代基督教会也承认它。但后来,教皇的权柄如此增长,以至于能控制所有人的灵魂,并且高举自己,就像以赛亚书上所说巴比伦王所行的那样:“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天上(或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高者同等”(以赛亚书14:13-14),到了这种时候,神性就从主的人身那里被夺走,也就是说,祂的神性与祂的人身就有了区分,并且彼此分离。
这种区分如何在某次公会上被裁定,也向我揭示了。我看见一些灵人出现在我左前方脚底那个层面,离我有一段距离。他们正在一起交谈,但我没有听见谈的是什么。我被告知,他们就是那些参与针对主的两种性质,即神性与人性作出裁决的公会之人当中的某些人。很快我就被恩准与他们交谈。他们说,那些影响力最大,地位和权力高于其他人的人都聚在一个黑屋子里,在那里达成以下协议:神性与人性都应归于主;他们作了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因为,若不这样,教皇的统治就无法维持。因为如果他们承认主与父为一,如祂自己所说的,就没有人会被承认为主在地上的代表人。当时,教会正在分裂,如果他们不作出这种区分,这种分裂就会推翻并毁灭教皇的权柄。为了强化这种捏造,他们还从圣言搜集证据,并说服参加公会的其他人。
这些灵人补充说,利用这种手段,他们就能在天上和地上掌权。他们从圣言知道,天上地上的一切权柄都被赐给了主;如果主的人身也被承认为神性,这种权柄就无法被归给任何代理人了。因为他们知道,人不可将自己等同于神;这种权柄本质上存在于神性,而非人身里面,除非神性被赋予这人身,正如神性后来被赐给彼得那样。他们继续说,当时教会的分裂者是一些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他们这样做就能平息这些人,还能巩固教皇的权柄。由此明显可知,他们捏造这种区分纯粹是为了掌控;因此,他们不想知道天上地上的权柄被赐给主的人身,因为这将证明,祂的人身也是神性。同样明显可知,被主赋予天堂钥匙的“彼得”不是指彼得这个人,而是指植根于仁爱的信仰;这种信仰唯独从主而得,因此是唯独属于主的一种权柄(参看创世记22章)。

属天的奥秘 #4063

4063.“雅各听见

4063.“雅各听见拉班的儿子们有话说”表属于“拉班”所表良善的真理,相对于主由此在属世层中所获得的良善而言,是何性质。这从“儿子”的含义和“拉班”的代表清楚可知:“儿子”是指真理(参看489, 491, 533, 1147, 2623, 3373节);“拉班”是指来自共同家族的旁系良善(3612, 3665, 3778节),因而是指诸如服务于引入纯正良善与真理的那类良善(3974, 3982, 3986e节),在此是指已提供如此服务的良善,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它的分离。“雅各听见的话”在内义上就表明相对于主在属世层中所获得的良善而言,这类真理的性质。这一点从接下来的话可以看出来,因为它们都是愤怒的话,拉班的儿子声称雅各把他们父亲所有的都夺了去,并且雅各见拉班的脸色不如从前。“雅各”代表主的属世层,在前一章代表其中的真理之良善(参看3659, 3669, 3677, 3775, 3829, 4009节)。
从前一章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拉班”所表示的良善相对于“雅各”所代表的真理之良善是何情形。我们可通过人重生的状态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就代表意义而言,人重生的状态也是此处所论述的主题。当人正在重生时,主将他保守在一种居间类型的良善中。这种良善是为引入纯正的良善与真理而服务的;不过,一旦这些良善与真理被引入,这居间良善就与它们分离。凡对重生和新人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明白,新人完全不同于旧人;因为新人拥有对属灵和属天事物的情感,这些构成其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而旧人拥有对世俗和尘世事物的情感,这些构成其快乐和愉悦的感觉。所以,新人关注天上的目的,而旧人关注世上的目的。由此明显可知,新人完全不同并迥异于旧人。
为了将人从旧人的状态引入新人的状态,人必须脱去对世界的贪恋,披上对天堂的情感。这一过程通过无数手段实现,这些手段唯有主知道,其中许多手段,主也会让天使知道,但只有极少数手段为世人所知。尽管如此,所有这些手段,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在圣言的内义中被揭示出来。因此,当人从旧人转变为新人时,也就是当他重生时,这一过程并非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瞬间完成,而是要历经多年。事实上,这个过程甚至贯穿人的整个一生,直到临终。因为他的贪恋必须被根除,对天堂的情感必须被植入,并且他必须被赋予之前从未拥有,甚至几乎前所未闻的生命。因此,既然他的生命状态必须被大幅度地改变,那么他就必须长期被保持在一种居间良善中,这种良善既具有对世界的情感,也具有对天堂的情感。他若不被保持在居间良善中,绝不会允许天上的良善与真理进入他自己里面。
这种居中或居间良善就是“拉班及其羊群”所表示的。不过,人只是在这居间良善提供具体功用期间被保持在它里面。一旦完成服务,它就被分离出去。这种分离就是本章所论述的主题。这居间良善的存在,以及它提供其功用之后的分离,可通过每个人从小到老所经历的状态变化来说明。众所周知,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如婴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人的状态各不相同。人们也都知道,当人进入少年时期的状态时,他便脱去婴幼儿时期的状态,扔掉它的玩具;当进入青年时期的状态时,他会脱去少年时期的状态;当进入成年状态时,反过来又脱去青年时期的状态;最后当进入老年状态时,他又脱去成年的状态。人若认真思考一下,还能意识到,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快乐,并且他藉着这些快乐通过连续阶段被引入下一个阶段的快乐;这些快乐服务于这一目的:把他带入下一个阶段,直到最终他被带入老年的聪明和智慧的快乐中。
由此明显可知,当披上一种新的生命状态时,之前的事物总是被抛在身后。不过,这个比方只能说明这一点:快乐仅仅是手段,当人进入下一个状态时,它们就被抛在身后。而在人重生期间,他的状态变得完全不同于他之前的状态;主不是以任何属世的方式,而是以一种超自然的方式将他引向这种状态。若非藉着唯独主所提供的重生手段或媒介,因而通过所提到的居间良善,谁也达不到这种状态。一旦他被带入这种状态,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他不再以世俗、尘世和肉体的事物为目的,而是以天上的事物为目的,那么这居间良善就被分离出去。以某种事物为目的,就意味着爱这种事物超过其它任何事物。
注:3986e节,即3986节末尾,e表末尾。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