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我有时与我们地球灵谈论这个话题。据他们说,凡理解力敏锐的人都能从他所知道的许多事断定,宇宙星球有许许多多,上面都有人类居住;因为凭理性就能推断出,像行星这么大的星球就有一大堆,其中有些比地球还大;它们不是空心的,并且聚集、被造不只是在自己绕太阳转的轨道上被传送,并为一个星球发出微弱光芒;它们的用处必远胜于此。人若如人人都该相信的那样相信,神性创造宇宙只是为了人类可以存在,进而天堂也能存在,并无其它目的,因为人类是天堂的苗床,也必然相信,哪里有星球,哪里就有人。我们肉眼所见的行星,都在太阳系之内,故都是土质星球。世人都很清楚这一点,因为它们都是土质体,反射太阳光线;用望远镜来看时,不再像星星那样发出火红的光,而是像地球那样夹杂着暗斑。另一个证据是,它们和地球一样围绕太阳旋转,沿着黄道带运行,由此产生年份和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它们也像地球那样绕轴自转,由此产生日期和一天四个时辰,即早、午、晚、夜。此外,其中有些带有月球,也就是所谓的卫星;这些卫星以固定周期沿着它们的轨道绕其星球旋转,就像月球绕我们的地球旋转一样。土星距离太阳最远,也有一条巨大的发光带;这个发光带尽管是反射而来,却仍给这个星球提供了大量光芒。若知道这些事,并凭理性思考它们,谁还会说这些星球都是空心体?
4335.在圣言中,“推磨的”表示教会中那些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而处于真理的人,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教会中那些出于对邪恶的情感而处于真理的人;这一点从以下经文可以看出来,以赛亚书:
巴比伦的处女啊,下来坐在尘埃;迦勒底的闺女啊,没有宝座,要坐在地上。因为你不再称为柔弱娇嫩的。要拿磨磨面,揭去帕子,赤脚露腿趟河。(以赛亚书47:1-2)
“巴比伦的处女”表示那些其外在看似神圣和良善,其内在是亵渎和邪恶的人(1182, 1326节)。“迦勒底的闺女”表示那些其外在看似神圣和真实,其内在却是亵渎和虚假的人(1368, 1816节)。“拿磨磨面”表示出于他们所滥用的真理而孵化教义的人;“面”是大麦或小麦的产物,故表示作为良善产物的真理,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他们为了迷惑人所滥用的真理。耶利米书:
我要从他们中间除掉欢喜的声音和快乐的声音,新郎的声音和新妇的声音,推磨的声音和灯的亮光。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耶利米书25:10-11)
启示录:
各行手艺人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遇见,推磨的声音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听见。灯光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启示录18:21-23)
“推磨的声音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听见”表示将不再有任何真理。“灯光决不能再照耀”表示将不再有对真理的任何理解。耶利米哀歌:
敌人在锡安玷污妇人,在犹大的城邑玷污处女。首领的手被吊起,老人的面不受尊敬。少年人被迫推磨,孩童倒在木柴之中。(耶利米哀歌5:11-14)
“少年人被迫推磨”表示通过运用真理、因而说服而孵化虚假。
摩西五经:
凡在埃及地一切头生的,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后的婢女,所有的长子都必死。(出埃及记11:5)
“埃及头生的”表示脱离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这些真理变成了虚假(3325节)。“磨子后婢女的长子”表示对这种真理的情感,虚假由此而来。这些事就由这些历史事件来代表。
申命记:
不可拿人的磨或磨石作当头,因为这是拿人的性命作当头。(申命记24:6)
之所以颁布这条律法,是因为“磨”表示教义事物;“磨石”表示作为它们的主要部分、被称为“拿它们作当头之人性命”的真理。显而易见,若非“磨”和“磨石”具有这样的灵义,这律法不会给出的,经上也不会说这是他的“性命”。
“推磨”从出现在灵人界的代表而获得其灵义,这一点已指示给我。因为我在那里看见那些仿佛毫无目的、纯粹为了自己高兴推磨的人;我被告知,这些灵人是指那些积聚真理,却不是为了用,只是为了自己高兴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真理缺乏自己源于良善的情感,所以诚然,它们在外在形式上看似真理;但它们里面没有内在实质,故它们是纯粹的幻想。不过,若邪恶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真理就被用来支持邪恶,从而通过用到邪恶上而变成虚假。
66.圣言主要有四种写作风格。第一种是上古教会的风格。在他们的表达方式中,当提到尘世和世俗事物时,他们就会思想这些事物所代表的属灵和属天事物。因此,他们不仅通过代表来表达他们自己,还让它们活起来,按准历史顺序排列它们;这种做法给予他们极大的快乐。这就是哈拿发预言时的风格,他说:
说高的!说高的!让古时之物从你的口而出。(撒母耳记上2:3)
大卫诗篇称这些代表为“古时的谜语”(诗篇78:2, 3, 4)。摩西从上古教会的后代那里获得关于创造,伊甸园等等,直到亚伯兰时代的细节。
第二种是历史风格。从亚伯兰时代往后的摩西五经,以及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都使用这种风格。在这些书卷中,历史事件和出现在字义上的一样;然而,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它们在内义上都包含完全不同的事物。蒙主的神性怜悯,下文将依次解释这层含义。
第三种是预言风格。这种风格是从上古教会最为推崇的写作方式中生出的。然而,这种预言风格缺乏连贯性,也没有采取上古风格所用的那种准历史形式。相反,它支离破碎,若不在内义层面,几乎永远无法理解;内义包含极深的奥秘,优美连贯,涉及外在人和内在人,还涉及教会的许多状态,以及天堂本身,在至内在意义上则涉及主。
第四种是大卫诗篇的风格。这种风格介于预言风格和人们通常的说话方式之间。诗篇的内义以作为王时的大卫这个人物论述主。
第二章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